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471009)薛金良 张晓 张超
肺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主要表现为咯血、胸痛以及胸闷气急等,其可能与吸烟、职业环境以及遗传等因素有关,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以及日常工作[1][2]。既往临床常采用肺叶切除与肺段切除术治疗此疾病,两种术式均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相关研究显示,两种术式术后可能引起患者剧烈疼痛,不利于患者预后[3][4]。且目前医学界关于对比两种术式临床疗效的相关专项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肺叶切除与肺段切除对老年肺癌患者胸管留置时间、引流量及肿瘤复发率的影响。具示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胸外科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8例老年肺癌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36例)。对照组男24例,女8例;年龄62~78岁,平均年龄(70.15±2.36)岁;肿瘤直径6~23mm,平均直径(12.38±4.75)mm;肺癌分型:腺癌25例,鳞癌1例,细支气管肺泡癌4例,其余2例;合并疾病:糖尿病3例,高血压8例,肺心病1例,慢性支气管炎4例。观察组男26例,女10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70.23±2.19)岁;肿瘤直径7~22mm,平均直径(12.31±4.62)mm;肺癌分型:腺癌28例,鳞癌1例,细支气管肺泡癌5例,其余2例;合并疾病:糖尿病3例,高血压9例,肺心病2例,慢性支气管炎5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肺癌分型及合并疾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经CT、MRI检查确诊为肺癌;②患者手术资料以及术后随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既往胸部外伤疾病史患者;②淋巴结活检显示转移患者;③心肺代偿能力较差患者;④合并肝、肾等脏器功能异常患者。
附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对比(±s)
附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对比(±s)
组别 手术用时(min) 胸管留置时间(d) 总引流量(mL)对照组(n=32) 99.26±15.27 4.86±1.17 801.63±435.26观察组(n=36) 124.16±16.52 3.24±1.25 586.14±268.41 t 6.458 5.497 2.487 P 0.000 0.000 0.015
附表2 两组肺功能对比(±s,%)
附表2 两组肺功能对比(±s,%)
组别 FEV1 FVC对照组(n=32)术前 84.26±9.27 101.34±9.25术后6个月 64.19±10.52 71.53±0.16 t 8.097 18.228 P 0.000 0.000观察组(n=36)术前 84.19±9.31 102.47±10.16术后6个月 76.25±9.15 82.47±0.26 t 3.65 11.807 P 0.000 0.000 t术前组间比较 0.031 0.477 P术前组间比较 0.975 0.635 t术后6个月组间比较 5.056 205.800 P术后6个月组间比较 0.000 0.000
1.3 方法
1.3.1 常规治疗 两组入院后均予以肺癌常规治疗,包括营养支持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1.3.2 对照组 予以对照组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具体内容为:指导患者取侧卧位并将腋下增宽肋间隙适当垫高,予以全麻气管插管处理,而后取腋中线第7肋间作1cm左右切口,此孔为观察孔;取腋前线第3~4肋间作2cm左右切口,此孔为主操作孔;取腋后线第7肋间作1.5cm左右切口,此孔为副操作孔,置入胸腔镜后探清病灶位置,而后将肺叶静脉游离,置入胸腔镜切割缝合器将肺叶切断,进而将肺叶支气管游离并切断,将肺叶动脉各分支充分游离后,将其结扎后采用超声刀切断,术中对于肺裂采用切割缝合器作缝合处理。
1.3.3 观察组 予以观察组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具体内容:观察组术中体位、麻醉方式及取孔操作与对照组一致,置入胸腔镜与其余术中所需器械,采用超声刀、电凝钩分离患者胸腔内粘连组织并切断相对应支气管及血管;而后将患侧肺通气确认其余肺叶复张充气良好后切除肺叶支气管,术中所有切断及缝合方式与对照组一致,淋巴结清除完毕后输注无菌注射用水至胸腔,检查支气管残端及肺部是否存在漏气现象,术毕放置引流管并且缝合切口。两组术后均予以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并随访1年。
1.4 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及术前、术后6个月肺功能以及复发率。①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用时、胸管留置时间以及总引流量;②肺功能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武汉科尔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型号:MSA99)测定,主要指标包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以±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围术期指标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用时较长,胸管留置时间较短,总引流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1。
2.2 肺功能 对比两组术前肺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FEV1、FVC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2。
2.3 复发率 随访1年后对照组肿瘤复发2例,观察组肿瘤复发1例,对比两组肿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4,P=0.486)。
肺癌作为对人类健康以及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其多发于老年群体,若不及时接受治疗可能引起瘤体转移,造成严重后果[5][6]。因此寻找合理有效的治疗方式显得至关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用时较长,胸管留置时间较短,总引流量较少;术后6个月,两组FEV1、FVC水平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较低;对比两组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无差异。表明老年肺癌患者采用肺段切除术效果优于肺叶切除术,可有效缩短胸管留置时间,减少引流量。分析其原因在于,肺叶切除与肺段切除术为目前临床治疗肺癌的最主要手术方式,其中肺叶切除术可保证病变周围组织切除范围,且术中操作较为简单,但患者术后会产生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7][8]。肺段支气管属于肺叶支气管分支,其各肺段支气管及其分支和其自身所属肺组织共同构成支气管肺段[9][10];因各肺段均有独立支气管以及与其对应的血供循环体系,因此在医学上各肺段可作为独立功能单位,即意味着可将肺段独立解剖并将其肺段支气管及肺动脉切除,并将对应肺组织切除,还可处理肺段间隙可能产生的转移淋巴结[11][12];而肺段切除术中由于手术复杂以及各患者解剖结构差异,且术者对于靶肺段血管、支气管以及肺段接界限较难判断,因此其与肺叶切除术相比手术用时较长[13]。
然而肺段切除术后可能产生肺断面漏气、肺不张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且由于此术式对于术者操作要求极高,术中如何准确并快速确定肺段间界限是目前医学界的主要论题,因此肺癌患者在自身机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仍建议采取肺叶切除术[14]。张博友[15]等研究结果显示,肺段切除手术治疗肺癌近期疗效优于肺叶切除手术,此结论与本研究结果相似,但其并未研究远期疗效,与之相较本研究较为全面。由于纳入样本量较少且未研究长远期疗效导致本研究结果仍存在一定局限性,未来需扩大样本量并延长研究随访时间以保证研究全面性。
综上所述,老年肺癌患者采用肺段切除术效果优于肺叶切除术,可有效缩短胸管留置时间,减少引流量,但两组患者肿瘤复发率无明显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