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荷秀
[摘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以培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为此我们可设计操作性强的学生活动,用充满时代气息的议题搭配层层递进的高质量的问题,摆脱原有的以单科知识为主的课程框架,尝试开展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的新型课程,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让政治课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议题活动;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34-0044-02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以培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打造活动型学科课程是思想政治新课标最具创新意义的亮点。
目前的思想政治学科仍要面对与生俱来的三对内在矛盾:国家意志和学生个体发展需要的矛盾;书本知识和社会现实的矛盾;理论的抽象性和学生的心理特征的矛盾。所以上海的政治特级教师秦璞在《搏动的讲台》一书中说“思想政治课难上”,华东师范大学张华教授也感慨“高中政治教师是带着厚重镣铐跳舞的人”。教材的缺陷、应试教育的干扰以及教师自身教学经验的不足等,这些似乎成为政治教师无法逾越的屏障,但绝不是我们停滞不前的借口。如何让政治课堂成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如何让政治课堂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新课标给出了可操作的实施路径:议题和活动。
一、议题凝练素养
议题式教学作为新课标力推的课堂教学模式,既是落实思想政治学科素养的重要抓手,也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下面以一节议题式教学展示课——《如何不负青春,不负时代》为例,谈谈如何优化议题,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让政治课焕发活力。
1.可操作可开放可综合
议题的可操作强调议题并非多个理论问题的堆砌,也不是简单的生活情境设计,富有真实性的两难情境且融合理论知识与时代热点的议题为最佳。议题的开放性既指议题涉及的教学内容的宽泛度,也指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还要考虑该议题与时代、学生生活的融合度。而综合性既要求议题的设计背景融合书本、学生、教师自身及课堂实际,也强调学生核心素养获得方式的多样化。
本节课围绕议题“如何不负青春,不负时代”设计三个时代背景“时代的召唤”“时代的馈赠”“时代的希冀”,每个时代选取一个典型人物,提供相应的人生轨迹素材,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协作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学生在为沈崇诲挑选最合适的人生规划时,感悟战乱时代无问西东的爱国奋斗事迹;在为俞敏洪撰写颁奖词时,感受改革开放这一时代背景对他个人发展的深刻影响;在分享交流各自现状时,体会人生规划的重要性。该议题的设计始终围绕青年人自身,从不同的历史维度设计可操作性的系列问题,不管是“抗战时期选择专业对口的工作还是做飞行员?”“俞敏洪撰写的颁奖词里,最应该感谢的是谁?”,还是“考上大学为什么我反而迷茫了?”,学生的答案是开放的,他们在回答过程中学会了多角度综合思考,也深刻感悟到要实现人生价值,主客观条件缺一不可。
2.可思辩可对比可引领
新课标在基本理念中强调要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但是生硬的情感浇灌根本不能植入学生的内心,更别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了。议题的思辨性强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应对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问题,通过观察、反思和实践,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把握正确方向、感悟人生智慧,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动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
由此看来选择“如何不负青春,不负时代”这个议题是符合新课程提出的核心素养要求的。从祖辈的青春到父辈的青春再到我们的青春,学生在为抗战时期清华学子选择职业之难而忧心讨论,在为改革时期是否必然造英雄而疑惑辩论,在为新时代将高考作为人生目标是否圆满而激烈争论。通过不同时代同龄人为国奉献的典型事例,在讨论、辨析、对比中,学生自觉认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感恩国家强大对个人发展的益处,由此选择“建功新时代,书写青春志”这一积极的价值导向。该议题帮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
当然该议题的思辨性必须通过系列活动内容来展示,若能直面议题展开思辨,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更具实效。如以下几个议题,就有很强的思辨性:“猪如何站在风口上飞,又不至于被摔死”(课题:企业经营);“如何成就和谐的自我”(课题: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与‘秀才不出门,难知天下事是否矛盾”(课题: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的孝道”(课题: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这些议题无固定答案和对错之分,需要学生在真实复杂的生活场景中学会沟通协作、分享交流、内化反思,提升思维水平,更需要学生在对比异同中领悟真善美的价值追求,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活动浸润素养
