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初三历史与社会高效课堂的策略

2020-12-12 02:03:22陈鹏飞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初中高效课堂

陈鹏飞

摘 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绵长,历史内容庞杂繁复,浓缩到薄薄的几本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历史与社会课程的难度可见一斑。那么,如何让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在短时间内把中国历史知识教授给学生,并且能够让学生学会、学通、学精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浅谈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初中历史与社会高效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 历史与社会 高效课堂 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实施推进,高效课堂的构建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由于历史学科庞大的知识体系,历史与社会教学有时会成为困扰教师的难题,尤其是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学,学生既没有基础,兴趣也不浓厚,导致教学有一定难度。鉴于此,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的创新,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此提升教学质量。

一、进行有效问题驱动,推动历史教学进程

问题是知识的有效载体,问题的提出不仅是教学互动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借以激发学生思维、推动教学进程的重要工具。所以说,作为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需要结合历史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基本认知,精心设计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与历史思维,从而使学生主动进行问题的分析、推理和

探究。

例如,在教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与扩大》这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预习,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社会背景,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兴起、发展的主要过程,待学生对教材有了一定认知后,筆者提出了几个问题:结合教材和资料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是谁引起的?为应对经济危机的打击,美国、德国和日本分别走上了怎样的道路?二战的欧洲、亚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问题提出后,笔者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学生结合课本得出结论。最后,笔者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归纳。这样一来,通过有效问题的驱动,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推动了教学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合作能力

新课改要求下,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变化。以往侧重于教师的讲述,都是教师占主导地位。如今,教师要向引导的方向发展。学生对历史与社会的学习,不能仅仅满足于听讲,在课下时间,学生也要自主预习,搜集相关历史史料,更深层次地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要由单纯的教师备课,改为学生教师一起备课,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情怀,促进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合作学习是一种通过组织学生与学生相互合作来促进学生共同发展,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合作交流法,可以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历史与社会教师在应用合作交流法时,要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为学生留下充足的合作时间。

三、创设课堂练习教学,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还可以是知识的探究者,这就需要学生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勇于实践,在参与的过程中,发现学科更多的魅力,进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与能力。

例如,在教学《亚非拉地区的发展》这一课时,笔者就结合课本,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了课堂随练的习题,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学生在解决习题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及时进行了弥补,了解了亚洲国家实现国家独立和走上民族振兴道路的概况,体会到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在亚非拉地区的全面崩溃,增强了对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这一观点的理解。这样,学生便形成了自主探究的习惯,提高了探究能力。

四、进行思想价值教育,帮助形成正确观念

价值观是一个人对事情的看法和观点,它对我们的行动、思想以及行为都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初中阶段的学生思想尚未定型,具有非常高的可塑性。这时,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就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例如,在教学“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相关内容时,笔者就对学生渗透了正确的价值观。首先,笔者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永久的回忆》纪录片。这个纪录片反映了“反法西斯,珍爱和平”的主题。纪录片主要讲述的是二战期间,大批俄罗斯妇女随丈夫到新疆,也因此建立了非常浓厚的中俄情谊。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能感觉到团结的重要性。除此之外,笔者还给学生讲述了当年德国纳粹集中营杀犹太人的事件。如此,学生就能更加珍爱和平,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

五、组织历史实践活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对学生的影响贯穿于生活和学习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在日常生活中,也在课堂教学中。所以,教师应适当开展一些历史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往往是学生最喜欢的环节,核心素养可以达到融入其中的效果,同时又能使学生感到历史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相关内容时,笔者会提前要求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然后要求学生以第一人称的形式介绍自己所了解的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并简要分析科学技术及文化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在学生阐述的过程中,不仅能掌握历史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和自豪感,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在学生展示过后,笔者除了给予鼓励和评价外,还会进一步对知识进行梳理总结。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创建一些学生喜欢的实践活动,如辩论赛、情景剧,通过学生的活动和讨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升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新课改指导下的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应以学生为本开展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历史核心素养。如此,才能使学生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中形成属于自己的历史素养和能力,进而为学生长远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 赵妮《浅议历史与社会高效课堂的构建》,《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年第3期。

[2] 沈春萍《如何构建高效的初中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2年第3期。

猜你喜欢
历史与社会初中高效课堂
如何通过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提高学生大局意识
论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
未来英才(2016年1期)2016-12-26 16:05:50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46:47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6:03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1:44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0:56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6:43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5:11
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新课导入艺术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7期)2016-09-30 16:27:39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