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玲
【摘 要】生物是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感知生命的能力,并要求其运用自身已经掌握的生物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合作探究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通过阐述现存于高中生物合作探究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希望对教学实践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策略
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各教学领域的教师均在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希望形成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其素质能力[1]。合作探究是新课改大力提倡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强调通过系统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并提高其探究能力,最终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一、现存于高中生物合作探究教学中的问题
(一)重形式轻质量
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以合作的形式进行问题的探究,最终解决问题。但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师产生错误认知,让其认为只要在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无论问题难度高低,都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把合作探究当成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这种因注重形式而开展的高中生物合作探究教学,不仅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无法突出教学重点
合作探究需要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而教师在其中则发挥营造活跃课堂氛围与引导的作用。但有时,教师可能未能对合作过程进行有效调控,导致课堂的秩序比较混乱,并且对教学重点也不够明确,导致学生不知道应该谈论一些什么内容,讨论的结果并不是教学所需要的,最终影响了高中生物合作探究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三)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教师在提出问题后,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然后才可进行合作探究,以避免部分学生因未能及时建立正确思路而人云亦云或坐享其成[2],从而导致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还影响其课堂的参与性,无法做到对基础知识的有效掌握。另外在整个合作探究过程中,学优生往往可以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在各个环节体现自己的优势。而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只能一直处于被动状态,默默倾听学优生的发言与想法,无法有效表现自己。长此以往,这不仅难以调动全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还会拉大学生间的差距,降低教学质量。
二、高中生物合作探究教学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加强学生课堂参与
在高中生物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中,基于建构主义观点,笔者认为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在实际教学中,教学目标虽具有简洁性、重要性的特点,但其枯燥性特点也十分显著,较难被学生接受与理解。若是将知识融入生活、案例中,便会相对容易地达成教学目标。由此看来,在高中生物合作探究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必不可少的。
对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或实物来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例如,在讲解“生物进化”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人的骨骼图与大猩猩的骨骼图,或直接拿出实物图,要求学生进行观察,并在这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两幅骨骼图有什么异同?”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吸引其注意力。同时,还可通过组织活动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操作一些生物实验,或是进行一些生物活动的表演、展示等。例如,在教学“神经系统”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可让两名学生上讲台。其中一名学生坐在凳子上,另一名用小木锤敲打其膝盖,向学生展示膝跳反射的具体过程。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能让学生产生直观的体验[3]。这时,教师可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呢?”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可以掌握“膝跳反射”的原理,并为“神经系统”的整体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另外,教师还可通过语言来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包括比喻、描述、朗读等,由此产生引发式、争论型与反思性的问题情境。其中,引发式的问题情境强调在实际教学中要将一个大问题划分成若干个不同的小问题,并做到互相牵连;而争论型的问题情境需要教师设置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学习;反思性的问题情境就是遵循原来的认知理论,让学生根据已定的学习目标实施补救措施,对学习过程进行及时、有效的调节,由此维持学习系统的稳定性。教师只有牢牢掌握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明确教学步骤,构建完善的生物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当学生具备一定的生物学习经验后,教师便要通过问题情境的引导,要求学生进行已有学习信息的整合与调动,通过解码信息,对问题进行解释与判断。但与此同时,学生也会在探究过程中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尤其应提倡小组互助或团队式的学习方式,在共同探究的前提下实现对问题的统一判断,引导学生在不断讨论与探究过程中逐渐获得进步[4]。在此之下,高中生物合作探究教学应遵循以下步骤:遇到问题→调动、整合信息→未解决→小组协作→团队解决。当然,若学生具备自主解决的能力,也可通过小组协作与团队解决来验证自己的学习结果。在合作探究活动完成后,教师要对学生的理解与探索给予深化与肯定,加强学生探索知识的体验,并对学生新获得的能力、知识与之前的相区分,并加以巩固,同时通过布置作业、课堂总结等方式,强化学生的掌握效果[6]。
(三)加强教学引导,增强学生实验学习体验
实验课作为高中生物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通过实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不断提高其学习能力与生物学科素养[6]。对此,教师可在实验课中应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以课题背景为切入点,引入一些生活现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微生物发酵”的一些知识时,教师可引入“果醋、果酒的制作”这一实验,先给学生讲解一些关于制作果醋、果酒方法的传说,再组织学生讨论,之后要求其大致总结出制作过程。待完成上述内容后,学生便可依照课本上的具体流程示意图,对制作步骤进行设计,通过小组的讨论,判定最完善的制作方法,在班级内推广。在学生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地进行提示,做好材料用量与发酵条件的控制等,避免受到杂菌的污染。此外,待果醋、果酒发酵一段时间后,可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分析与评价制作成果,并延伸课题,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从而激发其民族自豪感。
三、结语
总之,在新课改持续深入的背景下,教师应加强合作探究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与同学的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师的引导,不断提高自身的生物学习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采取创设问题情境、明确教学步骤及加强教学引导的手段,让学生在实验学习与课堂合作探究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有效的课堂参与,从而加强其学习体验,促进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宗励.设疑助探,激活课堂——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策略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23).
[2]张蕾.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J].学周刊,2019(24).
[3]雷绍兴.基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微课程教学应用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9(6).
[4]李伟,李卫国.高中生物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中学生物教学,2018(12).
[5]汪在權.合作探究:创新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J].中学生物教学,2016(8).
[6]刘志.“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上的应用[J].凯里学院学报,2014(6).
[7]纪智明.高中生物“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8]徐炜.合作与探究——高中生物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途径[J].新课程(中),2015(32).
[9]童玉.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下),2017(9).
[10]沈晓丽.基于高中生物合作探究式学习法的教学模式研究[J].考试周刊,20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