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艾滋病预防及性健康现状调查报告
——以云南省6所高职高专院校为例

2020-12-12 09:01马丹丹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性健康性行为艾滋病

晏 源,罗 蕾,张 倩,张 莉,陈 红,马丹丹

(云南开放大学,云南 昆明650500)

相关研究发现,我国艾滋病病毒新发感染呈现年轻化趋势,根据2019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数据显示,过去几年里新诊断感染HIV的大学生人数年增长率在30%—50%不等。这样的增长率令人难以想象,艾滋病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速度会如此快。与不断飙升的数字相对应的是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和性健康基础知识(包括艾滋病性病的危害性、传播途径、预防知识和病毒检测知识)掌握程度处于较低的水平。大学生本身是高素质的一批人群,理论上在性教育以及防范工作方面应该是站在所有人的前面的,但是现在“艾滋病”和“象牙塔”两个看似不一样的词汇,却联系在一起,大学校园已经成为了艾滋病的高发区。

作为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传染病之一,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关系到民族兴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学校是开展艾滋病防治及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向学生传授预防艾滋病知识和技能,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意义十分重大。笔者查阅资料发现,我省近几年高校艾滋病感染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长,为了解云南省高职高专院校艾滋病预防及性健康教育现状,探寻更为有效、实用的艾滋病预防及性健康教育活动方式,笔者编制了《校园艾滋病预防及性健康教育调查问卷》,对我省6所高职高专院校进行了随机调查,并对30名学生进行了面对面访谈。通过对调查、访谈结果进行分析,了解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艾滋病预防及性健康教育现状,提出开展大学生艾滋病预防及性健康教育的策略和建议。

一、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问卷调查样本随机抽取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云南旅游职业学院、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6所高职高专院校在校学生。

(二)研究内容

1.调查问卷。根据调查目的,参考国内外有关资料,结合我省专家设计的问卷,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内容涉及性教育接受情况、性行为态度、安全性行为、毒品认识、艾滋病认知及预防等八个方面内容。

2.访谈提纲。针对学生既往接受艾滋病预防教育、性健康知识的认知和教育、以及相关高危性行为的认知情况设计访谈提纲。(见附件)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有关学习研究的文献资料;多角度,多渠道开展对文献资料的比较研究,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

2.调查法。调查由课题组成员负责,分别联系各院校学生,发放问卷820份,回收有效问卷796份,其中男生205份,女生591份。

3.个案访谈法。为进一步验证问卷调查结果,在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招募30名大一学生志愿者,在以阅读《艾滋女生日记》一书的简介(见附件)基础上进行访谈。

(四)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二、结果

(一)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情况

1.对艾滋病的认知

调查结果显示,796名学生中,41.83%学生担心过自己会感染上性病/艾滋病;13.32%学生曾经做过艾滋病病毒(VCT)抗体体检;36.56%的学生知道本市有哪些机构可以做艾滋病病毒(HIV)自愿检测。学生对艾滋病是有所了解的,有些学生对艾滋病比较关心,甚至担心感染。

2.艾滋病预防知识存在误区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输血、未保护的性行为、共用注射器或针头及母婴是主要的传播方式”、“与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握手不会感染艾滋病”、“正确使用安全套能预防艾滋病”等艾滋病的传染途径知晓率较高,但仍存在着一些误区:如在与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共用毛巾衣物会感染艾滋病一题中,36.43%的学生认为会,11.56%的学生不知道;在与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同桌吃饭会感染艾滋病一题中,17.59%的学生认为会,9.05%的学生不知道;在一个人会因蚊虫叮咬而感染艾滋病一题中,41.08%的学生认为会,11.81%的学生不知道。

在艾滋病防治知识方面,多数学生并不完全了解。调查中在何谓“窗口期”、“艾滋病人的主要治疗措施是抗病毒治疗”、“HIV检测阴性意味着对艾滋病毒有免疫力,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等艾滋病相关问题上,只有接近半数学生能有正确的认识。具体调查结果见表1。

