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丽
摘 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内涵不理解,并且部分学生对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非常淡薄。对此教师在传授物理知识时,要重视在课前导入环节讲解传统文化,详细讲解的过程中不仅要立足于教材内容,还要通过结合实验材料、物理知识渗透传统文化,使学生增强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
关键词:高中 物理教学 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19.038
高中物理教师除了讲解知识以外,还有责任引导学生学习与物理知识相关的文化,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详细讲解知识蕴含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学到很多物理知识,又对传统文化有所理解和认知,如此一来,学生能够扎实掌握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以此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对文化内涵的理解能力。
一、高中物理课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高中物理知识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如果过于注重讲解物理知识,而忽视引导学生学习知识中的传统文化,容易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缺失了解。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自主汲取传统文化的机会,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分析教学内容中的文化知识。学生边分析边思考文化的内涵,能够增强独立思考能力和对文化内涵的认知能力。如:教师说出《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表述过后教师要求学生从物理角度和文化角度分析出诗句中的露和霜的现象和字词含义,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学生深度思考以后,举手说出诗句渗透的传统文化和字词内涵,同时学生说出这两个字体现出液化和凝华现象,由此体现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中的物理知识和传统文化,能使学生在分析中深入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学生意识到传统文化与物理知识有着内在联系,并积极从多个角度分析知识中的传统文化。学生分析和学习中积累文化知识,进而丰富学生精神世界,表明教学中教师积极结合教学内容渗透传统文化十分重要。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
1.课前导入环节讲解传统文化
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导入一段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语句、习题,能使学生深刻认识物理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有着内在联系,由此学生积极学习课前导入的传统文化。学生学习过程中深入理解导入环节渗透的传统文化的内涵,更容易掌握、记住课程内容包含的文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学习效率。
例如,讲解“指南针”的南、北两极时,教师展示出小磁针,边展示磁针边告诉学生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使学生学习课程内容的同时积累指南针中的传统文化。此外,讲解“浮力”时,教师讲解新知识之前,导入一段语句。教师可以导入元宵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象征着团圆美满,并且元宵是餐桌上必不缺少的美食,在煮元宵时发现元宵很快沉入锅底,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元宵又浮上来了,而后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说出这段语句渗透的传统文化,以此激发学生主动分析课前导入语。学生深入分析后举手说出这段导入阐释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同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元宵浮上来的原因。由此可知,教师在课前导入环节讲解传统文化,学生既理解导入语中渗透的物理知识,又对导入环节融入的传统文化理解的更深入,进而推动学生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
2.立足于教材内容渗透传统文化
高中物理教师进行教学工作时充分意识到将传统文化融入实际教学中非常重要,由此教师十分重视立足于教材渗透传统文化,从而将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融合为一体,并引导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学到很多传统文化这表明教学中教师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上,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文化素养。
例如,在讲解“杠杆原理”时,教师先详细介绍杠杆的由来,在详细过程中运用投影仪展示发明杠杆的资料,或者播放与杠杆相关的传统文化,便于学生充分了解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文化知识。学生不仅了解传统文化的形成过程和流传至今的原因,还在教师指导下,认真学习杠杆资料中滲透的传统文化。学生学习过程中就掌握了在《天工开物》一书中就提到的杠杆原理和杆秤的使用方法,从中明白传统文化之所以流传至今,主要在于传统文化的内涵丰富,且传统文化在实际运用中有着实用性,因而杠杆原理才能一直被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由此学生明白杆秤的实用价值和传统文化延续至今的道理,促使学生钦佩古人发明杆秤的智慧,既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佩感,又积极传承了传统文化的精华。
3.结合实验材料蕴含的传统文化
近些年,传统和弘扬传统文化引起高度重视。各个学校对于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非常关注,并提出高中物理教学中需在讲解实验材料时引入传统文化,使学生在学习物理实验的同时,懂得结合物理实验材料分析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学生在分析过程中感叹古人发明物品蕴藏聪明才智,对悠久的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和敬佩感,以此更加积极地学习实验材料渗透的传统文化,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文化功底和内涵。
例如,在引导学生与“摩擦力”相关的实验时,教师引导学生用格尺摩擦纸屑、头发、衣物,然后告诉学生摩擦力越大阻力越大,并且摩擦过程中容易产生静电,学生听懂实验现象后,教师详细讲解在实验过程中用到的格尺,最早是由发明家运用聪明才智发明出的三角板、格尺也称之为班尺。此外,在古代有专门的工具测量长度,比如木板、竹片等等,这些尺的由来蕴含古人智慧和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得学生感叹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感叹的同时主动去了解与实验材料相关的传统文化,有效提高对学习传统文化的主动性。
4.根据知识分析传统文化
物理知识中蕴含很多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因此,教师为了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可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分析中渗透的人文精神、传统文化,使学生在深度分析中能够自主汲取传统文化。并且学生在教师营造的文化氛围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增强学生学习、传承文化的意识。学生脑海中形成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能够主动投入到物理教学中思考、学习知识中的传统文化,使得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文化底蕴得以增强,提高文化素养。
例如,在讲解“墙内开花墙外香”时,教师先讲解诗句所体现的物理现象,然后教师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分析这首诗句的含义。详细讲解过程中教师剖析诗句所渗透的传统文化,使学生不仅理解分子在空气中扩散和运动的原理,还掌握古诗词所蕴含的文化知识,以此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高效学习物理知识、传统文化,使得学习效率和文化素养得以提高。所以说,教学中教师为了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时积累非常多的传统文化。应重视通过讲解物理知识渗透传统文化,这样一来,学生从知识中学到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如,教师引导学生从分析传统文化的角度思考,“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含义和蕴含的物理知识,学生思考过程中归纳得出语句渗透的物理现象、文化、知识,有效提升归纳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高中物理教师将传统文化融入物理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渗透传统文化,这不仅创新了教学方式,还通过多种方式将传统文化引入到物理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掌握与物理现象、物理知识紧密相关的传统文化,从而推动学生高效学习物理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和知识点,并且教师以多种方式引入传统文化,有利于实现弘扬传统文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熊万杰、袁凤芳、温景立《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关物理学以及方法论的知识》,《物理通报》2011年第2期。
[2] 张树玮、吴伟《将中华传统文化资源融入中学物理教学途径的探讨》,《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5年第12期。
[3] 杨银海《物理学家简介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学物理(高中版)》201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