江苏省昆山市陆家中学 孙 鹏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由于科目本身的性质以及知识的属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地讲述知识点,没有配合其他方式教学,学生将很难理解知识点,更不用说灵活应用知识点了。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要想达到教学的目的,帮助学生顿悟数学知识,首先就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课堂中心设计课堂环节,结合教学知识内容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思考,并在思考后积极分享,建立起开放性的互动教学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互动中思考具体问题,更深层次地理解和吸收知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顿悟能力。
例如,初中数学关于“正方体展开图”的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习正方体展示图的构成及一些相关性质,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正方体展示图本身有很多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们拿出纸张,自己尝试折成一个正方体,然后将三组对应面分别标注1、2、3,将正方体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研究每组对立面的特点,思考展开图有多少种不同的形态,对立面展开后普遍存在什么特点。学生们进行思考总结,教师再引导学生从面的关系方面进行思考,引导学生们发现规律。
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配合教学知识设置开放性课堂,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生思考过程中进行问题的引导,让学生体会突然明白知识的愉悦,更喜欢上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爱上学习中顿悟的感觉。
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学习中顿悟知识,需要进行一步一步的引导。数学是一门极具思维性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脑思考的能力要不断地提升和创新,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引导学生不断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学生通过自己的猜想,教师再加以解惑,才能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从而在数学课堂上顿悟知识。
例如,在进行初中数学有关“最短路径”的问题的相关教学时,问题为:甲、乙两个蓄水池同在河流a 的同一端,为了方便灌溉,要修建一个抽水站,那么这个抽水站要修在哪个地方才能让渠道的长度最短呢?同学们都知道“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我们可以结合这个性质进行思考,但题目中出现了三个点,怎样才能做到呢?教师在给出问题之后,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和假设,让学生们开动思维,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除了老师提出的大致方向,还有其他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最后总结讨论。
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抛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不同方面的创新思考,对实际问题进行猜想,再及时解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帮助学生在思考后体会顿悟知识的喜悦。
数学本身源自生活,而数学教学更是从知识回归于生活。通过课堂的学习,学生明白知识要点,将知识联系生活案例和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应用,能够更深层次地顿悟知识,明白知识点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同时能够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创新思考及思维训练。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习数学时,需要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进行具体应用,结合生活案例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点之后能够灵活应用,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在课堂结束时,也能进行自主学习和更多的思考,进而顿悟数学知识的具体价值,不断创新思维,不断自我发展。
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知识点应用在具体题目中以及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在解决题目中理解到知识的用处,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创新,顿悟数学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帮助学生“忽如一夜春风来”般地顿悟数学知识,需要教师注重学生的发展。教师在不断研究和实践的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习,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不但是学生的顿悟,更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顿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也让教师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