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分析

2020-12-13 08:49吴坤杰
关键词:传统情感阅读教学

吴坤杰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五千年发展下的结晶,其中的传统文化精神更是中国发展至今的力量源泉,具有极高的研究与学习的价值。但就实际调查结果显示,受多元文化涌入的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对中国特色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想要改变这一教育现状,就应从根本入手,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教育中。基于此,本文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展开研究。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阅读 教学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30.004

通过渗透传统文化的方式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能够利用传统文化中的德育知识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引,帮助学生树立起端正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推动学生的健全人格的构建,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能够提升学生对文章的感知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知识的效率与质量。由此可见,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探究是十分必要的,具体策略综述如下。

一、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体现形式

小学是九年义务教育长跑的特殊阶段,学生的各项素质与能力都处于构建时期,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尚不全面,所以在这一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渗透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极大的价值,以下将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其一,小学虽然是基础教育阶段,但在这一时期的语文教材中的诗词歌赋内容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仍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无法真正地理解诗词歌赋的内容与含义,为学生的阅读学习带来了极大的阻碍。而传统文化的引入则对此起到了解释的作用,能够带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与探究诗词歌赋内容,提炼出其中的潜在信息,进而在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其二,写作是寄托情感与抒发情感的最为有效的方式,一篇好的文章必然具有优秀的情感融入,因此,学生想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传达的思想就必须拥有足够丰富的情感积累与情感感知能力。但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外界事物的认识还不全面,其情感积累远远达不到充分理解文章,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的水平。而传统文化的渗透则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辅助作用,通过多样化的方式为学生构建文化情境,将辅助的情感拆分,代入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带给学生启发,帮助学生理解,进而达成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的目的。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不足

教育是为社会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重要机制,教师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与责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以平常的心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但受社会大环境以及部分教师认知的局限性的影响,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存在教师急功近利的情况,过度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以自己的主观想法为主导,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感受,导致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任务的压迫下身心俱疲,而对所学的知识却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面对阅读理解问题时,仅仅能够按照教师所给的模板答题,一旦题目中出现较为灵活的内容,学生将无法有效地理解,进而出现较大的成绩波动,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还极大地削弱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程的设置意义。

三、促进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相融合的策略

1.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职人员的综合素质

盲目地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只会打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节奏,降低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最后不仅无法呈现出高效的教学效果,还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应谨记前车之鉴,积极的转变教学理念,先从自身入手,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汲取其中的精华,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带来更多的良性影响。

2.加强环境建设,丰富学生的情感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外界事物的了解途径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教师在课堂中以教学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相关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外界事物。其二是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看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物,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影响力最大 ,能够带给学生更为深刻的认识,让学生在思想与情感上得到一定的提升。所以,教师在对学生实施教育时,不仅将目光局限在课堂中,在校园生活中教师也应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加強环境建设,以阅读为媒介,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引导学生探索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情感,逐步地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较为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实现阅读水平与传统文化底蕴的构建,实现一举多得效果。

例如,在学习到《守株待兔》一课时,教师首先需要依据课文内容优化教学环境,然后带领学生进行分角色扮演的游戏,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站在故事人物的角度思考问题。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专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着重的分析文章中的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让学生明确不劳而获的不可取之处,带给学生思想上的启发,帮助学生逐步的养成脚踏实地的思想与勤于反思的习惯,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

3.运用多元化手段进行教学

活泼好动是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天性,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秩序一味地压制学生的天性只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最终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要想在保护学生的天性的同时,维护课堂秩序,教师就必须从教学方案的设计入手,融入更多传统文化资源,运用多元化手段开展趣味教学活动,增强阅读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与自由性,有效地吸引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语文阅读课堂中保持长期有效的学习状态,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到《赵州桥》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设备收集中国传统桥梁建筑业的信息,在课堂教学开始后以故事的形式为学生讲解这些桥梁背后的故事,并通过投影的方式为学生展示传统的桥梁建筑的图片,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观察,有效地集中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极具趣味性的环境中真正地走进传统建筑文化的情境中,进而在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讲述的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传统文化内容。

4.拓展课外文化涉猎范围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对世界的影响力也逐渐地增强,学习儒家思想、中国艺术等传统文化的热潮在世界中掀起,为国家的传统文化发展带来了较大的推进性作用。在传统文化打开国门,逐渐地走向世界后,中国国内的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问题也逐步地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小学语文阅读教材在编制的过程中依据当下的时代环境也融入了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内容,对小学阶段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学习起到了指引的作用,但受教材篇幅的影响,部分知识内容仅能够以缩减的方式呈现在语文课本上,在传统文化的涵盖量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师制定教学方案时还应注意以语文教材为基础进行合理的拓展与延伸,为学生引进丰富的传统文化课外资源,丰富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内容,有效地拓展学生的视野,带给学生全新的课堂学习体验感受,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以更为积极踊跃的状态参与到今后的语文课堂中,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的顺利有效进行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对学生个体的成长具有极大的帮助,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小学教育与时代的发展步伐相接轨的有效路径,能够更好地满足当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教师应对此起到高度的重视,努力探寻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衔接点,将二者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 任宏宽《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学周刊》2018年第6期。

[2] 刘水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好家长》2017年第37期。

[3] 吴堃《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良传统教育》,《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年第2期。

猜你喜欢
传统情感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情感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台上
少年力斗传统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