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星宇 侯玉秀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1)《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指出,教育信息化2.0时代要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为基础,依托智能设备与网络,积极开创智慧教育研究与创新教育研究示范,推动新技术支持下的教育模式变革与生态重构。教育信息化2.0时代是缩短发达城市与发展中城市教育水平的重大机遇,东北地区高校分布不均,并且大多数为普通高校,除了存在教育水平发展较慢与教师素养相对较低的困难外,东北地区高校发展还受到教学设备与教学环境的限制,这更加拉大了东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教育差距,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这种差距拉开的速度在不断攀升,为东北地区教育发展带来重大阻碍,东北地区做出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教育信息化2.0时代高校的任务是普及先进教学设备与建设智能教学环境、促进教师角色转变,其目标为建设智慧课堂,这对东北地区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教学设施、教学环境、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东北地区高校应做好应对教育信息化2.0时代机遇与挑战的准备。教育信息化2.0时代以教育大数据为改革动力,是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这是建立智慧课堂的基本前提。东北地区科技发展水平较慢,导致高校教师的接受能力有限,因此,培养教师对智能设备的应用与信息化背景下课程的研发是重要一步。对于东北地区的智慧课堂建设,教师的引领作用同样重要,智慧课堂不是完全脱离人工的智能课堂,而是人工与智能应用的结合,这是信息化时代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为提升东北地区高校教学质量,赶上发达地区教学水准,完善现代化教学设施,最终建设智慧课堂,以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为根基的教学改革是东北地区高校的重要举措。
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与1.0时代不同的是:1.0时代信息技术是一种先进工具,其强调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1.0时代建设数字化校园是基本目标,教学资源平台被作为教学手段应用于日常教学是必然结果,可以说1.0时代的信息技术改善了校园的教学环境与设施,提高了教学效率与质量,为2.0时代做了铺垫。而教育信息化2.0时代是以教育大数据为基础,强调信息技术的创新引领作用,在该作用的带领与推动下,将更大程度地改变人才培养模式。
综合运用教育大数据是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重要特征,将成为促进我国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加快教育改革的抓手之一。大数据能够从不同维度反映出教育教学的真实情况,分析宏观数据可检查国家教育政策落实状况,从而精准施策。教育大数据建立在分析个体数据基础上,通过分析不同学生的数据进行因材施教,并且以分析数据变化为手段,发现教育教学的新动向;对大量学生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其影响因素,可以探索出教育教学的新规律。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教学改革要求其以教育大数据为基础,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深入教育体系当中。网络与科技的影响应当体现在课堂教材与教学环境当中,因此以学生信息建立的教育大数据是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学改革的基础,教育大数据决定了教学改革的方向是向着智能化、科技化的方向发展的,通过改变授课方式、教材体现、教学环境,东北地区高校改变以往面貌,在此基础上,教师的职能根据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要求发生改变,教师需掌握智能化平台与各项数据技术的应用,以此支撑教育信息化2.0时代对教育环境的科技化要求。
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教学改革不同于以往教学改革,这是信息化校园建设的强大推动力,从某种程度而言,这是一次主动的教学改革,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其以智能设备为基础,以信息化与科技化建设为要求,以创新应用为驱动。智能化设备的正确应用是教学的基本前提,而智能化设备的创新应用是信息化时代对高校教师提出的挑战。以东北地区为例,东北地区教育发展较为落后,相较于南部地区985或211高校较少,普通高校居多,普通高校通常存在教学环境差、教师能力低与授课方式古板的问题。东北地区高校以五年为一阶段来研究的话,其基本不存在巨大的变化,即科技发展、网络发展与信息化时代来临均没有对东北地区高校产生强大推动力。因此,东北地区高校更需要以创新应用为驱动,做出符合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改变是时代要求,进而教育信息化2.0是东北地区缩小与发达地区高校差距的重要契机。