3.学生对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的态度

通过调查发现,在感情层面上,大多数学生对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的态度是友好的,76.38%的学生认为对在校学习的感染者应该一视同仁;61.18%的学生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一起共用学习环境(图书馆/教室等);在若有人是HIV/AIDS,会怎么做一题中,60.8%的学生选择给予他们更多的宽容、理解、支持和信任。然而在行为层面上却表现出另一面,58.42%的学生表示不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一起进餐;76.26%的学生不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住在一起。

表1 男女生对艾滋病预防知识了解情况

(二)高职高专院校艾滋病预防及性健康教育现状

1.艾滋病预防教育

在面对面访谈中了解被访者是否接受过艾滋病预防教育情况时,大多数被访者提到:个别做得好的中小学,引进了内地知名医学院研究生的支教项目,进行讨论式的工作坊,做得非常详尽和专业;大多数中小学做得都很少,就是发宣传资料,让学生自己阅读。大部分被访者反映,大学在艾滋病防治方面做得不错,开办多次专业讲座,红会和青志联两大社团对此宣传,医务室安放安全套售卖机获取方便,军训中进行了有效的讲座宣传等等,学校也开设了网络课程,同学们可以自学。针对网络课程的教育效果存在争议,三分之二的被访者认为网课很好,可以学到相关知识,而三分之一被访者认为增加课外负担,不深刻,同学刷课,不认真学习,不如直接开课;对于讲座,大部分被访者认可,有个别同学认为不需要雷同的讲座开设多次。

2.性健康教育

关于接受过性健康教育的情况,问卷调查显示:976名学生中有7.79%的学生在小学接受过;45.35%的学生在初中接受过;16.58%的学生在高中接受过;27.01%的学生在大学接受过;3.27%的学生从来没有接受过性教育。调查数据显示只有极少数学生是没有接受过性健康教育的,然而在面对面的访谈中,学生在回答“你觉得学校(包括既往的所有学校)做的性教育工作,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时表达了他们的真实看法。这里引述一些被访者的原始谈话内容:“老师总是纸上谈兵,需要具体的例子”,“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不注重)性健康所带来的的危害”,“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性健康,用实物告知真理”,“讲座只是传播的广泛,但是不会太仔细;需要再具体,再专业的传授”,“请专家进行宣传,做调查摸底学生了解(问题)的程度”,“宣传不够,一两次讲座,也没有趣味,有时候没办法才会去听”等。

表2 不同性别学生与有过性行为经历的方差分析

(三)性行为态度及高危性行为情况

由表2可看出:参与此次问卷调查的796名学生中有146名学生有过性行为经历,其中男生70人,占总人数的8.8%,女生76人,占总人数的9.5%。数据显示男女生在有过性行为经历上是有显著差异的。有过性行为经历的男生占参与调查男生总人数的34.14%,女生占参与调查女生总人数的12.9%,有过性行为经历的男生比女生多,男生对待性行为的态度更开放。

在有过性行为经历的146名学生中,高危性行为情况是存在的,数据显示43.8%的学生在第一次发生性行为时未使用安全套;33.6%的学生目前没有固定性伴侣(男/女朋友);有固定性伴(男/女朋友),最近一年与其发生性行为时,35.6%的学生是有时使用安全套,15.8%的学生是从未使用过安全套。具体调查结果见表3。

在学生面对面访谈中,笔者通过几个问题了解学生既往相关高危性行为发生现状。在提问“你理解高危性行为是指什么吗?为什么危险?”时,至少一半的被访者,尤其是女生被访者几乎都回答“不太清楚”或者“不知道”,另外的答案有:不知道对方的情况,不使用安全套;同性性行为、多性伴的性行为,性生活泛滥;艾滋病人的报复性性行为;夜不归宿,与陌生人喝酒,不三不四的朋友、酒吧滥交等等。在提问“如果你身边有朋友可能有高危性行为发生,你会提醒他(她)吗?你会怎么提醒?”时,除了个别,大部分学生都会去提醒同学,但是因为涉及到对方隐私,会采取推送朋友微信文章,或者以玩笑的委婉方式提醒对方,由于男女心理不一样,所有很多被访学生也认为这个提醒的度很难掌握,弄不好会被别人误解和责怪。

