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晓娜 何远梅 王 倩 龚少英 刘华山
(1.陇东学院教育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2.广州大学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3.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具有坚毅品格,这也是华夏五千年文明延续至今,始终未发生断绝的重要原因之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孟子·告子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勤奋篇》)”……在卷帙浩繁的中华文化典籍中,类似的名言还有许多。可见,这种愈挫愈勇、坚忍不拔的精神已经深深地刻进中华民族的脊梁里。曾国藩就是这些自强不息、坚忍不拔人物的典型代表,即使在困境当中,他们也能坚守自己的信仰并不断地努力,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即使在今天,对曾国藩坚毅人格的研究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在《古汉语词典》中“坚”是指坚持、坚强、坚定,“毅”是指意志坚定,果断。《现代汉语词典》将“坚毅”定义为坚定并且有毅力。而在英文中,Grit(坚毅)最初的意思为粗砂石、砂砾。在学术界,研究者们对坚毅概念的界定也不尽相同。Duckworth 等人(2007)认为坚毅是对长期目标保持坚定不移的热爱以及为此付出持续不懈的努力[1]。Maddi 等人(2006)认为“坚韧”是一种存在主义的勇气和动机[2]。Kaili Rimfeld 等人(2016)认为,坚毅包括毫不松懈的努力和兴趣的一致性两个维度,它指的是极度的耐力和努力[3]。程媛媛等人(2016)认为坚毅是对于目标保持长期的热情以及为此付出毫不懈怠的努力的一种人格特质[4]。张楠(2018)指出坚毅是指向着长时段目标,保持持久的激情并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的积极心理品质[5]。魏军等人(2016)将“Grit”翻译为“对长期目标的坚持不懈”[6]。乔俊雅(2018)将坚毅定义为为了达到长期目标或完成挑战性的任务,不管遇到怎样的挫折与困难,始终坚持努力的一种品质[7]。
坚毅与许多积极的行为与结果关系密切。Maddi 等人(2006)发现在各种职业和领域中,坚毅可以有效地提高成绩和健康水平[8]。Duckworth 等人(2007)研究发现坚毅品质可以有效地预测学生的学业成就[9]。此后Strayhorn(2013)研究也发现,学生的坚毅水平与ACT(American College Test)得分成显著正相关[10]。坚毅水平越高的学生坚持完成学业的可能性越大(Eskreiwinkler,Shulman & Duckworth,2014)[11]。Bowman 等人(2015)在研究中发现努力可以有效预测学业成绩[12]。Katherined 等人(2018)对高中生的研究也发现,坚毅中的努力维度是预测学生学期期末成绩的重要影响因素[13]。不仅仅对于学生,坚毅品质在预测教师的教学成绩上也有着很强的预测力(Duckworth & Gross,2014)[14]。坚毅的人能够更好地利用他们的能力,不太容易被短期目标分散注意力,也不会因为经常遇到的挫折和失败而感到气馁(Credé Tynan& Harms,2017)[15]。坚毅与幸福感相互促进(Bhavana& Divya,2018)[16]。研究发现具有坚毅特质的个体即使在应激环境中,也能拥有不惧困难的心态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从而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杨昭宁,种道汉等,2018)[17]。