教育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智能化与信息化是教育正在发展的方向,教育现代化是更加全面的科技智能,将教学模式变为技术引领的教育新模式。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师应更加关注如何将教育技术作为日常课堂教学中的方法和手段,如何利用智能在线教学平台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如何实现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信息素养转变,(2)沈宏兴:《教育信息化2.0时代高校教育技术工作创新与实践》,《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年第6期,第129页。教师的这些新需求则需要教育技术部门加以大力支持。东北地区普通高校的教育技术部门归属于教务处的一个科室,由较少的人员组成。由于东北地区经济落后,导致教学设备较落后,教育技术部门形同虚设。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大力推动,大部分东北地区高校开设了在线平台供师生交流。(3)王智超著:《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博士论文文库:教育政策执行的滞后问题研究》,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0页。教育信息化2.0时代要求教育技术部门做出改变,教育技术部门要会同学校教务处、人事处制定教师信息素养培训的激励机制和行动计划。技术教育部门人员一方面要不断地自我学习和提升,另一方面也要创新对教师的培训方式。除了传统的面对面听理论的培训班以外,还应当更注重实践教学,充分发挥教育技术的优势。例如,采用在线平台、微信公众号、软件、小程序等现代化方式全方位、立体化地向教师传递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和文化,帮助教师提升信息化素养,以技术引领教学新模式。
教育信息化2.0要求在教育信息化1.0的基础上,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使我国教育信息化步入世界先进行列,在全球范围内发挥引领作用,通过教育信息化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踏上智能时代教育新征程。教育信息化2.0时代要求我们对教育场域与教师角色进行更新,使之符合教育现代化以及教育智能化的标准。
教育场域变革是指教育内容由单一转变为多样化、教学形态由简单转变为智能化、教育对象由普遍转变为个性化、教育目的由单一转化为综合。具体而言,教育内容多样化不仅是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对教育内容提出的要求,社会发展与教育进步也要求教育内容由单一转变为多样化。过去教育内容通常依赖教材,2.0时代要求教育内容以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发展产物为来源,进而教育内容呈现出多样化与复杂化。传统的教育方式其教学场所为学校课堂,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授课。随着互联网带来的开放式教学环境以及智慧课堂构建,教师和学生将逐步脱离传统的教学形态,走向智能化的道路。在此基础上,智能化教学将面临着教师线上授课、学生线上听课的问题。教育对象个性化是指教育对象不再是普遍的学生,教师会对每个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对其进行个性化的教育。新时代学生具有开放性与主动性,学生与以往相比更倾向于主动接受知识,对知识提出疑问,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对于新鲜事物保持着主动接受的态度,这是当代学生愈发适合接受教育的表现,也是我国教育水平在不断提升的体现。教育目的综合化是指教育目的长期以来为教书育人、报效祖国,现阶段教育目的具有多面性,培养社会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动力、提升全民素养都是教育目的。
教育信息化2.0时代要求教师不仅作为知识传授者与人才培育者,而且应当成为知识整合者、课程研发者、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者、创客教育实践者与价值观引领者。第一,知识整合者。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互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对知识进行重新整合,面对开放庞大的信息库,教师应当结合线上线下多种途径进行资源搜集,筛选出合适的内容与所需的信息,并将其与自身教学进行融合,整合成为课堂教学的内容。第二,课程研发者。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材内容基本一成不变,其所展现的观点与知识点在一定期限内不涉及大变动。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师已不仅限于作为课程的执行者,教师应当成为课程的研发者,打破拘泥于传统教材的模式,教师可以通过学习课程开发软件,结合自身对教学的不同想法,设计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个性化教材与课程。第三,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者。教学环境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基本要求,一名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合格教师,应当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信息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的掌握能力,并且教师应当适当运用“互联网+”开放式的学习平台,与学生建立上下互通的学习网络。第四,创客教育实践者。创客教育包含创新与实践,双创时期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学生对其具有被动性与选择性,而教育信息化2.0时代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使其成为学生具有的基本能力,在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客思维、注重知识的运用、鼓励学生对新事物进行尝试与提倡批判性反思。第五,价值观引领者。教师引领学生的价值观是教师责无旁贷的义务与责任。教育信息化2.0时代要求教师在“互联网+”与大数据发展的前提下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网络发达的当今社会,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建立对于网络的正确看法,培养学生的自律精神与道德意识,向学生传递社会的正能量,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教育信息化2.0时代对教师角色转变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应对新型教师角色进行自主构建,以主动学习信息技术为基础,勇于探索先进科学技术,学习计算机数据分析和信息检索应用技术,以学习多媒体技术、灵活运用微课、掌握翻转课堂等教学新模式为目标。