三、讨论

(一)成因分析

1.宣传不到位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发生过性行为的学生只占总人数的18.3%,但是在发生过性行为学生中是存在高危性行为的。据相关研究发现,目前性行为已经成为学生群体中的主要传播途径。社交媒体的泛滥,增加了学生对性内容的接触,也促进对各种潜在性伴侣的便捷联系,这些更加增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几率;现在的大学生都比较追求刺激好玩的场所,所以一些酒吧、KTV、网吧等便成为一些大学生们娱乐消遣的地方,这些地方往往就是艾滋病的高发区。在这样的情况下,指导学生如何洁身自好、做好保护措施,防止危险事件的发生是艾滋病预防宣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校现在针对艾滋病预防的宣传主要采用宣传海报或者发放相关资料等方式,内容主要是一些普适性的知识,缺乏对以上大学生特有的情况和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宣传,存在局限性。同时由于宣传方式较为传统,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不易引起学生的重视。

表3 有过性行为经历学生存在的高危性行为情况

2.学生缺乏艾滋病预防及性健康的正确知识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艾滋病预防及性健康相关知识的了解是有的,但是缺乏正确的知识,甚至是有误会和偏见的。学生获取相关知识的途径非常有限,主要是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这些媒体,特别是网络充斥着大量鱼龙混杂的信息,学生们没有辨析这些真假信息的能力。有的学生对“艾滋病”过度敏感,焦虑、恐慌,害怕染上“艾滋病”,严重的甚至产生“恐艾症”。有的学生却认为艾滋病离自己很遥远。大学生生活相对简单,缺乏社会阅历,缺乏应有的防范意识,容易轻信别人。对一些高危情况疏于防控,不懂如何拒绝、如何保护自己。

3.存在学生对知识获取的需求与缺乏正规获取途径的矛盾

问卷调查中问到关于想从性健康教育中了解什么,51.51%的学生想了解两性情感处理,23.62%的学生想了解性心理性生理知识,8.04%的学生想了解生殖避孕知识,16.83%的学生选择性道德法律;当有性困惑时,50.38%的学生求助于媒体(书刊/网络等),30.78%的学生向同伴求助,18.84%的学生向师长请教。笔者查阅资料发现多数学生对性健康知识是有获取需求的,并且由于性别差异,男女生获取性健康教育的需求会有所不同。然而,与需求相对应的却是知识获取途径的缺乏。

4.学校、家庭性健康教育的缺失

据了解,此次参与问卷调查的6所高校中,有2所高校开设了禁毒防艾必修课程,授课方式多采用讲座、网课学习方式,面对面访谈的学生表示对本校的艾滋病预防教育相对比较满意,但对性健康教育却并不满意。“性”在我国一直是个较为隐蔽的话题,家长对学生的性健康教育也是采取较为消极的态度。调查中有79.52%的学生表示在家无法与家长轻松谈论“性”的问题;此次调查的6所学校中除1所学校开设性健康教育选修课程外,没有任何1所学校开设性健康教育必修或选修课程,性健康教育基本是空缺的。

(二)策略和建议

1.多部门合作,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对艾滋病预防及性健康教育工作的投入

目前大学校园已经成为艾滋病的重灾区。根据中国疾控中心2019年7月底透露的数据,中国15到24岁之间的青年学生近年每年报告发现艾滋病病例在3000例上下。2019年,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部署加强新时代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要求通过多措并举、综合施策,保障学生身心健康。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发展受到重视,数量在不断增多,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长,这为我们做好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艾滋病预防及性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1)加强宣传,提高学生自我教育、预防意识。对学生来说,掌握正确的性知识,增强自我预防和保护的能力十分重要。宣传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学生的重视,让学生体会到艾滋病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主动去学习和掌握艾滋病预防及性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和强化规避风险的主体意识,提高预防意识是学校做好学生艾滋病预防及性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高校应该和医疗保健部门共同努力,针对大学生年级、性别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宣传方案,学校负责此项工作的部门、教师,学生组织可以与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合作,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以更具有吸引力的方式传播有关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2)学校要营造一个开放的艾滋病及性健康教育的环境,在保护学生隐私的前提下,为其提供艾滋病咨询和检测服务。2018年,上海把艾滋病病毒(HIV)尿样匿名检测试剂盒放进了三所大学校园的自动售货机,学生可匿名购买并匿名查询检测结果。试剂盒在一年多里卖出300多个,阳性检出率约为2.6%。同一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40多所大学的自动售货机提供匿名的艾滋病毒尿检测服务。这种做法非常值得推广,学校为学生提供易于获取的HIV感染检测方法,这不仅可以提供艾滋病检测,还可以提高认识并提高学生艾滋病毒保护的动力。因此,学校可以与当地的疾病控制中心合作,在校园内设立可以提供HIV检测试剂盒的自动售货机,满足学生需求。相关教师、学校医务室与医院、社会组织组建的绿色通道,提供一对一的咨询服务,为有检测或者治疗需求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帮助。

