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

2020-12-13 08:49何郑蕾
关键词:传统初中语文文化

何郑蕾

摘 要: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瑰宝,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开展在初中语文学科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构建。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提供推进性的力量。基于此,本文将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展开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 传统文化 重要性 方法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30.006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史,其中可供后人学习的传统文化知识内容数不胜数,是中国特色发展的强大支撑力量。但随着西方文化的渗透,部分学生家长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存在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的现象,为学生报了多种西方文化学习班,致使学生对西方的节日、文化了如指掌,而中国传统文化则成为可有可无的存在,学生对此知之甚少,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想要改变这一社会现状,就必须实施传统文化与教育的结合。由此可见,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进行探究是十分必要的,具體策略综述如下。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1.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信息的交流途径逐渐增多,交流的速度逐渐加快,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但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良性的改变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就初中阶段学生的成长而言,过早地接触到自己无法充分理解与消化的信息,极容易出现认知错误、思维扭曲等问题,对尚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构建阶段的初中学生而言是极大的伤害。并且在初中阶段的学生较为叛逆,在面对问题与处理问题上存在一定的缺陷,面对多元化信息的诱导,极容易出现过激行为,最终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而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的渗透则对此具有针对性的作用,能够利用传统文化中的德育知识内容给予学生思想上的引导,安抚学生在青春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逐步地学会分辨信息,理解对错,最终成长为能够约束自身的行为,拥有高尚的品质的人,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2.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提升,教育的不断改革,目前初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已经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更多的是对学生的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致使教师肩负起了更高的使命与责任。想要高效地完成教育任务,教师就必须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对此,传统文化的融入能够起到极大的辅助作用,通过向学生传递传统文化思想、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等方式逐步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地走进传统文化与语文学科的结合课堂中,让学生能够渐渐发现其中的魅力,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较大的作用。

3.保护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多元文化的涌入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从问题的根本入手,教师采取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语文课堂中,并适当地引入不同的文化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构建出多元文化的对比关系,使学生能够更为快速地发现传统文化鲜明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进而在保证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中继承与发展的稳定性的同时,实现多元文化的有效交流,对保护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4.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较为浅薄,在提及传统文化知识内容时学生大多会联想到刻板、枯燥等词汇,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事实上,传统文化中涵盖的知识内容丰富,有关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古诗词背后的故事等都极具趣味性,教师以此为切入点,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改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固有认识,对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具有较高的重要性。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

1.增强语言文字的趣味性,积极探索传统文化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大多受感性思维驱使,只有真正对某件事物感兴趣,学生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该事物的探究中,达成真正的理解,反之则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激发学生的叛逆行为,出现适得其反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制定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学科的结合教学方案时,需要对学生现阶段的心理成长状态拥有一个清晰的明确的认识,明确学生的真实需求,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入手,利用传统文化中极具趣味性的知识内容,促使学生能够对传统文化建立起良好的印象。例如,在学习到《黄鹤楼》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黄鹤楼》描绘的情境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插图,并让学生进行故事还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感性思维的驱使下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对传统文化的探究中,为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持续有效渗透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其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的良性影响。

2.结合当地传统文化进行教学

我国的传统文化来自对现实生活的提炼与总结,与现实生活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在不同的地区传统文化的特点也各不相同,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教师在实施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的结合教学时,可以从本地文化入手,引导学生观察与挖掘当地的传统文化特点,减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压力,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使学生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待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效率与质量的提升提供推进性的力量。例如,在学习到《钱塘湖春行》一课时,古诗中描绘了诗人白居易在钱塘湖的所见所感,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为学生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游览具有传统特色的景点进行诗词仿写,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3.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任务的顺利有效实施仅仅依靠于教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初中学校应对此起到高度的重视,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做出与时俱进的改变,及时的创新校园管理方法,积极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学生参与,从而营造出轻松、自由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的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学习与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情。例如,在学习到《中国石拱桥》一课时,学校可以开展以“中国传统桥梁建筑”为主题的模型制作活动,让学生以中国的传统桥梁为基础进行模型还原,鼓励学生参加,营造出活跃的校园氛围,使学生能够在模型制作的过程中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进而达成教育目的。

4.结合中国传统节日,让学生深入了解身边的传统节日文化

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借助这一点,通过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中国节日文化的发展,从而在该过程中可增进学生的文化素养。例如教师在针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课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大家是否知道国庆节怎么来的?”除此之外,大家还知道哪些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在该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不同的小组,进行中国传统节日由来的相关主题演讲,如有的学生讲述清明节的来历,讲述完毕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渗透相关的诗歌,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这一活动既可以增加学生诗歌的积累,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

总而言之,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与教育的有机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初中语文学科进步的迫切需求,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起到高度的重视,明确当下学生的真实需求,以学生为根本实施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工作,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服务,让学生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 王瑞芳《分析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新课程》2020年第27期。

[2] 赵超《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语文课内外》2020年第12期。

[3] 吴义明《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策略》,《科学咨询》2020年第23期。

猜你喜欢
传统初中语文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谁远谁近?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少年力斗传统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清明节的传统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