在国内也有一些研究者基于中国的文化背景对此进行了研究。官群、薛琳等人(2015)以大学生为对象进行研究,发现坚毅品质与大学生英语成就成正相关,刻意练习能显著地提高学业成绩[18]。蒋文、蒋奖等人(2018)则以中小学生为对象,发现坚毅人格在预测中小学生的学业成就方面,同大学生相比,并没有很大的差异[19]。乔俊雅(2018)重点研究了农村初中生坚毅品质的发展现状[20]。
在目前,学术界对曾国藩的相关研究主要是从历史学角度,对其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的思想进行讨论,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探究曾国藩的人格及其形成原因的研究并不是很多。本研究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运用质的分析方法研究曾国藩的坚毅人格及其形成原因,希望能丰富国内坚毅的有关研究,发掘曾国藩人格的多样性,同时为我们培养个体坚毅品格提供一定的参考。
曾国藩酷爱下围棋,即使在意识到下棋给他的身体带来了很多不好的影响后,先后三次宣布要戒掉围棋,最终也没能戒掉。出身科举的曾国藩无疑是喜欢读书的。但与其他把读书当作功名敲门砖的读书人不同,曾国藩是真的喜欢读书,并且把书真正地读好读通了。曾国藩读书的内容也十分丰富,不但包括“四书五经”,还涉猎了《儒林外史》《红楼梦》《水浒传》等小说作品。除了下棋与读书,曾国藩还喜欢写字。曾国藩的书法造诣很高,他的字苍劲有力、奇险率意、洞达跳宕,自成一体,被誉为晚清著名的书法家。曾国藩的这三大兴趣,贯穿了他的整个人生。
不管是读书还是做人,曾国藩认为要想所有成就,就要从“有恒”这两个字下手。曾国藩在教导弟弟、子女们时,也多次强调做任何事情,贵在坚持,并且他也身体力行。曾国藩的天资平平,但他的文学修养最终却能达到常人所不及的水平,为人处世圆融贯通,也主要得益于“有恒”这二字。
坏的生活习惯的改正和好的习惯的培养最能够体现人的意志和恒心。曾国藩从年轻时就开始抽水烟,意识到抽烟对身体不好又耽误时间,于是下定决心戒烟,终于在第二次戒烟成功。在早年曾国藩定下早起、作字、读史、夜不出门等十二项课程,将其修身的目标具体化,更具有可行性。在曾国藩此后的岁月中,不管事务多么繁杂,他都将这些课程一一坚持下来。曾国藩对这些生活细节的坚持,直至去世的前一天。
在与太平天国的长期较量中,湘军多次差点全军覆没,曾国藩在失意绝望之时,也想过投水自尽,但几次寻死不成后,曾国藩决定咬紧牙根,徐图自强。随着曾国藩率领的湘军实力的提高以及个人威望的提升,他面临着更多地来自各方各面的打压、排挤与诋毁,但他选择从绝望和困境中决然崛起,一一都坚持下来。
通过对曾国藩日记和家书的研究,发现曾国藩拥有极强的信念。无论是读书还是成就一番事业,曾国藩指出,若是想要有所成就、有所收获,就必须要先“立定志向”。
在儒学的长期浸染下,拥有广阔的胸怀、崇高的品格与成就为民谋利的事业,成为一个“不忝于父母之生”的“天地之完人”,成为了曾国藩毕生追求的信念。因此,在实现人生终极目标的道路之上,曾国藩可以忍常人所不能忍,受常人所不能受的痛苦。
长期受儒家理学文化浸染的曾国藩服膺孔孟的自强模式,从自修处求强。在日常生活中,曾国藩极其注重“自省”工夫,时常对自己内心一闪而过的不良念头或者是一些不合义理的小事反复进行检查,并且通过日记的形式日日提醒自己。曾国藩在家书中常常告诫子女们重视“慎独”的力量。“慎独”指的是,即使是在没有人监督自己的情况下,也要对自己的行为严加约束。在晚年时期,曾国藩多次告诫儿子们要坚持修身养性,首先就将“慎独”重点地提了出来。
