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20-12-14 06:19管仁美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初中语文

管仁美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表现出全新的趋势。学生处于青春期,对各类知识非常敏感。在初中语文课的实际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领略各类传统文化知识,感受其中的文化精神,使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得到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这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引入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实施有效的文化渗透。本文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分析初中语文课中如何对传统文化展开渗透。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 渗透

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的不断发展,涉及文学、美术以及音乐等诸多方面,为语文课提供了数之不尽的资源,因此在初中语文课中加强对优秀文化的利用和开发,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以及精神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教师要以儒家文化作为主体,将传统文化引入到初中语文课中,让学生接受各类传统文化的熏陶以及影响,促进文化素质以及道德情感的良好发展。

一、初中语文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对传统文化加强保护以及传承,这是国家在新时期非常重视的一项事业,在教育领域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是主要的途径。语文是发扬母语的课程,涉及交流和沟通,具有人文性。在语文课中,很多的课文都是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文学作品。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有直接的帮助。因此开展语文课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对教育行业的整体发展以及提升文化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是历史发展的重要趋势,优秀的文化可以提升民族的信心,成为民族发展的重要动力,为现代化教育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动力以及文化基础,为民族复兴提供动力。

二、初中语文课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的问题

1.学生传统文化理念比较淡薄

改革开放后,国内的教育和文化产业进入到全新的发展时期,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进步,让学生的思想以及意识开始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很多学生喜欢接受外来思想理念,对传统文化并不是非常认同。西方的思想在网络上不断传播,对学生形成刺激。尤其是拜金主义以及享乐主义的发展,更是给学生一定负面影响。初中生社会阅历不足,因此对各类的思想没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很容易受到一些负面思想的影响,传统美德没有被学生重视起来。

2.学生的民族情感比较匮乏

因为应试思想的存在,学生面临着一定的升学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语文课中教师要让学生尽量熟练运用知识点,并提升学生的成绩,很多家长和教师陷入一个误区,认为学生对传统文化展开学习,只要将语文课中的一些课文背诵下来就行了,忽视了实践活动中对学生的共鸣,让学生的传统文化理解非常表面。目前语文课中对传统文化的解读是非常表面化的。学生可以对一些文学作品的意思进行翻译,但是对其中深层次的文化理念以及精神品质,并未进行深入理解,而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理解的比较多。尤其是其中的民族情感,很多时候教师有所忽视,影响到语文课的实际效果。

3.学生对工具书非常依赖

因为学生本身的学习情况是存在一定差异性的。很多的学生对文言文以及古诗词展开学习,因为非常难以理解,教学进度方面教师面临着一定的压力,为了让语文课的开展更加迅速,教师开始让学生运用一些工具书,这些工具书可以让学生快速了解文章的意思,从某种方面上讲,这些工具书是对提升语文课效率有一定作用的。但若是对这些工具书过度依赖,就会影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表面看来学生理解了一些作品的意思和情感,其实对其中的文化内涵并未真正理解,尤其是一些深层次的文化思想以及哲学道理,这会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三、初中语文课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1.挖掘教材资源,培养传统文化思想

教师要注重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将语文课中的文化资源进行充分利用。这需要教师改变以往语文课的一些思路,尤其是在传统文化方面,结合语文课的课程内容,对经典的作品进行详细解读,结合教材内的文化意蕴,让学生进入到文本的深层次文化内涵中,对教材内容进行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比如在学习《过零丁洋》的时候,教师需要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充分了解这首诗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作者的经历和境遇,并体会诗词表现出的浓厚文化魅力。让学生明白作者抒发的爱国情怀。尤其是这首诗的最后两句为千古名句,让学生深入体会其中的爱国主义情感,另外教师要将相关的作品进行引入,让学生可以实现对民族精神的深入体会。比如同样是语文课中的重要篇目,《岳阳楼记》中有“先天下之忧而忧”,教师也可以适当进行延伸,比如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在同类的题材中,体会到古代文人的爱国情怀,丰富语文课的思想内涵,并对学生展开爱国主义教育。

2.积累教学经验,规范传统文化教育流程

要想让学生在语文课中充分吸收各类传统文化知识,理解其中的思想精髓,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以及文化理念,教师就要注重在语文课中积累传统文化的教育实践,借助科学以及全面性的教学手段强化语文课的教学效果,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加彻底的落实。

比如,教师可以将语文课的实践过程分成三个主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古诗文进行诵读,通过文学诵读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文化作品的内容有更多的理解,同时保持一定的记忆,不断让学生积累传统文化的材料,在进行阅读的时候,潜移默化地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第二个阶段是对文言文进行理解。在语文课中,教师要借助一些经典的作品,比如可以将四大名著引入到语文课中,让学生对这些经典的作品展开学习,学生听故事、知荣辱,这不仅仅是听故事,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这些作品中,感受到千百年来不断传承的民族精神以及文化理念,发挥出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这样,学生也会对经典作品形成更加浓厚的兴趣,让语文课中传统文化的融入更加彻底。第三阶段是开展活动实践,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以及学习欲望,开展传统文化方面的社团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朗读大赛、经典文学话剧等活动,让学生经过对这些活动的参与,提升自身对传统文化作品的深入体会。

3.融入校园文化,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

对学生而言,学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为了让学生在语文课中更好地投入到对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出更好的传统文化氛围,提升语文课中传统文化的实际教育成效。教师可以借助校园内的一些板报、宣传栏以及校园广播等,利用有些课余的时间,对学生展示一些传统作品,让学生在有着浓厚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中,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另外要注重现实生活中,让学生不断接触到一些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学生的现实生活。

总之,在语文课堂上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落实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教师要发挥出自身的价值,将一些传统文化内容引入到语文课中,挖掘教材中的文化资源,为学生提供传统文化的充分引导,促进学生接触传统文化,形成文化传承的意识,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得到弘扬。

参考文献:

[1] 陆艳《齐梁故里聚四方英杰知行合一论统编教材

—全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教学观摩研讨会纪实》,《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年第35期。

[2] 李丽娟、丁秀芳、丁如萍《体现六个维度注重学以致用传承优秀文化落实立德树人—2019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年第32期。

[3] 苗志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根植于学生心中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教育實践与研究》2019年第11期。

[4] 芦悦《“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理论视域下的语文素养建构研究—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教育实践与研究》2019年第2期。

[5] 王玲香、张能源《品读古代诗词,传承文化经典

—浅谈初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的技巧》,《学周刊》2019年第28期。

[6] 孙广雁《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浅谈加强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方略》,《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35期。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