教育信息化2.0时代,在云计算、大数据与互联网不断发展的冲击下,教育方式需要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发展做出应对并且使之符合时代的要求。智慧课堂是使教育方式符合互联网时代与教育信息化2.0时代要求的首选。智慧课堂意味着在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全面变革课堂教学的形式与内容,以此实现课前、课中与课后教学的智能化、高效能、创新个性化的课堂。从某种程度而言,智慧课堂是互联网时代教育发展与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学改革的必然结果。智慧课堂是人工与智能应用结合的课堂,需要教师对智能设备具有较高的接受与应用能力,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
东北地区985、211高校较少,普通高校居多,在学校内部教师的基础学历偏低,教师年龄偏高,多数教师都来自东北地区。由于南方高校引进人才力度较大,985、211高校的硕士博士毕业生多数都南迁,导致东北地区高校教师的学历与学缘结构不合理,80后90后的教师职称低、成果少。随着东北地区改革力度及引进人才力度逐渐加大,后期各高校进人标准有所提高,引进博士居多,教学现状大为改观,年轻教师运用先进教学技术较多。由此可见,目前年轻教师的基本信息素养良好,对信息化智能化设备的接受能力更强,但是教学经验略显不足,相较于老教师对于数字化设备应用困难的问题,两者均存在不足之处。基于此,进行教育信息化2.0时代背景下的教学改革,教师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是时代的要求。我们需要为教师树立信息意识,进而对教师信息素养进行全面的培养,以此提升教学中的信息化要素,推动教学改革。
1.树立教师的信息意识
教师信息意识的树立和巩固,需要教师养成一定的信息习惯,这需要学校对教师进行信息素养领域的培训,如建立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培训机制。同时,高校需要在教学氛围与校园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教学设备的信息化与智能化,以及校园中信息设备的增加均可影响教师对于信息意识的树立,或者引导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更多信息技术。当今社会,在互联网与大数据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教师运用网络和计算机浏览论坛、发布博客、阅读网络论文时,都能促使教师自觉地收集、整理所遇到的有用信息资源,在这些信息习惯的支配下,教师自身的信息意识均可得到提升。树立教师的信息意识,还需要高校通过定期组织座谈会,保持教师对学习信息知识与信息技能的正确认识,伴随着时代的变迁,教师对知识的学习和技术的掌握也在不断更新,终身学习的理念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主流,因此,教师需要对于学习信息技能与知识存在终身学习的理念。
2.培养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培养教师信息技术的能力包括培养教师信息技术的接受能力和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教师教育技术中心、计算机中心和网络服务中心应协同为教师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便捷的网络服务、开放新型网络多媒体教室等,为教师提供信息化设备操作机会和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此外,要建立健全教师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教师信息素养是教育信息化2.0时代背景下进行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传统教学模式转型、推动普通高校向现代化高校迈进的基础,同时开设信息技术相关课程,使教师掌握信息技术,联结教师教学理论课程与教学内容,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使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提升学生对信息化教学的接受能力,将信息化教学模式作为最主要的教学方式。
东北地区普通高校在教学环境中没有体现出智能化、科技化,教学设备不够先进智能。在此基础上,学校已对多功能教室的使用情况形成了不成文规定,多功能教室的使用条件为大课堂、教师自备课件。多功能教室的使用条件应当以满足教学需要为前提,不应当以人数为限制,但是仍然存在仅符合课堂人数过多而使用多功能教室的情形。换言之,多媒体在一些课堂上不经常被使用,使得电脑与投影设备形同虚设,产生浪费电子设备资源的现象。与此同时,一些人数较少的小课堂由于其人数原因不能使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尽管其课程需要课件播放,但只能使用教师自带的笔记本电脑进行播放。教育信息化2.0时代背景下进行针对东北地区的教学改革需要构建智慧课堂,实现教育现代化转型。
1.智慧课堂构想
