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感、炼字与推敲:存在论词语观下的中国古典诗学论题研讨

2020-12-16 17:39
关键词:存在论炼字直觉

李 军

语感的研究历来都是语文教育乃至广义语言学科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语感的概念界定、心理学特征、语感形成机制、语感能力的训练培养、中小学语文或外语教学的语感研究等系列问题构成了这一学科的基本论域。但从根本上看,语感研究、语感教学问题实际上深刻关联着当今学术领域有关语言表达、语言理解、语言存在论及其哲学阐释学等多方面的理论探讨,同时也密切关涉到中国古代诗学语境下的词语炼字与推敲、诗性锤炼、“诗眼”把握以及对于诗歌意义之敏锐领会等各方面诗学实践的细致操作。总括言之,语感问题不单纯只是一个语文学科教学或词语理解的初级问题,语感问题本质上深刻关系到语言诗学的存在论领会及其哲学阐释学的深度理论探讨,关系到词语对于世界存在论意义的澄明与召唤等多方面的理论旁涉。因此,本文拟从当代西方存在论语言哲学的理论观照整体视域出发,将语感研究与古典诗学实践中的炼字、推敲工作统合起来共同展开一种语言哲学及文艺诗学向度的路径考察,从而尝试为语感研究及古典诗学的词语理解等探索出更多有意义的思路和启示。

基于概率潮流的主动配电网日前-实时两级优化调度//黄伟,葛良军,华亮亮,杨舒文,刘明昌//(12):51

一、语感的提出:语感的本质是感受词语/语言对世界意义的存在论“召唤”

早在20世纪早期,较早提出语感概念的教育家叶圣陶就认为:语感是“对于语言文字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对于语言文字有灵敏的感觉”。(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第267页。其后,语言学者吕叔湘也认为:“人们常说‘语感’,这是个总的名称。里面包括语义感,就是对词语的意义和色彩的敏感;包括语法感,就是对一种语法现象是正常还是特殊,几种语法格式之间的相同相异等等的敏感;当然还包括语音感。”(2)刘连庚:《学习语法和培养语感——访吕叔湘先生》,《语文学习》1985年第1期,第54-55页。语文界对语感颇有研究的王尚文则提出:语感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而由无意识替代的在感觉层面进行言语活动的能力,也许可以简称为“半意识的言语能力”。(3)王尚文:《语感论》(修订本),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55页。另一位语感论者李海林则从心理感知与直觉把握角度提出,语感是发生在言语主体与言语材料之间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是主体与对象之间的一种心理联结,是“对言语对象的一种直觉同化”。(4)李海林:《言语教学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233页。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郭裕建在其论文中也提出看法:“语感是人们在言语感知、理解和表达过程中对言语对象某些属性的直觉能力。这里的言语属性主要是指言语的准确性、适当性、褒贬性和美学特性等。这里的直觉主要表现为直接敏锐的辨别、领悟、猜度和判断等心理反映形式。因而,语感的本质属于人的一种认知能力。”(5)郭裕建:《语感及其心理机制》,博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第7页。综合各家论述可以看到,在这些界定中关于语感大都包含几方面的基本认识:第一,语感是

猜你喜欢
存在论炼字直觉
人工智能的存在论意蕴
论海德格尔对实在性问题的存在论分析
直觉为舵 意象为帆——儿童直觉线描的“意象”表现教学实践
林文月 “人生是一场直觉”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信用证下汇票存在论
炼字·炼句·谋篇(外一则)——杜甫《望岳》
忧国忧民沉雄博大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炼字”
长凭剑气舒联韵 不吝琴心炼字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