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与聚合:统编版语文教材习作单元的教学功能与路径

2020-12-14 03:45叶建松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教学功能习作单元教学路径

叶建松

【摘要】从三年级开始,统编版语文教材在每册教材中都设置了一个习作单元,是一种新的单元编排方式,是新教材编写体例的一个创新。教师要更好地研透教材,把握习作单元教学的功能定位,明确教学路径,从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本文试以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展开阐述。

【关键词】习作单元  教学功能  教学路径

一、习作单元的教学功能:从散落敲打走向整体构建

(一)建构目标体系 向心聚力

1.准确定位,凸显年段目标

教材中每一个习作单元,都有一个明确的训练要素,而这一训练要素,既是习作单元的核心训练要素,又贯穿语文习作学习的各个阶段。以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想象”这一训练要素为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各学段“阅读”“写话、习作、写作”目标表述中,都有明确要求。“想象”在习作中的要求呈现从简单到复杂、从培养兴趣到明确要求的目标递升,三年级下册所在第二学段,“想象”的目标是“不拘形式”,写清楚“新奇有趣、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统编版语文教材牢牢把握目标定位,依据课标建构起训练要素目标体系,不同年级习作单元训练要素的目标定位准确,为习作学习提供清晰的指向,避免出现“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现象,使教学发力更加精准。

2.突出能力,体现序列要求

(1)从选文意图看,指向核心能力

这一单元选编的经典课文,以及“习作例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等板块,编写非常明确,指向“想象”,也就是指导学生有兴趣地、大胆地表达,写自己“奇妙的想象”,通过“想象表达”,达到想写、能写、会写的教学目标。以目标为核心能力指向,教师可以提供可直接感受的选文范本,学生在选文中学习他人“想象表达”的方法。习作例文则通过学生在和自己认知水平与表达方式相似文字的比较中,在欣赏奇妙的想象世界中,进一步强化对想象的感受和认知,在这个基础上习得方法、实践言语,树立习作信心。

(2)从助学系统看,突出核心能力

发挥想象、表达创意是单元的重要能力目标,随文提示、批注、课后练习等紧扣这一目标。《小真的长头发》一文中,有“小真说她的长头发能做些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一课后练习,是训练学生的复述与模仿能力的,学生可以在复述和模仿中加强言语实践、积累想象表达。“想象一下,小真的长头发还能变成什么?用来做什么?”则通过鼓励学生进行生生交流,在具体话题的表达中,来比较、体会“想法”的奇妙和有趣。如此,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这一单元助学系统主要是针对原文精妙想象的重复认知与模仿,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想象实践,激发想象兴趣,提升想象能力,从而有效达成单元教学目标。

(二)建构学习过程 耦合传递

1.环环相扣,内在逻辑清晰

单元篇章页首先提出两个单元目标:“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单元内容编排紧扣单元目标,精读课文的学习意在激发学生进行大胆想象的兴趣,激活学生想象的意识,在“交流平台”中,对两篇课文作者的想象和写作,进行小结、归纳和梳理,提炼想象表达方法。“初试身手”结合学习方法进行小练笔,在练笔中加强想象实践、尝试方法。两篇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尾巴它有一只猫”都是以成年人的视角模仿儿童的想象,基于儿童认知,以儿童视角、儿童口吻创作。习作例文后的思考题,则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感受作者的想象与表达。习作单元的五个板块之间就形成环环相扣,建构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习作要素学习过程。

2.围绕核心,能力体系递升

学生从单元导语开始学习到习作练习,形成学习进阶,全过程提升习作能力。以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我们可以看到以习作能力为指向的学习过程。

这个单元中的每个部分都是一个训练平台,各个训练平台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细小的能力提升群,能力目标指向“写出习作,写好习作”,这也是单元核心学习任务。在目标确定之后,夯实基础,将学习任务分化为三个部分,逐一实现。第一部分的任务是“感受”,第二部分的任务是“理解”,第三部分的任务是“实践”,三个部分目标分步实施达成后,以实现习作能力进阶递升的总学习目标。