2.学校要建立一套系统、全面的性健康教育体系

目前还没有艾滋病防治的特效药,对于大学生来说,预防艾滋病最有效的“疫苗”是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这是遏制大学生艾滋病快速蔓延的最有效的方式,同时也是用科学的知识指导学生处理两性关系,规范学生的性伦理和性道德,提高学生性法律观念,降低感染艾滋病风险的重要途径。

关于学生艾滋病预防及性健康教育,有很多前人、研究者结合实践提出了宝贵经验:台湾各级各类学校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制定艾滋病预防教育目标与行动策略,通过教育体系,让学生获得健康的两性观念、正确的安全性行为观念以及艾滋病传染途径等相关讯息。预防策略主要是让已经感染HIV的人不要传给别人,未感染的人能够从事较安全的行为。防控政策包含性教育与减少伤害措施两部分。对于性行为教育,强调建立生命价值观与性别尊重态度,倡导ABC三原则,A(abstinence)即避免发生性行为,B(be faithful)指固定、单一性伴侣,及C(condom)全程使用保险套;减少伤害是提供清洁针具、美沙冬维持疗法与艾滋病卫生教育,并针对感染高风险族群强化CNN减害策略,C(condoms)提供安全套,N(nedles)提供干净针具,N(negotiation skills)培训沟通技巧。也有学者提出“知信行”模式(knowl⁃edge-attitude-belief-practice model),是一种行为干预理论。知:知识和学习;信:信念和态度;;行:产生促进健康行为、消除危害健康行为等行为改变的过程。这个理论模式不再是以传授为主,而是强调学习者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强调学习者对所学知识接受、内化后形成信念,进而引起行为的改变,提倡的是一种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

借鉴国内外取得显著效果的教育模式,针对学生需求和群体特点,笔者认为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建立“课程一活动一同伴教育”的性健康教育模式。

(1)课程传授是主要途径

笔者查阅资料发现:中国人民大学在1988年首先开办了性科学讲习班,这是首次大学校园引入了性教育和研究。同年华东师范大学和北京医科大学等高校开始以性教育作为研究课题,并有相应的博士论文产生,就此拉开了我国大学性教育的序幕。1993年原国家教委1号文件《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基本要求》,其中明确规定要进行“性心理与卫生”的教育。2004年以后,随着16号文件的发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了全面加强,为开展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有了跳跃性的发展。至此,部分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逐渐注重起性健康教育,开设了性健康教育课程,有些高校的课程是必修课,有些高校将性健康与其他科目融合,如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公共选修课或者专业选修课,有些高校是举办相专题讲座。由此可见在高校开设性健康教育课程是可以实现的。

问卷调查结果中,796名学生在获取性知识最好的形式一题中,有66.58%的学生认为是系统的课堂教学。这表明在高校中开展性健康教育课程是具有普遍需求性的。国内高校多年的实践证明,通过在学校里开展计划性、系统性的综合教育,传授性生理、性心理、性卫生、性伦理道德等方面的知识,对学生成为人格完善、身心健康的群体意义重大。

笔者认为我省高职高专院校应该让性教育走进课堂,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制定艾滋病预防及性健康教育目标与行动策略,开展普及性和基础性教育。通过教育体系的建立,让学生从生理、心理、伦理道德方面获取正确、健康的理念。课程设置因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可有所不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课程设置建议是必修和选修课程相结合。必修课程在于普及性的教育,普及学生性健康方面的知识,解答学生在性健康发展时期所存在的困惑;选修课程可以根据不同年级、性别学生的需求开设可行的课程。

