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雅芳
摘要:就目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来看,由于小学音乐教师对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程度不高,没有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习音乐,所以音乐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音乐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更高效的小学音乐课堂,改革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十分关键。基于此,本文探究了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践,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合唱教学 小学音乐 实践
一、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是以班级为单位,以教材内容为合唱对象,讲究人人参与,并从中获得审美体验,强化学生合作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第一,音乐性。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用音乐的语言解读音乐,发挥音乐教学的意义,将音乐体验打入音乐内部。第二,审美性。在实践活动中通过感受、体验,形成审美能力。第三,过程性。除了听觉艺术之外,音乐还是情感艺术、实践艺术,是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发展的。第四,效率性。音乐有很强的感染力,教师要讲究效率,尽量投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更大的教学效益,发展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记忆力。
二、提高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有效性的策略
1.注重趣味教学,激发合唱兴趣
音乐合唱教学不仅包含了音乐独特的艺术性特征,还有着明显的科学性与严谨性。要想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合唱学习活动,并获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将培养学生合唱兴趣作为基础。不论是从调整学生学习状态,改善学生学习态度的角度出发,还是从提高合唱教学有效性的视角出发,教师都需要将培养学生合唱兴趣作为合唱教学的基础和前提。要保证这一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就要积极运用趣味性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知合唱,保持合唱学习的兴趣。
2.建立先进的合唱教学课堂,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音乐教学有着明确的要求,但改革力度不够,落实效果不佳。而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一步,所以教师必须落实好合唱教学的情况。校方必须做好宣传和监督工作,及时纠正部分教师陈旧的思想,促进合唱教学的发展。同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保持学习兴趣的同时有所收获。校方也应及时为教师做好《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工作,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打造先进的合唱教学课堂。
3.创新合唱教学方法
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过程中,由于人数众多,有的音乐教师不能把握和考量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影响了教学效果。加上小学生是需要鼓励的,他们不仅希望得到教师更多的鼓励和肯定,还希望得到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在教学中的各种表现,及时创新教学方法,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让学生能够接受教师的教学方法,有效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
4.组织多种形式的合唱教学
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也不例外。首先,教师要创设情境,实施场景教学。在不同的情境中,学生能够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能够更好地表现声部的角色形象。如在教学《小雨沙沙》时,教师可以抓住“沙沙”的形象,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想象第一声部是种子的声音,第二声部是小雨的歌声,然后将两个声部融合,体会音高位置不同的声部声音的协调性。其次,教师可以进行歌曲创编,培养学生的合唱意识,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合唱带来的审美体验,这样才能發挥高年级学生音乐合唱学习的价值。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提升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不断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小学音乐教师也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合唱歌曲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唐含露.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3).
[2]王丽君.浅谈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J].北方音乐,2019(3).
[3]丁树佳.新课标下提高小学音乐课中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J].北方音乐,2020(14).
(作者单位:江西赣州瑞金市壬田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