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的教育投资分析

2020-12-16 13:39
营销界 2020年15期
关键词:学区民办教育资源

一、引言

纵观新中国成立70年来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在教育领域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实现了由教育的贫国弱国向教育的自足之国乃至大国强国的转变(王明建、杜成宪,2019)。可是,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反而表现得愈发焦虑。2018年发布的《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显示94%的家长表示为孩子的教育焦虑,其中焦虑程度最高的当属80后家长。如今,我国的教育环境已经越来越好,为何家长们的焦虑反而有增无减呢?除了学习成绩、校园安全和手机成瘾等三个中国父母最焦虑的问题外,孩子的教育投资也令家长十分头疼。

二、家庭教育投资的现状

(一)学前教育阶段的投资

学前教育作为学习生涯的起点,亦是重大的民生工程。由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外来务工人口和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导致城市常住人口迅速增长,给社会带来了巨大压力,尤其是财政投入不足的学前教育成为国民教育体系的“短板”。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入园难,为何会有“公立幼儿园进不去,私立幼儿园上不起”的现象呢?目前,政府的教育投入主要集中在了义务教育阶段,资源分配极其不均衡,尤其是在幼儿教育这一方面财政支持严重不足。20世纪90年代,由于公立幼儿园的建设速度跟不上城镇化速度,民间资本力量上场缓解幼儿园数量不足的难题。但渐渐地,民办幼儿园从“补充”变成了“主流”。创办幼儿园虽算不上暴利,却因其现金流健康、利润稳定、收益可期而逐步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宠。我国政策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学前教育,民办幼儿园的快速发展让资本嗅到了市场机会。2010以来,我国公办幼儿园占比始终低于民办幼儿园。截至2018年末,我国共有16.58万所民办幼儿园,占幼儿园总数的62.17%。与公办幼儿园相比,有的民办幼儿园收费简直可以用“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来形容。比如走高端路线的国际幼儿园,每月收费上万元,拥有完善的硬件设施,除特色教室外,足球场、游乐场、生态小农场等也一应俱全,还聘请了优秀的外教团队。对于一个普通中产家庭来说,孩子走进那里就意味着,呼吸的不再是空气,而是豪气、洋气和贵气。公办幼儿园的学位少挤不进,优质民办幼儿园的收费高上不起,这是目前我国幼儿入学存在的窘境,也是入园难、入园贵的主要原因。学前教育是关系千家万户的大事,是具有公益性质的事业。如何引导社会力量举办更多的普惠性幼儿园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只有减轻民办幼儿园的逐利性,才能更好回归幼儿园的本质。

(二)义务教育阶段的投资

我国的义务教育在改革开发以后飞速发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行动让广大青少年“有学上”不再是难事。而寻求均衡发展、追求高质量则成为我国义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如何“上好学”成为困扰众多家庭的新难题。这种焦虑在农民工子女和城市低收入家庭里体现得尤为明显。这两类人群因为户籍和住房的原因,在义务教育阶段仍然存在“上学难”,即这两类人群很难就读质量好的公办学校,一般只能去教育质量相对差一些的民办学校就读。这些孩子本身的家庭教育水平就不高,如果在义务教育阶段不能享受公办教育,那么将进一步拉开与高收入家庭孩子的差距。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指出:“目前,城市义务教育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学校之间的不均衡发展,被人为地分成所谓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两大类。”对许多家庭来说,孩子接受优质教育是头等大事,有的甚至不惜下血本。由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划分学区、就近入学”的原则,在学校之间的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硬件设施等差别巨大的环境下,择校之风盛行自然也就不难理解了,因此催生了价格高昂的“学区房”。优质的学区房价格普遍高于其他房源,尽管价格不菲,但却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根据安居客发布的房产交易数据,2019年中国19个一线城市中,除西安、东莞以外,17个城市的学区房价格均价都高于该市的平均价格,其中天津的学区房平均价格的偏高程度最为明显。各省市学区房的受追捧程度于此可见一斑。富裕的家庭往往可以通过购买学区房让其子女轻松就读重点小学和重点中学。但是,也有并不算富裕的家庭不惜背负高额贷款购买学区房,欠下一大笔债务,就是为了能让孩子享受好的教学资源。地产商正是抓住了家长们这样的心理,大力宣传炒作学区房,以至于学区房的价格变得越来越高,家长们的经济压力变得越来越大。学校附近的旧房子即使年久失修,租赁费也比普通房子还要贵得多。所以,中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就算成绩优秀,也很难就进入教学质量好的学校,学区房加剧了孩子间的不公平竞争。

