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与探索

2020-12-14 00:23:50张庆芳
关键词:专业课程幼儿教师中华

张庆芳

摘 要: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教育领域的发展给予了更多关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前教育领域也赢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学前教育不能再一味地沿着传统的路径逐步推进,而是应当适时做出转变,这就要求我们能够从源头入手,加强对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打造更加完备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本文主要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学前教育领域的发展贡献一分力量。

關键词:学前教育 专业课程建设 中华优秀文化 实践路径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8.036

目前来看,为了更大程度上满足学前教育领域高速发展的需求,许多高校都专门创设了学前教育专业,且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较为突出的人才培养成果。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重点在于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进步以及文化素养的提高,却忽视了对于学生文化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想要更好地与行业发展的形势相适应,学前教育专业就应当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纳入教学体系当中,打造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为学前教育领域的进步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一、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存在的常见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能够满足学前教育领域发展的优质人才。因此,学前教育课程除了要彰显学科特色之外,还应当不断丰富内涵,与常规的师范类专业明确地区分开来。学习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学生未来可能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之上,促进课程建设体系的更新与完善。首先,明确培养对象。在孩子的眼中,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可能成为他们模仿的行为,教师对于孩子未来的成长与发展产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不可磨灭的。因此,面对正处于认知积累阶段的孩子,幼儿教师需要发挥自身所具备的引导价值,带领孩子们通过观察、探索和交流,了解更加丰富的文化知识。但事实上,学前教育专业课程除了短期的培训之外,更多依赖于幼儿教师对于自身承担的角色的认知和理解,这使得幼儿教育领域过多受到幼儿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影响,许多存在误区的教育方法仍然发挥着作用,幼儿教育工作的开展水平则难以得到充分的保障。其次,从本质上来看,幼儿教师并非只是面向幼儿传授知识的教师,更应该是能够赢得孩子们信任、能够带领孩子们积累知识、学习文化、能够帮助孩子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者。但立足于实际,我们可以发现,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未能充分展现学前教育与其他类型专业之间的差异,对于人才的培养也存在着片面性的问题,如若长期如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难以明确自身所处定位,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也会因此而问题重重。

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与探索

构建更加完备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要求我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其中,促进二者之间的融合发展,从而更好地满足学前教育领域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促进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融合发展。

1.以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的提升

我们在上文中提到过,在幼儿成长的过程当中,教师能够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此,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必须不断强化自身的职业道德,要求幼儿教师能够更多地考虑幼儿的需求,立足于平等的角度之上给予幼儿足够的关心,帮助幼儿改变不良习惯,帮助幼儿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建设可以更多地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备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师德,从给予幼儿教师自身的发展足够的关注入手,将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关注转向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管,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在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之上,以正确的视角看待未来所从事的行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科研究领域当中,成为幼儿教育课程的建设者及幼儿教育领域发展的推进者。举例来说,我们可以将国学经典诵读纳入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当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已具有代表性的经文典籍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挖掘经典文本中潜在的价值内容,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行业的发展形势。

2.以优秀传统文化带动学生职业素养的进步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应当更多地考虑到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从传统文化当中汲取有价值的内容,获得思想与认识层面上的提升,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引领学前教育领域进步的进程当中。中华传统文化中许多优秀的内容值得我们代代相传,例如其中有关仁爱、诚信及孝义方面的内容无论是对于学生的发展还是对于教育领域的进步都能够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构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过程中,应当从细节处入手,渗透传统文化精髓,通过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带动未来学前教育领域的进步。举例来说,学前教育课程可以将与传统文学欣赏相关的内容纳入教学进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孟子》《论语》等具有代表性的儒家经典,养成平和的心态,树立正面积极的价值观念,从而在后续参与教学工作的进程中能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3.以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进步,使学生能更好地满足行业的发展要求,为幼儿的成长指明正确的方向。新时期幼儿教育领域的发展对于幼师的能力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仅仅只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学习更多的语言、音乐、舞蹈和美术相关的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构建更加完备的职业发展体系。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应当更多的纳入实践性课程,给予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举例来说,学前教育专业可以将国学经典分享纳入教学体系当中,鼓励学生积累更多的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并定期以汇报的形式将阅读成果与研究内容分享给其他同学,在这一过程当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经典文化典籍的良好习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课程体系当中也可以融入传统乐器教学、传统绘画教学相关的内容,包括古筝教学、古琴教学、毛笔字教学、国画教学等内容,拉近学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技能,发挥学生所具备的特长,使学生能够在未来行业发展的进程中展现独特优势。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中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实践应用一方面能够促进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更新与完善,带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也能为培养与时俱进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除了应当积极主动地促进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融合之外,还应当拓展传统文化的应用范围,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充分领悟传统文化的魅力,主动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及传统文化知识课堂的建设者,将所学习到的知识更好的应用于幼儿教育领域当中,为新一代优秀人才的培养开启一扇新的大门。

参考文献:

[1] 杨枫《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中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中国教育学会》2015年。

[2] 张朝辉、张睿《非遗文化校园传承教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实践与探索——以徽县职业中专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办公自动化》2020年第21期。

[3] 王秀娟《儿童民间游戏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游戏课程资源库建设中的探索》,《科技风》 2020年第6期。

[4] 路树萍《基于民族文化传承视域下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幼儿教师中华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1:20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5:02:00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2:17:28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6:22:44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0:08:49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