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珍
摘 要: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结晶,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多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大多数人认为,只有语文学科需要结合传统文化。其实不然,小学英语课本中包含了很多西方文化,而我国传统文化却很少提及。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本文对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结合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關键词:小学英语教学 结合 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19.025
一、课前介绍日期、天气时结合节日和节气
英语课堂时间是短暂的,所以教师应该抓住每一分钟,尤其在课前要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按照惯例,教师一般会要求学生先预习。有的学生不能提前融入课本中,这造成了时间的浪费。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前的几分钟。比如询问学生今天的天气怎么样、今天是几号、用英语表达是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today?What's the date today?同时教师可以谈及中国的传统节日,询问学生春节(Spring Festival)、寒食节(Cold Food Festival)、清明节(Ching Ming Festival)、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中秋节(Mid-autumn festival)、重阳节(Double ninth festival)、母亲节(Mother's Day)、父亲节(Father's Day)等节日分别是哪一天,同时教给学生用英语如何表达。这种方法可以叫作课前练习,在教师的组织下,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使其更快地融入英语学习中,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促进英语课堂多样化发展。
二、结合教材相关主题拓展中国传统节日知识
中国的传统节日包含着人们的情感,当英语教师讲Do you like rice or noodles?这节课时,可以将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中秋节(Mid-autumn festival)、重阳节(Double ninth festival)的风俗融入教学中。例如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喝雄黄酒、纪念屈原等,代表着爱国精神的传递以及对幸福安康的追求。中秋节吃月饼、喝桂花酒、赏月等,寓意着团圆,因为那天晚上的月亮又大又圆, 吃的月饼也是圆的,代表团团圆圆。重阳节的时候,人们会登高望远、插茱萸、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有着消灾避难、长长久久的美好寓意。在母亲节、父亲节的时候,如果父母不在家,可以给自己的父母打个电话问候一下,表达对父母的爱意。
三、观看我校“中国故事世界表达”系列微课
我校每周五都会有英语广播,听完广播后,教师要趁热打铁,组织学生观看“中国故事世界表达”,用生动形象的微视频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故事表达出来。微课具有生动形象、丰富有趣的特点,知识点的讲解会更加立体化、趣味化,学生在学习掌握的过程中也会更加轻松、简单。教师运用微课,应根据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开展不同的微课内容设计,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教师可以运用微视频时间短的优势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根据微课内容学习课程知识,并对重点和难点进行了解和掌握,有利于学生们深刻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四、创造传统文化教育环境
在教学中,学习环境对于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结合各种教学资源和宣传工具,将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学生的学习中,可以联合其他学科的教师,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传统文化环境氛围来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例如举办诗词大会、传统文化研读、传统文化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体会传统文化中的德育功能和教育意义,真正实现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的双重教学效果,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在课堂中的作用。
综上所述,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由于观念不同,各国文化也各不相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明白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作为华夏子孙,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施丽《指向思维发展的英语绘本故事教学》,《小学教学参考》2020年第21期。
[2] 王兴师《英语词汇教学中训练学生思维灵活性的途径》,《小学教学参考》2020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