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黎黎
摘 要:在学生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中,规矩意识都是规范受教育者行事准则和行为方式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规矩意识是促进其全面发展的现实要求,对于帮助同学们遵守规定、明确人生目标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在学生的人生旅途中,家庭教育是他们能够树立正确人生观念、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在家庭中对学生规矩观念意识的培养,是实现学生精神上自我追求的有效途径,主要体现在对他们的生活观念、对学生的主体意识、学习思想等规矩习惯的养成,将在促进学生自律发展、引导学生重视规则、遵守规则等方面发挥着指引、完善的功能。
关键词:家庭教育;规矩实践;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6-0007-02
家庭教育作为培养学生规矩意识的重要场所,是引导受教育者知规矩、守规矩以及帮助其树立规矩教育观念的有效方式。通过将规矩意识融入的家庭生活的教育模式,能够用身边的事物来帮助他们形成对处理问题的感官方式,帮助学生从点滴小事中建立起遵守规定的优良习惯,逐步加强对受教育者的规矩意识与行为的培养。如何在家庭教育中落实对学生规矩意识的培养,仍需要每一位家长对此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实践。
1.家庭教育对学生规矩意识养成的重要意义
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其自身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要经历无规矩意识、他律、自律的意识转变。同学们从认识到什么是规则、如何遵守规则、从外力强制遵守转变到最终自主遵守的培养过程是漫长且艰巨的。而家庭教育是规范受教育者行为与意识的最好途径,可以在遵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完成对其规则意识与观念的养成。学生规矩意识的养成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制定解决事务的行为标准发挥着正面的引领功能,起到了引导未来发展方向的标杆作用。
2.对规矩意识养成的方式探究
(1)认识规矩的正确含义
要对学生进行规矩意识的教育,必然要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到什么是规矩、为什么要遵守规则等相关概念的真实含义,激发他们对于规则规定的感悟和重视。规则是在个体自由与公共利益的共同发展基础上确立的,是在个体与社会矛盾相冲突时限制个体行为以保护整体社会效益。但这种保护并非完全的限制个体的自由和利益,保护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维护个体自由发展,从而能够在个体与整体利益之间寻找到的平衡点。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规矩意识,将正面引导学生品行的健全和完善,使孩子们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推动作用,既能够加深学生与家长间的交流互动,培养其家庭归属感,又能够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于生活中学会知识、学会规矩。
(2)了解基本规则,遵守规则秩序
要体现规则的真实含义,最根本的落脚点是受教育者去遵守规则。知道规则将帮助学生形成对规矩的认识观,而懂得规则则是从同学们的内心深处养成对规则的敬畏之情以及遵守规则的坚定意志。激发规则落实的精神内化性,帮助受教育者认识到遵守规矩是对个体自由的延伸,是一种利他又利己的行为。对于规则观念的形成,需要家长在家庭生活中逐步帮助孩子形成清晰的规则细则,对规矩的理解程度越深,学生在进行选择和判断时对道德的底线就会越明确,在做出决定和行为之前会对自身产生约束力,从而实现规则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尤其是在实践生活中,学生不仅仅要在家长的教育监督下去遵守规则,更需要从内心养成“心中有规则”的行为规范,自觉讲规则、守纪律。
例如,在生活中,在拜访他人时,同学们除了需要注意日常礼貌问题,还要知道什么事可以为而什么事不能为。要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观念意识,需要养成他们重视主人翁的个人隐私、进门讲礼貌、未经允许不乱动物品等习惯。对受教育者而言,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在特定时期同学们会被特定的事物吸引目光,如青春期的小女生会喜欢漂亮、新潮的饰品,年龄偏小的孩子会被小巧、酷炫的玩具所吸引等,在这种环境下可能就会发生学生在外遇到喜爱的事物产生独占欲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学生内心的规矩意识将成为规范他们行事方式的有力束缚,帮助他们抑制住内心的欲望,使他们明白每一件物品都是有归属的,对于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能强求,尊重他人的爱好和隐私,不抢占、不私留,能够一直保守道德的底线,进而实现学生思想品德的进一步完善。
(3)树立规则观念,融入家庭教育
对于遵守规矩的教育观念,不仅仅需要学生遵守规则,更需要家长与孩子同时形成统一的认识,学生的教育工作不单单需要学校和老师的努力,更需要家长采取配合措施对学生的规则意识与行为进行进一步的深化。规矩意识的养成是在家庭生活的日积月累中形成的,作为家长要有目的性的向学生树立规范意识,从实践中落实规则行为。
一个好的习惯需要行为者长期坚持,对于规矩意识的巩固更需要家长不间断的监督,对于孩子在生活中的不当言行,家长应当下狠心及时的根据制定的规则进行惩处,而不是只开空头支票,不采取行动执行,若长期以往对于至今的规则只是表
面形式的教育,而不实行确切的奖惩措施,最终只会导致规矩的表面化,孩子的不当行为愈发难以管教。比如,在生活中家长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学生在思想观念形成的过程中会受到身边人的影响,这种影响能够发挥怎样的功效就在于家长在同学们面前树立了怎样的形象。家长如果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做到言而有信,对学生采取宽严并济的教育方法,在他们表现优异、值得表扬时大为称赞,对他们行事有所欠缺之处或不对的地方及时提出改进意见,能够使孩子意识到知错就改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养成他們及时改正、谦逊好学的良好学习观念。
(4)科学引导教育,树立榜样引导
要想使得学生能够去落实执行家庭教育中制定的规矩,对受教育者的监督管理方式需要符合个体成长发展的规律,采用科学、规范的方式去培养孩子的主观意识,进行个性化教学。对于学生当下教育阶段的目标制定应当符合学生的成长阶段特征,对于年龄较低的孩子应当首先教会他们哪些行为可以做、又有哪些行为不可以做,以及如何正确对待事物等内容,而对于年龄较高的孩子,心理发展成熟后应侧重于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认识到什么是行为及行为结果所不能触碰的道德底线。采取及时与孩子们进行交流沟通并以鼓励、帮助为主的教育方式,能够实现家长对学生规则行为的具体化。
家长同时要重视自身的榜样意识,落实对于规则的制定或者是如何遵守规则的细则。孩子们在接触事物时首先是通过学习模仿家长的行为,家长的正面引导是家庭教育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最有效的方式。尤其是在家长已经做出许诺的情况下,要尽可能的落实承诺,若是连长辈都不能做到言而有信,学生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更会有样学样,导致他们的信用度大幅度下降。同学们的不信任会使得孩子的自信心降低、内心越来越敏感,甚至更有可能出现孤僻、不合群的严重后果。因此家长应当充分发挥其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正面引导作用,不仅仅要做孩子的长辈,更要成为学生品行上的老师和榜样。
3.结束语
对于学生规矩意识的培养,不仅仅需要学校、教师在课程与教学中进行引导,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规则行为养成更起到了直观的促进作用。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规矩意识,需要家长在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的阶段中,应当更加注重对学生规则意识与行为的培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主体观念,进一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思想,为推动学生的自律发展、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金淑敏.儿童家庭教育的价值引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
[2]高英男.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叙事研究[D].宁波大学,2018
[3]巢秀珍.重塑家庭教育中家长的主导地位—基于弟子规的实践方略[J].中小学德育,2019(04):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