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幼小衔接教育工作

2020-12-14 00:58高小艳
锦绣·上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幼小衔接小学教育有效策略

高小艳

摘要: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教育工作,是小学教师值得深思的首要问题。多方努力,长效合作,共同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综合能力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显得至关重要。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脱节现象越严重,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生活的学生会很不适应,教师开展工作非常困难,学生学习知识阻力重重,甚至影响到各项育人计划的具体执行。要想改善弊端现状,从不同角度、新的层面出发,总结研究幼小衔接教育的有效策略势在必行。

关键词:小学教育;幼小衔接;有效策略;分析;研究

引言: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关键时期,教师做好育人工作,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及时有效的解决幼小衔接问题,进行学生内在潜能的挖掘,促进他们认知水平的提升非常必要。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主动地学习文化知识,他们不再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能够做好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的心理准备,教师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即可变得非常顺利、异常高效。下面,笔者就凭借自身的教学经验,对此简单阐述了一些看法。

1、尝试双向衔接

何为双向衔接?其实就是幼儿园、家长和小学教师的合作形式。首先,幼儿园应为幼儿进入小学生活做好“准备”,可以组织座谈会,邀请幼儿家长积极参与,在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原则下,幼儿园要与家长讨论出准备工作的关键要点,然后双方共同努力,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1]。其次,刚刚进入小学生活的学生肯定很不适应,教师必须理解他们,并且做到关心爱护,因为有了幼儿园的“准备工作”,大多数学生在潜意识里已经接受了这一现实,教师循序渐进的开展教学活动,或者与不同学生的幼儿园负责人、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以往表现,以此为基础,针对性实施育人计划很有必要。帮助学生们顺利地渡过幼小衔接期,他们学习知识更主动,实现个性化发展的目标也只是个时间问题。

2、改善学校环境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中指出适应性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因此学生适应小学学习环境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作为教师切不可操之过急,要遵循儿童认知发展过程。创设一个宽松舒适校园环境和积极向上的班级环境对于刚入学的儿童来说特别重要。为了缓解幼小衔接坡度,小学不应增加儿童升学负担,而应该让他们无门槛进入小学。小学还可以增设一些符合学生心理特色的宣传栏、黑板报等,尤其是学生上课的教室尽量布置的色彩艳丽,富有生机,从而让新生在整洁舒适的环境下放松心情参与小学学习生活。在学习时间上,应暂时放慢教学进度以及降低教学难度,达到让新生适应小学学习节奏的目的[2]。可以为低年級学生专门设置科学的作息时间表,以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缩短课堂时间,但是要提高课堂效率,适当延长课间活动的时间,给儿童提供更多休息时间。另外,要增加一些深受学生喜爱的学校活动,这样让学生体会快乐的同时也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活动当中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但是这些活动的举办绝不能影响基本的教学进度,否则不仅喧宾夺主,而且不能达到劳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3、创新教学方法

幼儿升入一年级后,面临着教师学习方法和自我学习方式之间的冲突,教师在面临知识层面“零起点”学生及“非零起点”学生知识的差异矛盾时,要能够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已学知识的兴趣,在两者并存的前提下,教师要能够改变“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开展多样化、个别化教学,尊重学生差异的前提下设置分层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在实施教学时,要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开展创新教学,如语文学科识字教学方面,针对“非零起点”学生,教师要让学生在掌握音、形、义的基础上探索汉字的规律和不同语境下的含义,注重生字发音的规范性和流畅性,一年级数学1到10的认识上,注重培养学生数感。在学习中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完整构建过程及体验,注重其情感及价值观的养成,针对“零起点”学生,教师要更加注重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同时,各学科教学要更加注重趣味性和生活化、游戏化,在潜移默化中逐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4、采用多元评价

在新入学这个特殊的阶段,对儿童的有效评价有助于了解儿童的适应情况和教师衔接工作的效果,也能帮助教师对自己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进行反思。所以,对儿童该阶段的发展需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才能全面促进儿童身心发展,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评价的内容、标准、方式和主体都应体现多元化的理念[3]。第一,评价内容要多元化。现代教育中,知识技能的衔接只是幼小衔接的一个方面,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可持续学习的能力等都是评价多元化不可或缺的内容。第二,评价标准要多元化。多元化的评价标准首先应该顺应儿童心智发展,并以该阶段儿童的身心特点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评价体系,是以儿童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基本导向。儿童不同的发展阶段应有不同的评价标准,相同环境下的儿童也因个体差异需要教师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第三,评价方式要多元化。相较于学习效果,学习过程更应得到重视。多元化评价的重点应落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使得对每一位儿童的评价都是表现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结合。第四,评价主体要多元化。通常情况下,对儿童的评价以教师为主,家长为辅。在评价过程中充分发挥儿童的主动性,尊重儿童的自我评价,通过自我评价使儿童更好地认识自己、管理自己、激励自己。除了儿童的自我评价,还有班集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价。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是一种监督、鼓励儿童的重要手段。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更多的人把教育焦点集中到了孩子身上,妥善解决幼小衔接问题,有序推进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必要性不言而喻。针对主要问题找到有效的、针对性的解决策略,需要我们教师的不懈努力,继续深入工作思路的探索,不断积累幼小衔接的经验,始终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期待他们突破自我,最终成为不可多得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晓.试析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东方教育,2018(04)197-198.

[2]刘莎莎.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幼小衔接[J].读书文摘,2019(02)110-111.

[3]张泽明.小学教育中的幼小衔接问题[J].考试周刊,2018(06)55-56.

猜你喜欢
幼小衔接小学教育有效策略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