(三)高中阶段教育的投资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的范畴尚未包括高中阶段的教育。长期以来,很多重点高中通过收取“择校费”来弥补高中教育投入经费的不足。一般而言,高中择校费是指初中毕业生未达到学籍所在区域所报考志愿高中的录取分数线,并且要求选择非教育部门指定的普通高中就读的学生向学校额外缴纳的费用。众所周知,重点高中的教学质量和高考升学率会明显高于普通高中。所以,中考也被视为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就读重点高中是许多家长和学生的愿望。重点高中招收择校生一度蔓延成风,择校费收费标准也节节攀升。高中的择校制度给了那些达不到规定录取分数的考生“活动”的空间,同时也挤占了成绩优秀的考生就读重点高中的机会。“高价择校费”一直饱受老百姓诟病。“分数不够,钱来凑”也让“择校生”制度成为高中招生时心照不宣的秘密,同时成为了许多普通工薪族心中“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无奈。

(四)课外教育的投资

早期教育是对0-6周岁的婴幼儿与父母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开展的、有助于身体、智力、情感、人格等多方面的健康成长与协调发展的互动式活动。本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初衷,很多家长让孩子从2-3岁就开始上各种各样的早教班。但是,对教育的过度重视很容易使早期教育陷入拔苗助长的误区,如有些父母让要求孩子在1岁以内学数数和识字,3岁以内学习外语和背诵古诗等,并以此进行炫耀。现在城市里的小学生几乎人人都会参加各种课外兴趣班,学习书法、唱歌、乐器、美术、舞蹈以及运动等各种才艺,有的孩子甚至同时培养5种以上的兴趣或特长,寒暑假里各种夏令营等更是受到家长的追捧。因为具备特长的孩子在升学面试时通常会更受青睐,为了增加升学的砝码,家长们才会投入如此多的金钱、精力和时间培养孩子的各种兴趣爱好。根据2016年7月的一则新闻报道,一位上海的80后妈妈为即将就读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列了暑期支出清单,费用竟然高达32万元。除了购买家居用品、学习用品和参加夏令营外,这位妈妈还给孩子还报名参加了20个暑期兴趣班。课外教育的投资已然成为家庭育儿方面不小的一笔开支。

三、关于家庭的教育投资焦虑的思考

归根究底,造成我国不同教育阶段“上学难”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经济快速发展,导致城市新增人口迅速增长。尤其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人数激增。其中,就读小学人数的增长最为显著,造成市区内小学学位供给量与在校生人数的差距不断扩大,目前小学普遍存在师生比不合理、大班教学等现象,义务教育学位供需矛盾在一、二线城市非常突出。加之农村地区教育的办学质量不能满足广大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导致农村人口进城择校现象也比较突出。二是城镇规模以上小区配套幼儿园和小学的政策落实不到位。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的空间范围不断扩大,新的城区学校配套设施和师资力量跟不上城市的发展步伐。“上学难”、“上好学更难”等存在的原因,实际上主要不是教育资源不足,而是分配不均衡的问题。这种不均衡,既包括基础教育资源分布区域的不平衡,又包括优质教育资源和普通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平衡。目前我国从幼儿园到中小学基础教育资源,都存在结构性不均衡问题。所以,中低收入家庭则千辛万苦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富裕的家庭千方百计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于是,家长们争先恐后地去抢夺优质的教育资源,教育投资的压力越来越大,似乎已经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社会性的教育恐慌来袭,其负面效应清晰可见。富裕家庭凭借其财富优势,有优先择校的权利,占有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中低收入家庭只能被动接受相对而言质量较低的优质教育资源,这样的教育资源不公平分配让大多数工薪阶层都难以接受,却又无可奈何。

解决我国家庭教育投资带来的焦虑,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加以解决:首先,政府应该大力改善教育环境,废除择校费、升学考试加分等不合理制度,遏制富裕阶层进入公立学校的优先选择权,减少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程度,让公民更加公平地享有教育资源。其次,对于教育投资,家长应该量力而行,放弃不切实际的攀比。将教育投资视为“教育军备竞赛”给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是非常沉重的,家长不要把名校标签当作孩子身上的奢侈品品牌向亲朋好友炫耀。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上名校”的孩子也不一定会出人头地,如果家长能够认真剖析自己,真心接受自己的天赋普通和能力平庸,并觉得普通平凡的孩子也能享受快乐的人生,那么内心的焦虑和恐惧就会得到缓解。

猜你喜欢
学区民办教育资源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物理教材中STSE教育资源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加强乡镇学区建设 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
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部要求各地为民办幼儿园纾困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育见未来共创美好——2019未来学校行业年会暨教育资源交流会圆满落幕
学区房就是一面照妖镜
学区房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