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初探

2020-12-14 04:01叶青
科教导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以人为本校园文化

叶青

摘 要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是新时期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其重要思想是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将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融入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同时加大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要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本文从“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大背景出发,探讨了新时期“三全育人”视角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索党委、行政、群团相互协作的创新机制,并从学院实际出发,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三全育人 校园文化 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7.013

Abstract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Its important thought is to integrate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cultural knowledge education, social practice education, etc. into all aspects of teaching and education closely around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and guide the ideological value through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The whole process and every link of learn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hus forming a long-term mechanism of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practice, management, service, culture and organization.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explores the innovation mechanism of the cooperation among the Party committee, the administration and the group, and makes an in-depth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from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college.

Keywords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campus culture; people-oriented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總书记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三全育人”的教育思想,即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是对当下育人项目、载体、资源的有机整合,更是对长远育人格局、体系、标准的积极重构。高校在推进“三全育人”工作中,要充分调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团队,探索高校育人工作的路径和模式,通过在基层学院构建纵横交织的协同育人助推器。各级各部门要从各自职能出发,积极支持配合高校“三全育人”工作,努力形成协同育人的新局面。

纵贯我国的高等教育,“教书育人”始终是育人的主线;“管理育人”是育人的中枢,强调管理在培育人才中的重要作用;“服务育人”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更多的是体现育人的职责所在。对于“教书育人”的主渠道作用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加以重视,同时也不能忽视“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要作用,它们同样是强化学生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完善学生道德人格的重要途径。这三者之间共荣共生,为了更好地实现三者的有机融合,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学校在教书育人方面涉及到的管理、服务各项规章制度,根据新时代背景下的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梳理各管理、服务岗位的岗位职责,根据不同机构及岗位的实际情况,编制完善岗位说明书,明确各机构、各岗位管理、服务育人的内容、程序和评价体系,做到各司其职、有章可循。二是要进一步加强高校的工作作风建设,始终按照“四个一流”的标准,即“建设一流机关、打造一流队伍、树立一流作风、争创一流服务”,通过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带动整个教师队伍蓬勃向上,最大程度发挥出服务育人的功能。三是要充分发挥行政管理的服务育人和文化熏陶作用,要将服务育人的理念形成文化,积极营造与时俱进、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活动作为推进“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的载体和有效形式,是引导高校师生增强“四个认识”和“四个自信”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是各个高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积淀而形成共识的一种文化价值体系,包含高校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行为规范等,也是一所高校办学精神、教学环境、文化氛围的集中体现。新时期的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要突破老旧思维方式,强调系统性和整体性,一方面要不断探索创新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平台,全方位重塑校园文化的创造力、吸引力和凝聚力;另一方面,注重师生的归属感和情感需求,促进师生交流,探索服务于“三全育人”工作的新路径和新模式。

高校文化建设离不开党委、行政、群团的相互协作。高校党委负责对整个高校政治思想的方向性领导,以及对下属各职能部门的执行与管理,最后由各院系总支具体组织实施;高校的行政部门侧重行政管理和物质保障;群团组织也是高校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建立起党委、行政、群团三个主体全员参与、各司其职、互为补充的协作系统,方能最终形成协同合作、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从而营造出与时俱进、积极健康、蓬勃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新时期,在以和谐校园建设为核心的主流文化下,高校的文化教育及各项文体活动,是校园文化的有机体。但在具体实践中,校园文化活动的作用效果并不显著。想要将其功能最大化,则群体组织的组织作用和服务能力仍需加强,要激发群团组织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新观念,立足“立德树人”的核心任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创校园文化工作新局面。高校群团组织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工作渠道和活动平台,协调学校各部门资源共同打造与各专业相结合的校园文化活动,这对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为例,学院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同济大学作为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校院两级职责明确,重点聚焦“三全育人”建设重要领域和薄弱环节,完善监督和评价机制,以高站位、高标准、高水平推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利用学院在历史传承、规模布局等方面的有利条件,把握与学科相关的科学技术、社科人文、文化艺术新趋势,以学科交叉为主要突破口,形成新型管理机制,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人才队伍群体,产生高水平学术成果,推进教学改革,为人才培养服务。学院层面还根据学校总体布置积极开展“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工程”“体育育人体系构建工程”“国际视野提升工程”“劳动育人工程”等十大工程。学院始终坚持制度建设、文化建设与学科发展并重。形成了一系列管理制度,推进良好的服务体系,实行党委领导,民主管理,教授治学,程序公正。继2015年纪念冯纪忠先生百年诞辰之后,举办了一系列学院文化传承活动,出版了金经昌,李德华,罗小未等 “同济建筑规划大家”和“同济建筑规划名师”等系列学术成果;出版《伊:CAUP女教授》《同济八骏》等有社会影响的图书。举办“百年从周”纪念展览系q30列活动、 建立内容丰富的中英文学院网页。在教学改革方面,学院也是大刀阔斧,推出的“教席教授”、本科生“双导师”制、参数化设计、数字夏令营等已成为学院特色,并得到了学校的高度认可,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学院以党建为激活因子,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加强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深层次打造知识体系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社区讲堂”,打造示范课程,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继续发扬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专业教学中三位一体、把握前沿、国际合作的优势,保持学生视野开阔的风格,坚持多元开放,为培养行业精英和未来的专业领导者而打好基础。

另外,通过“迎新晚会”“靠谱好声音”“双年文艺汇演”“毕业晚会”“明成杯系列体育赛事”等院内师生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式,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同时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良好的学院文化氛围。此外,学院的红樱剧社、人声合唱团等学生艺术社团,不仅在学院内颇受欢迎,在学校及校外的舞台上同样发光发热,多次在国内外演出、获奖。更有学术类学生社团未来建筑师协会,积极筹办“玩建筑”“共筑多校交流”等与专业相结合的学术文化活动,具有超越本学院范围的影响力,不仅向校内其他专业的学生文化输出,吸引他们参与到活动中来,更与全国各大高校的建筑学院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在学术交流中充实现有校园文化的厚度和广度,也进一步提升了学生个体的综合竞争能力。高校校园文化对高校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一直陪伴着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過程成长,正因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有着这样的文化氛围,让学院师生能活跃在校内外的各个舞台,全方位展现学院师生的风采,也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学以致用。

加强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探索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是实现“三全育人”的必要条件。高校管理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不同时期国家对高校发展的要求顺势而为,主要是通过管理人员及相应的管理制度来体现,这也对高校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管理人员的形象、行为举止、综合素质等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对校园文化建设意义重大,而高校的管理制度作为传递各高校管理文化的重要载体,会对学生的言行举止产生一定的引导及约束。管理文化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高校要实现管理育人的积极意义,首先应制定管理育人的规章制度,其次一定要高度重视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在不断完善管理育人机制的同时,主观上促进管理育人工作的不断完善,以取得实质性进展。最后,高校还应积极营造以人为本、尊师重教的管理氛围,管理育人工作需要教师、职工、学生的共同参与,只有全员参与,才能充分发挥出管理育人的积极作用,促进管理育人工作取得创造性进展,真正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参考文献

[1] 邵丽华.高校工会推进“三全育人”路径探析[J].中国冶金教育,2020(01).

[2] 邸维蛟.高校群团组织合力育人机制研究[J].知识经济,2019(19).

[3] 刘承功.高校“三全育人”的核心要求、目标任务和实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9(11).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以人为本校园文化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