二、习作单元的教学路径:从模糊分散走向清晰聚合

(一)淬炼聚集:目标的明确与把握

1.厘清根本,明确目标

习作单元围绕习作能力要素和教学全过程,要始终把培养核心能力作为目标,同时,不同年段有不同的能力要求,如中年段的主要表达要求是“写清楚”,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习作训练要素是“想象”。教师在具体教学时,要把握这一根本,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明白、学得有效。

把握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想象”这一核心能力要素和目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一是“大胆想象”,引导、激励学生放飞思维,大胆想象,尝试写想象作文,最大限度降低学生对习作的畏难心理;二是想象既要大胆、好玩、有趣,又要合理、自然;三是提供了“反着想”与“顺着想”不同的两种想象思路。这样,“愿望—行动(想象)—结果”构成了一个闭环叙事结构,为学生在想象上提供了方向和路径。

2.“寸量”板块,明确任务

习作单元是一个习作要素训练系统,有明确的目标指向,但各个部分又承载着相应的教学功能,教师在具体教学时,既要明晰主目标,又要明确各部分的教学任务,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教学功效。两课练习都以指向引导学生体会想象、學习想象为重点,又有所侧重。《小真的长头发》思考练习题1侧重于指导学生梳理课文中想象的内容,体会如何展开想象,并进行语言实践,尝试转换表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思考练习题2侧重于迁移延伸,在课文学习基础上,展开想象,并通过学友互助,合作学习,激发想象的兴趣,碰撞出想象的火花。《我变成了一棵树》思考练习题1指向感性认知,梳理对课文关于想象的内容把握;思考练习题2和前一课的安排思路相似,指向延伸表达,是对想象表达的试手。

(二)统整实践:过程的进阶与递升

1.注意过程统整,进阶学习能力

习作单元安排具有整合性,主要着眼学生习作能力培养,这也体现习作单元目标的向心力,它将习作单元导语、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习作六个部分进行整合、聚集,成为一个圆润统整的系统,各部分相互配合,形成一个严密的体系,简洁而明快。教学需要注意的是,一个单元所有的学习任务,都是紧密围绕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的,习作作为单元学习成果的一种展现,本身也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的。就想象单元来说,这个单元所有的任务,都应当服务于是否激发了学生想象、学习展开想象等核心目标,而不是以是否完成最后的习作为标准。

2.充分展开实践,递升学习要素

教学的关键是“让学”,即引导学生在亲身经历、亲自尝试中经历学习过程,获得学习体验,形成言语能力。习作单元更是一个强调实践的单元,教师在教学时更要着力凸显言语实践性,为学生提供实践、深入体验的时空和方法。

在教学《我变成了一棵树》时,教師可以引导学生紧扣写得神奇、有意思的情节,采用朗读品悟、想象画面、抓关键词、拓展思维等多种方式,进行语言文字实践,再试着创编故事,为单元习作学习打下基础。以下是本课第六自然段教学片段:

师:鸟窝有哪些形状?

生1: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

师:还会有什么形状?

生2:五角形、马蹄形……

师:如果你变成了一棵树,你会变成一棵什么样的树呢?

(出示句子,根据课文句式进行“想象”练习)

我变成了一棵   的树:       ……

3.强化言语交际,发展表达素养

在习作单元中,除导语外,单元的其他五个组成部分均安排有交流的要求,在这里,交流的对象十分明确:是学生,体现了教材对学生之间互动的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便利易行,更容易展开,反馈的及时性也强。当然,教师也可以考虑安排学生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如向家长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等。

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文章语句通俗,结构比较简单,便于学生表达模仿。例文以旁批的形式,对于课文的表达特点和关键之处进行点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受铅笔是如何把梦想表达出来的,通过朗读、感悟,发现以下段式:

第____个梦想,是________________。知道我要做什么吗?我要         。哈,多么好玩!多么开心!

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借助这一段式,想象“铅笔还会有哪些梦想?”这是对例文学习的一个阶梯式教学推进,既内化表达,又进行有针对性的言语交际,和想象融合在一起,使教学更加有效。

猜你喜欢
教学功能习作单元教学路径
聚焦“观察”,学习表达
“依标扣本” 精准教学
整体观照 立体架构 有序推进
落实语文要素,教好单元习作
“喷泉”实验教学功能的挖掘
“喷泉”实验教学功能的挖掘
妇产科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浅谈辅助性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人文精神关怀下的德国音乐学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