教育思想家肯罗宾逊曾说过:“人类其实不只生活在一个‘知识的世界中,而是生活在‘知识和‘关于体验、生命质量的两个世界中,教育必须平等地处理这两个世界的关系。”这里的体验就是活动的一种,利用活动活化知识有助于平衡两个世界的关系。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活动型学科课程,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什么样的活动适用于政治课堂教学,流于形式的活动既不能让学生获得知识也无法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更不能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活动有课内和课外之分,可操作的课外活动有参观考察、采访体验等,可操作的课内活动有辩论评析、角色扮演、协作讨論、模拟听证会等。开展活动必须要考虑学生思想发展的实际、教学设备和授课时间的实际、教学重难点的实际。下面通过几节优质公开课的活动设计,谈谈如何优化活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让政治课焕发活力。
1.真活动真讨论真认同
课堂活动要避免的一个误区就是必须几个学生围在一起、必须大声争辩才算真实有效。设计的活动能让个人充分地独立思考,能让同桌间窃窃私语,能让整班学生交错地发言,也许课堂气氛不够热烈,但师生情感和知识的获得是触手可及的,这样的活动就是真实的,这样的讨论就是有效的。那么真实活动的设计灵感从何而来?一定是学生身边的、熟悉的或者感兴趣的事件。如在《国家财政》一课中设计的活动:小组协作“读读太仓财政决算报告”“聊聊财政对你家庭的影响”“辩辩财政收入是否越多越好”。再如在《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一课中设计的活动:“升旗仪式面面观”“协作完成《国歌法》的制定程序”“对比古今中外论证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这两节课设计的活动都选取了真实情境,都贴近学生、贴近时代,因为真实所以学生有兴趣协作分析讨论。前者在独立阅读财政报告后,汇总交流财政对家庭的影响,进而突破财政的相关基本概念、作用、影响因素,最后运用自己刚理解的知识完成辩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注重辩证分析,提高协作意识。后者从一组学生的升旗仪式的照片开始,在小组协作中渗透对比分析法、实证法等论证方法,利用真照片设计真活动、开展真讨论,增强政治认同。
2.有质疑有反思有创新
新课标强调依靠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目前最大的实际就是我们处于日新月异的新时代,虽然政治课活动形式有限,但仍然要尝试挖掘新的形式,打破思维固化,帮助学生成为内心丰盈、积极行动、具备创新思维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合格公民。
如在《文化创新的途径》一课中设计的活动:针对“李谷一怒批尚雯婕”孰是孰非的辩论;G20峰会节目单创新之处的协作研讨;为本校艺术节设计节目的创意比拼。再如在《征税和纳税》一课中设计的活动:赏析篆书“税”字;小组协作对比税、利、债;筹算两税的征收。这两节课设计的活动均富有新意,但又各不相同。前者侧重活动内容的创新,通过对社会热点节目及专家的批判质疑,帮助学生理性思考,提高其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意识。后者侧重活动形式的创新,通过艺术赏析、数学计算、表格对比等活动,融汇政治、语文、艺术、数学等学科,加大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及科学精神,同时利用流程图对比和计算活动使晦涩难懂的经济学名词变得浅显易懂。学生由质疑税法修订的必要性到反思税法修订的实效再到对新税法的认同,教师不用再浪费时间解释费改税的意义,不用再语重心长告知学生依法纳税的必要性,使学生潜移默化中加强了社会责任感及政治认同感。
议题与活动的优化都有利于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有利于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借议题和活动之力,既是顺势而为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自我提升的巨大挑战。我们设计可操作的学生活动,用充满时代气息的议题搭配层层递进的高质量的问题;我们突破原有的以单科性知识为主的课程框架,尝试设计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的新型课程;我们注重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归纳、整理资料,学会处理反馈信息。这些创新优化的教学行为帮助师生共同提升核心素养,使课堂涌动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秦璞.搏动的讲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2]姚永刚,吴莉.探寻议题实施路径践行活动型学科课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1):14.
[3]张安举,韩广军.谈高中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设计[J].江苏教育,2018(67):49-50+53.
(责任编辑 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