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显性与隐性分析

2020-12-16 10:13王旭梁河南大学
教书育人 2020年6期
关键词:显性受教育者隐性

王旭梁 (河南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当今高校承担着为祖国的复兴输送大批优秀青年的任务,这些青年必须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爱祖国、爱人民,才能满足新时代祖国发展进步的需要。这就对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让高校在注重学生知识进步的同时,也加紧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目前高校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在注重教书的同时也要注重育人。我们要把学生培养为有理想、有道德的社会主义新人,就必须对学生加强教育工作,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来影响学生。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强烈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情感。高校的学生们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对人生和世界的理解还非常模糊,其生理和心理也都不太成熟,这时候的学生最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对他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他们向积极、正面的方向发展,以避免他们走入歧途。

高校培养的人才必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当前我们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要实现和谐社会和民族复兴,需要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特别是青年人,他们更是代表着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他们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希望。所以必须要对青年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让他们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产主义必将实现的信心,努力奋斗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瓦。因此,只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为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奠定坚强的基础。

二 目前高校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当今的大多数高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采取的方式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堂,辅导员谈话和先进人物的事迹报告等基本形式,而这些方式大都属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向学生传输主流意识形态,弘扬主旋律,能够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情感,还可以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由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种种优势,当前高校对其普遍重视并广泛应用。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随着学生的成长和变化,还有社会科技的发展进步,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这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这主要包括。

(一)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无法激发学生积极性

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往往强调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学生主要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各种信息,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不高。长期坚持这种教育方式就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也就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在以后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育者的引导作用。只有如此才能改变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二)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性太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向学生传授基本的马列主义、伦理学、道德和法律等相关学科知识,来培养学生正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内容。而这种知识的理论性太强,并且与现实结合不紧密,导致学生在学习时感到枯燥。比如,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不能仅仅依靠课堂上的讲解,还要通过重大节日的纪念或者观看爱国主义电影等学生喜欢的实践活动来配合进行,这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只是进行知识上的讲解会导致学生只懂表面内容,没有理解内部精华所在,更不会在实践中去贯彻和落实所学到的知识,这也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三)高校学生处于青春期,逆反心理严重也会对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产生影响

高校学生虽已成年,但其心理年龄还远不够成熟,还是喜欢一些简单、有意思的内容。而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又主要依靠教育者的理论灌输,这种单纯的说教性的方式很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满情绪,甚至会让学生产生抵触的心理。学生在课堂之上会故意不配合老师,会对教育者所讲授的内容也心不在焉。学生的这种逆反心理是不利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分析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的,学术界认为隐性思政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用比较隐蔽的形式,按照提前计划好的教育内容和方案,通过无意识的、间接的教育活动和比较灵活的教育方式进行施教。它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能够对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益的补充。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点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的教育,与显性教育相比它具有诸多的优点:第一,教育过程的开放性,它没有固定的教育场所,可以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地方接受教育的影响,也可以通过电视、互联网或广播等多种因素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在任何时候都能接受教育的影响,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第二,教育内容的隐蔽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提前设定好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内容,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是通过教育者自己或周围环境等各种无形因素来影响和感染受教育者,这会让受教育者察觉不到教育的具体内容,但他却已经在接受教育的影响,这容易让学生更加乐于接受教育。第三,教育效果的持久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学生作为主体,教育者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育,这种方式会让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不会产生抵触心理,可以心情愉悦地接受教育的影响。由于学生是发自内心地参与其中,学生在接受教育影响之后会长期保留在脑海中,不会忘记。因此,这种教育的效果具有持久性。

(二)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今学者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日益重视,对其研究也越来越多,这是非常好的现象,而且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相比于显性思政教育具有诸多优势,但是在高校的实践中不可避免的也会存在许多的问题。主要包括:

高校的部分工作人员对隐性教育重视不够以及隐性教育的能力不足,虽然现在已经意识到了隐性教育的作用,但仍有人无法转变教育观念,还坚持传统的显性教育,认为只有显性教育才能有助于学生。即使有的人重视隐性教育的作用,但由于其知识储备不足,也不具有实施隐性教育的能力。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资源开发的不充分。目前高校虽已经意识到了隐性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派上用场的方式却不多。比如,现在高校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校内的各种文化宣传栏和张贴的名言警句,这都是通过无形的教育来影响学生的手段,但这还明显不够,还有许多隐性教育的资源等待着去探索和发掘。

当今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冲击。众所周知,隐性思政教育是要通过周围环境中的无形因素来教育学生的,它的过程是开放的,可以有许多因素参与进来。但在互联网浪潮下,学生每天接触的信息多而杂,这会对学生们的“三观”产生了巨大影响,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会受到这种影响的冲击,造成学生的理想和信念不坚定。

四 充分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点,克服显性教育的问题,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具有的优势更加明显,而问题也更加容易解决,其进步的空间也更大。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对显性思政教育的改进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进步。

(一)创新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载体是促进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顺利进行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有其独特的作用和效果,它还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依托和基础。因此在以后的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大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首先,加强活动载体建设。活动载体能促进教育内容的活化,让受教育者更好的理解并接受。可以通过开展开展以“五四青年节,趣味运动会,以及红色足迹历史回顾”等一系列活动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进行辅助教学,在活动中要融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达到对受教育者潜移默化的教育,促进受教育者整体素质的进步。其次,加强文化载体建设。一定要充分地利用好校园广播站和校报等文化产品,多播报优秀人物事迹、一些国家的大政方针、世界最新的研究成果等正能量、有价值的东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最后,加强制度载体建设。从制度载体来看,我们还可以制定人性化的规章和制度,要让学校的校规和制度能对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要让学生从内心信服它、遵守它,而不是依靠强制命令。隐性教育的载体其实有很多,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不断发掘。

(二)将显性思政教育传授知识的系统性和隐性思政教育的渗透性相结合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我们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马列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有关思想、道德和伦理等各种知识,这种理论性的知识需要教育者仔细、全面、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讲解,这是显性思政教育具有的优势。但是只进行这种长期的理论灌输会让学生感觉麻木,造成教育效果低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在教育的过程中加入渗透性教育,将这种思政教育渗透进专业课中、渗透进学生日常的活动中,使公共课和专业课都能成为思政教育的阵地,让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都能接受教育的影响,将这种有意识的理论灌输同无意识的熏陶相结合,让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教育,这就是隐性思政教育的渗透性所发挥的作用。因此,将系统性和渗透性相结合,将课堂上和课堂下相结合,对于促进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进步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

(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教育者的引导作用和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在课堂上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理论灌输,通常是坚持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认为教育者应坚主导全局控制一切。这种教育方式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有利于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正面的理论知识。但是在如今这种以坚持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因此在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摒弃以往的观念,要坚持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各项工作要以学生为中心,在进行思政教育中要考虑受教育者的实际需要、接受能力等因素,不可一味地灌输。教育者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坚持与受教育者的沟通和疏导,积极引导受教育者向好的方面发展。但教育者的这种引导作用却不能取代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双方要在实际的工作中相互学习、相互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着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因此高校在向学生传授知识、能力的同时,一定要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种手段,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需要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发挥作用。一方面,要坚持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思政课堂对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灌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价值观念。另一方面,还要通过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性、渗透性等,调动周围所有可以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因素,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感化。只有将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才能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发展。

猜你喜欢
显性受教育者隐性
浅论党风廉政教育实践中的隐性教育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初探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活动及其有效性分析
“生活教育”
关于现代设计应用中中国元素的显性和隐性表现
巧抓“隐性”表达 精彩“显性”表达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显性途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