(2)以活动作为有益补充

近年来,由于政府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各高校针对艾滋病防治开展的活动比较多,以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近几年关于艾滋病防治开展了各项宣传活动,大型讲座和宣讲活动、红丝带签名活动、防艾知识辩论赛、艾滋病影片展、宣传展板巡回展等,普及防艾知识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获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目前高校开展的预防宣传活动有几个方面是有改进空间的:一方面是过往开展的活动主要侧重于艾滋病预防,涉及其他性健康知识很少。2019年湖北省疾控中心透露的数据显示,1-10月新报告的艾滋病学生感染者全部是经性途径传播感染的,同性传播、异性传播所占比例分别为91.3%和8.7%。陕西省疾控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陕西省每年新报告学生感染数在100例以上,平均每20名艾滋病患者中就有1名是学生。学生感染艾滋病主要传播方式是男男同性性行为传播,所占的比例已经超过70%。男男性行为成为学生群体中的主要传播途径。艾滋病预防绝不是一个独立课题,它与性健康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大量调查研究显示:意外怀孕和流产、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自我身份认同的障碍、性侵犯和校园欺凌、新型毒品等已经成为威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鉴于此,学校在开展活动时应该更为全面,将艾滋病预防及性健康教育宣传结合起来,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开展各类实践、宣传活动,增加大学生对艾滋病预防及性健康知识的获取途径。

另一方面,目前开展的活动主要是针对大多数学生,然而性健康的有些话题比较隐秘,刻意突破传统文化隐晦隐私问题的影响,师生难免都尴尬,可请相关领域专业人员开展具体操作性、趣味性、互动性、可获得实用性资讯信息的工作坊,这样既能满足学生对细节知识的需要,还能增加同辈学习和讨论的互动性。

再一方面,可对形成的活动模式进行试点。学校要鼓励各二级学院积极探索和开展各类实践教育活动,对于效果突出,学生反映较好的活动,形成品牌活动推广到全校,甚至是省内其他高校。

(3)发挥同伴教育优势

同伴教育是发源于澳大利亚,逐渐在各个国家流行起来的一种互动教育方式,它的教育对象是身边同年龄段的人。个体发展过程中,随着年龄增长,个人的模仿和学习对象逐渐从家人、老师转变为与自己同龄、志趣相同的朋友,特别是一些敏感问题,在青春期叛逆心理影响下,青少年很难和父母或老师交流,反而更容易与朋友、同伴分享。同伴教育正是利用个体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特征,有效的实现教育目标。开展同伴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联合学校社团,如学校红十字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对社团的骨干学生或者征集到的志愿者提供培训,提高他们的社会工作能力,提供平台,指导这些学生参与到各项活动的组织、策划和实施中,甚至是独立的开展某项活动,让他们成为预防艾滋病和性健康教育的主力军,用他们的力量和魅力去感染身边的同学,让更多的同学加入进来,不断扩大影响和教育的范围,最终实现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有效性健康教育的目的。

“课程一活动一同伴教育”的艾滋病预防及性健康教育模式中的三个环节环环相扣。课程主要针对全体学生,活动是针对部分学生甚至是个别学生的,不论课程还是活动,都需要运用同伴教育的优势,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力军。这种互为补充的教育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实用的艾滋病预防及性健康教育。

艾滋病是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学生是我们国家未来的栋梁和希望,如何做好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艾滋病预防及性健康教育,是社会和学校的重大课题。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国门开放,怎样把学生的艾滋病预防及性健康教育工作做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猜你喜欢
性健康性行为艾滋病
国内外培智学校性健康教育研究综述
性健康教育,教师怎么做?
“性”有更广泛的内涵!心理学家分析3种形式
《 世界艾滋病日》
利用主题活动浅析小班幼儿进行性健康教育的意义和研究策略
昆明市不同性角色MSM的性行为特征分析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关注性健康教育 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
CERQ问卷在中国沈阳有性行为的中学生中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