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丽萍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现代教育教学的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教学主体从教师转变为了学生,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作用,从而达到自主性、创造性的学习。但目前来说,课程改革存在着不全面、不均衡的发展特点,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的小规模学校,由于教育思想、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限制,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意识未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本文对农村地区小规模学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意识的培养进行探究,以期为教学改革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农村小学;自主合作探究;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6-0180-01
1.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确定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未来学校的任务是将教育的对象变为具有自我教育能力的人,受教育的人需要成为懂得自我教育的人,以此来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实现学生的“自学自励”。然而,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许多农村小规模学校中,教师仍以讲说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课堂的主体是教师,而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听讲状态,主动参与的机会较少,以至于对教师形成了较强的依赖,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对此,教师应当积极学习了解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念,围绕学生来设计和展开教学活动,坚持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尽可能地避免直接将知识成果告知给学生,而是要通过一定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感悟,比如,教师可采用问题导学的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由简到难地设置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对知识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在学生积极学习的状态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加强教师主导作用,由“教学”变为“导学”
现代教育理论提出,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应当是学习者主动了解和获得知识的过程,是一种学习者出于内在动力的主动的学习。在这种学习模式下,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在于“教”,而是指导学生的“学”。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教师加强自身的主导作用,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明灯,引导学生认识和发挥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經历一个自主、创造的学习过程,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而不是被教师或课本束缚自己的思想。
3.科学构建学习小组,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在农村小学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利于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情感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综合考虑学生的性格、性别、学习水平、能力优势等因素,并尽可能地将不同特点的学生划分到一个小组当中,既要有善于表达的学生来营造学习气氛、组织成员交流,也要有善于思考的学生来制定和完善学习计划,深入研究学习问题;教师要确保每个小组都由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三种层次的学生组成,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同时也要保证小组之间的整体水平没有太大的差别。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发布学习任务、评价学习成果等,以此来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强化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同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小组进行内部分工,根据每一名成员的优点来划分职责,提高小组内部的学习效率。
4.创设问题学习情境,培养学生探究学习意识
目前,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主要由教师提出,学生仍然是在跟随着教师的思路走,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限制了学生自身的思维发展。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地方不够清楚明白,然后再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指导和讲解,对于出现较多的、较为典型的问题,则组织全班学生一同进行思考,避免其他同学出现类似的问题。在这种课堂教学下,学生既是问题的提出者,也是问题的分析者和解决者,给予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能够充分发挥其学习主体作用。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探究意识的发展。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在这一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但我们也应当看到其中不全面、不均衡的问题,特别是许多农村地区的小规模学校,还未能享受到新课程改革的成果。对此,教育者应当不断努力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推动农村小学教学的改革发展。
参考文献
[1]温华凤.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3):249+251
[2]马科敏.试论基于培养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下的小组合作教学[J].学周刊,2016(33):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