有学者提出,曾国藩的天赋平平,小时候是个“笨小孩”。但曾国藩六岁能进入私塾,八岁读《大学》《中庸》,十四岁能读《周礼》《史记》,二十七岁考中进士,光耀门楣,靠的则是“无一日不读书的坚持”。而曾国藩的这种坚持与倔强的性格,从曾国藩的祖父、父亲以及母亲的身上都可以看到。因此,虽说曾国藩的天资不算是很高,但从祖父、父亲和母亲身上遗传到的坚持、倔强的宝贵品质,为他以后的求学,成就一番事业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曾国藩坚毅性格的形成,也得益于其“耕读之家”的家风熏染。曾家虽然世代务农,但是祖父曾玉屏却特别重视教育,祖父创立的八项家规就将读书放在了治家的第一位,认为督促子孙读书,同要求耕种一样,是教育子女的两条正路。祖父对于曾国藩的影响,更多地在于祖父的言行,对年幼的曾国藩日后做人做事的原则起到了重要的影响。祖父留下的很多座右铭后来也都成为了曾国藩做人做事的格言。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可以说是曾国藩的第一位最重要的老师。曾麟书从年少时就开始准备科举,但可惜的是,他一连参加了16 次科举考试,每次都名落孙山。但他却教给了曾国藩一项最宝贵的品质——坚持。
曾国藩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的一个偏僻小村庄,这里群山环绕,杳无人烟,交通不便。然而恰恰就是这偏僻贫穷的小山村,这里坚韧劲悍的民风造就了曾国藩坚韧倔强的人格特质。对于湖南人的性格,史书上也有很多相关的评价,《隋书》中称湖南人性格坚韧、倔强、刚强。湖南各地的地方志,几乎都评价湖南人性格倔强刚直、秉性俭朴、好斗不服输(欧阳斌,1998)。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湖南风云人物辈出,世人们几乎都评价他们的性格坚韧、倔强、俭朴。而这几种湖南人显著的性格特点,在曾国藩的身上尤其突出。
曾国藩所生活的时代,正值晚清内忧外患,对内太平天国席卷大半个中国,清政府的统治面临崩溃,对外西方列强的虎视眈眈。正是在这样一个动乱的时代,曾国藩的坚毅人格不断形成和完善。在和太平天国的长期战争中,曾国藩屡战屡败,不屈不挠,甚至好几次战役,几乎全军覆没,走投无路的曾国藩想到了自杀。几次投水都没死成的曾国藩渐渐地发现死亡其实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最终曾国藩从绝望和溃败中决然站起来,充分发挥“打脱牙和血吞”的好汉精神,凭借着自创的“挺经”思想,一挺挺了十几年。
从曾国藩的入仕来看,出身科举,从五岁发蒙到考中进士光耀门楣,从秀才到举人、进士最后进入翰林院,二十多年的寒窗苦读,曾国藩一步步从湖南的小山村走入了历史的舞台,可谓是当时读书人的一个学习榜样。在“学而优则仕”的时代下,难能可贵的是,同很多将读书当作考取功名敲门砖的读书人不同,曾国藩真的爱好读书。即使在功成名就,在双目渐盲之时,曾国藩仍手不释卷。曾国藩把读书作为人生的一大爱好,在曾国藩日记中,几乎每天都会有其读书的记录,以及心得体会。
曾国藩极其重视个人修炼和“内省”工夫,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时时反省当天不合义理的言行,检查自己的失误。早年的曾国藩冲动、偏激、重名、好利、缺乏恒心。但他敢于正视自己的问题,痛骂自己卑鄙下流,发誓要跟自己的缺点血战到底,并且也克服困难地去改掉自己的缺点。在与朋友争吵后,主动向朋友认错;发现吸烟耽误时间又有害身体,戒掉了吸了二十多年的水烟;坚持夜不出门,坚持早起。再看曾国藩晚年的日记,写给弟弟、子女们的书信,经历了宦海沉浮、战争后的曾国藩,已经变得通达而进退有度。在面临同僚掣肘时,他选择“屈心抑志”,甚至写信劝弟弟要学会忍耐。即使是在无人监督之时,也要时刻约束自己,即所谓的“慎独”。在曾国藩的日记中,到处可见他对自己头脑中许多一闪而过的错误想法,遵从人性但与义理不符的一些行为的反复检查、 “慎独而心安”,曾国藩通过“慎独”的方式,获得了内心的安定。
综上所述,天资平平的曾国藩,湖南劲悍的民风造就了曾国藩坚韧倔强的人格特质,良好的家庭氛围强化了他勤俭、坚韧、倔强的人格特质,晚清内忧外患的时代环境促进了其坚毅人格的不断完善。而曾国藩在“无一日不读书”的文化积累以及时刻严于律己的过程中,坚毅人格不断地得以发展和强化。