东北地区高校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面临着教学设备落后与教学环境较差等难题,设备与环境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背景下,东北地区与我国发达地区高校的差距更加显著,除了学科建设与教师水平的差异,设备与环境是东北地区更加应当与发达地区追平的因素。教育信息化2.0的时代背景要求教学与互联网或大数据等现代化科技相联系,以此变革课堂教学形式,并提升教学质量。因此,建设智慧课堂应当具备相应的教学设施,并通过该设施提升课堂教学中的智能化。具体而言,对于智慧课堂的构想包括对授课方式的改变,授课方式可以以多种形式存在,例如微课堂、幕课或是录课,打破以往单一的授课方式,给予学生更多选择与思考的空间。同时,智慧课堂包含了教师根据对学生课上与考试的数据进行分析而得出的每名学生的弱项,教师应针对其弱项进行个性化教育,通过课前预习、课中点拨与课后辅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智慧课堂是运用大数据、智能化设备与优秀教师组成的为迎接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挑战而进行的东北地区高校教学改革构想。
2.智慧课堂的特征
智慧课堂的建设可基于数据分析技术、动态教学评价以及智能化互动。首先,基于数据分析技术的智慧课堂建设。数据可以客观反映出教学效果,我们可以通过对教学中的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加工与分析,得出已有课堂教学中需要加强或是需要创新的部分,并且提出改进对策。其次,基于动态教学评价的智慧课堂建设。动态教学评价意味着该教学评价不是一个静止阶段,动态教学评价应当对课前、课中与课后三阶段进行总体评价。课前,教师发布预习资料对学生进行测评,对其进行反馈并优化教学设计;课中,教师与学生进行实时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出问题,通过任务驱动学生进行更好的学习,并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测评,通过数据分析来完善教学进程;课后,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检测以及根据学生的课程反馈对教学策略进行及时调整,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个性化辅导方案,及时推送相关教学资料。最后,基于智能化互动的智慧课堂建设。师生互动是促进双方进行知识交流与转换的重要方式,教师的专业知识与学生的创新想法进行交流,可以最大限度地完善双方的知识范围。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智慧课堂的教学环境提供了师生教学交流的智能化,一方面保证教师及时接受学生的问题,并且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态,另一方面支持教师与学生进行智能化与立体化的交流。
3.智慧课堂教学内容设计
智慧课堂教学内容建立在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学习资源的基础上,教学过程中则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进行资源共享,以此平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教学内容设计同样分为三阶段即课前、课中、课后,课前教师的任务包括资源推送与预习解惑,教师应针对每位学生的不同特征与学习方式进行有针对性与个性化的资源推送。互联网时代以及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不断发展,手机上的交流软件不仅可用于对话沟通、办理业务,而且可以开展课堂活动或是消息推送,手机软件中的课堂模仿微课或是幕课,使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加深记忆;课堂进行过程中主要为教师与学生或是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及其合作,在此过程中教师则对大部分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与困难进行观察,随后进行总结,重点剖析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而进行教学难点讲解。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通过移动教学支持设备分配学习任务,学生可以分组展开合作学习或者自主学习,培养智慧型人才。(4)赵梦阅、孙卫华:《教育信息化2.0时代背景下的智慧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软件导刊》2019年第6期,第17页。课后教学内容设计则主要包括课后的个性化辅导服务,智慧课堂可以自动检验客观题正误,主观题或者实践操作题需要教师进行批改打分。智慧课堂还可以在学生解答完测试后将正确答案解析呈现给学生,实现教学的高效性。(5)赵梦阅、孙卫华:《教育信息化2.0时代背景下的智慧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软件导刊》2019年第6期,第17页。
总体而言,东北地区高校教育存在的问题为教师信息素养相对较低以及教学环境缺少现代化建设,而促进东北地区教育转型,并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下提升竞争力,其对策在于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以及构建智慧课堂。智慧课堂是信息化时代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建设东北地区高校的智慧课堂,教育信息化2.0的时代浪潮是东北地区高校不可多得的机遇,信息化与智能化是2.0时代的基本要求,智慧课堂与教师信息素养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与相辅相成的关系,做到教学环境智能化、教学模式信息化与教师角色转变以建设智慧课堂,需要对教师信息素养进行培养,对教育技术部门工作加以支持,提升教师对数字化信息平台的应用技能。在教师信息素养达到标准的前提下,教育技术部门应当抓住此次历史机遇,促进高校的智能化设备管理与信息化平台建设,为教师教学服务,推动信息化与教学实践的融合,完成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教学环境建设,为东北地区高校教学改革与东北地区教育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