家庭环境的多个维度对坚毅品质的养成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家庭环境直接影响孩子坚毅品质的发展[21]。曾国藩的天赋平平,小时候是个“笨小孩”。但是祖祖辈辈都重视其坚毅个性的养成,造就了其显赫的成就。整个家庭都帮助儿童发展成长型思维模式和坚毅品质,它仅需要家人鼓励,相信孩子自身不管做什么都是可以自己尝试,培养孩子的担当与责任,因为担当与责任均与坚毅品质养成显著正相关[22]。学会独立自己解决、克服生活和学生过程中的困难与障碍,使其养成独立人格。构建坚毅品格的家庭文化需要父母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学会解决自己的问题,对孩子自己能行一定要给予坚信与力量。这样以来,儿童逐渐内划这些价值观念运动到学习和生活的实践之中,一旦决定做某件事,一定要坚持到底,持之以恒。
曾国藩所生活的时代,正值晚清内忧外患,然而他能够抗拒不良时代环境对他的影响,依然养成自己“打脱牙和血吞”的好汉精神,凭借着自创的“挺经”思想,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下来。任何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当时的时代背景,不管时代背景如何,个体学会找准自己的前进方向,不骄不躁坚持到底。
曾国藩极其重视个人修炼和“内省”工夫的养成,他通过“慎独”的方式,获得了内心的安定。曾国藩一个人时酷爱读书。即使在功成名就,在双目渐盲之时,曾国藩仍手不释卷。曾国藩把读书作为人生的一大爱好,在曾国藩日记中,几乎每天都会有其读书的记录,以及心得体会,通过读书来加强对自己内心的省误,教育孩子学会时刻内省,即便是一个人时也要严格要求自己,从自己或他人的学习及生活经验中汲取教训与养料,养成坚信自己能行的自我效能感,进一步养成让那个独立、自信、果断、坚毅、坚定、自省的人格特质。通过内省与不断学习来构建孩子与任务相联系的能力信念系统。
积极的家庭信念是个体坚毅品格生成的内在动力[23]。当儿童处于挣扎的状态里时他们可能认为他们能力不够并且很容易放弃,但如果他们能够理解混乱的感情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特点。花费时间、精力甚至经历混乱时期是学习的基本过程,而不是一个失败的标志。因此,儿童构念与任务相联系的能力信念系统影响到坚毅品质的培养。斯坦福大学教授Geoffrey Cohen 和他的同事选择某中学七年级学生做一个半结构化的问卷,调查价值信念系统是如何影响他们的学业和日常生活,调查结果令人大吃一惊,非裔美国人组的学生比控制组得到更高的平均分,可能源于非裔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体验更多的不容易。为此,家长可以确立一个与坚毅品质相关的词库,用来指导儿童成长的具体时刻使用它,在日常生活和学业的完成方面具体使用坚毅品质的词汇是非常重要的,虽然不能立刻提高儿童的坚毅品质,但它可以达到坚毅品质所具有的效果。
校园文化凝聚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特色,折射了学校的精神文明风貌,是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4]。坚毅的校园文化如同春雨可以滋润每位学生的坚毅品质的养成,日积月累下来学生逐渐构建了不管经历怎样的困难与障碍,依然在自己喜欢的方向努力笃行的心理品质。学校在建构和塑造坚毅的校园文化方面要给与学生足够的时间与机会,让每位学生能够在坚毅文化环境中得到锤炼,使他们在实践的教育中其坚毅品质进一步得到锻炼与成长,为后期的人生成长与成才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