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穴位诊治疾病

2020-12-10 00:40车翀
祝您健康·养生堂 2020年11期
关键词:太溪麦粒刮痧

车翀

李志刚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穴位研究中心主任,擅长针刺手法及针刺干预中枢神经损伤机理的研究。

门诊时间:周四、周六下午

王    军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主任,擅长针灸治疗偏头痛、面瘫、颈椎病、腰椎病、耳鸣耳聋、失眠、月经病、胃肠疾病、肩周炎、慢性疲劳综合征以及各种痛证等疾病。

门诊时间:周一、周二、周三、周六上午,周五下午

经络与穴位,是中医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它既是先人们对人体生理情况的一种认识,也是中医药、外治技术发挥作用的重要靶点。穴位(acupoint)的学名腧穴, 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腧”通“输”,或从简作“俞”,有转输的含义,俞有气血留存的含义。“穴”是空隙的意思。《黄帝内经》又称之为“节”“会”“气穴”“气府”等; 《针灸甲乙经》中则称之为“孔穴”。

《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篇解释腧穴是“脉气所发”;《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提及腧穴乃“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这都说明腧穴与深部组织器官有着密切联系,有着互相输送气血物质的特殊关系,既是机体内在情况的反映窗口,也是施加刺激、治疗的内在窗口。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穴位研究中心的李志刚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王军主任告诉我们,穴位不仅能治疗疾病,还能用于发现疾病、诊断疾病,很多疾病都能在穴位上发现蛛丝马迹。

李主任告诉我们,现代研究认为,人体的穴位有两种状态——静息态、激活态。当身体健康的时候,穴位处于静息态,一般穴位处不会出现特殊的变化、感觉,而当身体出现了疾病,对应的穴位会处于激活态,刺激穴位会感到明显异常,甚至在不刺激时,穴位处也会有异常的表现。而以下这些常用穴位,既可以帮助我们辨别自己的机体状况,判断有无患病的风险,适当按摩刺激这些穴位也能起到治疗疾病、强身保健的作用。

【定位与取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取穴时曲肘,用手掌按于后枕,另一只手找到腋窝中部有动脉搏动处,即为此穴。

极泉穴是手少阴心经上的穴位。高及甚为极,君位为极;水之始出曰泉。心是人体的君主之官,心主血脉,手少阴心经起于极泉,手少阴脉气由此如泉中之水急流而出,故名极泉。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极泉穴的状态来判断心脏是否出现了问题。李主任告诉我们,极泉穴是手少阴心经的第一个穴位,如果弹拨这里感到疼,多提示有心脏疾病。

测试极泉穴判断心脏隐患

将一侧的手臂平举和肩同一水平,然后用对侧的手拇指按向腋下深处。如果按压后感到麻,那么是正常反应,提示心脏健康。如果按压后感到疼,那么提示心脏有隐患了,它可能引起心慌、心痛、失眠、健忘、情绪改变的症状。

按摩极泉穴缓解胸颈不适

极泉穴可以用于发现心脏疾患,有了心脏疾患也可以用极泉穴来治疗。极泉穴本身有宽胸理气,通经活络的作用,临床常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包炎、肋间神经痛等的针灸治疗。

【适应证】急性心胸憋闷、胸前区痛。

【方法】按揉左侧极泉穴5~10分钟,因为左侧极泉穴离心脏更近,见效快。颈椎病导致的手麻,我们也可以通过指腹按揉极泉穴得以缓解。

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和神志,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心主血脉,是指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的作用。脉是血液运行的通路,血液运行于脉道之中,有赖于心和脉的相互合作,但起主导作用的是心。“心主神志”“心主神明”皆指出心主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神”是以精血为物质基础的,心血的盛衰及其变化,常影响神的改变,而心神的变化也常常使“心主血脉”发生异常。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与高压力状态,引起的一系列内分泌、神经变化,会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可能,也提出了——心理心脏病学(双心医学),诞生了很多有影响力的成果。李主任强调,如果不能调整好心态,任其发展,很可能影响到心主血脉的功能,出现急性心血管事件。如果心情不好超过三个月不能改善,这时就可能是心主神志功能出了问题。

中医认为,当心脏出现问题,往往最先表现的是心脏外面的心包出现异常,与之相对应,我们可以通過手厥阴心包经来第一时间发现心脏隐患,发现心主神志的异常。

通过刮痧诊断“心主神志”异常

李主任告诉我们,涂抹刮痧油,通过刮痧手臂内侧的心包经可以进行辅助诊断。如果出痧快且颜色深紫,则说明心主神志功能异常,需要调理;反之则正常。

【定位】心包经循行于上肢内面正中线位置。

如果发现心主神志功能异常,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进行缓解。通常来说,心的问题可以分为实证、虚证。刮痧属于泄法,多用于实证。刮痧不能用于心虚证比如气血亏虚,对于心虚证我们的方法不是泄而是补。心实证邪气盛则实,证见面红亢奋,狂躁神昏,实证以胸痛为主,适合用刮痧泄的方法;心虚证表现精神状态低下,无精打采、心慌气短、心胆气虚,虚证以胸闷为主,建议使用艾灸温补的方法。

1.刮痧祛心火

【适应证】气滞血瘀、心火旺盛,心烦、易怒、失眠、口舌生疮等症状。

【方法】涂抹刮痧油,刮痧板和皮肤呈45度角,刮手臂内侧,刮痧方向向心远端刮,朝一个方向用力、快速地刮。

2.艾灸补心虚

艾灸有温通经络,祛寒凝补气血的作用。温补心虚证时通常使用艾灸郄门穴的方式。

● 郄门穴

【定位与取穴】郄门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取穴时仰掌,手腕微屈,先找到腕横纹中点处的大陵穴,其向上5寸的位置(除大拇指外四手指并拢为3寸),在两条大筋之间、按之酸痛非常明显的凹陷处即是该穴。

【适应证】出现胸闷气短、心胆气虚、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方法】在家做艾灸时,点燃艾条后直接悬于穴位上方,灸10~30分钟,灸到全身微热就可以了。建议一天灸2次,早晚各一次。

【功效】宁心安神、理气止痛。

除了出现疼痛以外,有时候穴位处本身会出现一些形态方面的改变,这也能够帮助我们判断身体的健康状况。李主任告诉我们,中医的病证大都可以分为实证和虚证,实证和虚证会在穴位上呈现凹或凸的变化,这样的穴位变化也可以看作是相关脏腑、整个人体的晴雨表。当我们身体处在脾虚、肾虚等虚证的时候,对应的穴位常常会出现凹的表现,就像地下水不足时,地面会塌陷。当我们身体气血过于亢奋,处在肝火旺等实证状况时,对应的穴位常常会有凸出的表现,就像地下熔岩剧烈活动,形成“火山包”,高高耸起。

脾是人体的后天之本,一切饮食、水谷精微皆由脾胃运化,供给脏腑。一旦脾虚,会导致人体的精微物质不足、气血不足,就会产生一系列症状比如乏力、头晕、胃胀等。脾虚的明显凹点是足三里。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

● 足三里

【定位与取穴】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处。取穴时外膝眼下3寸,即四指宽度,胫骨外一横指,摸到有凹陷处。

当发现足三里处凹陷时,通常提示有脾气虚问题,常伴有腹胀腹痛、消化不良、食欲减退、腹泻便秘等症状。此时可通过艾灸足三里来调理脾虚。刺激足三里可以健脾和胃、补益气血。同时,艾灸足三里更是一种有助于长寿的保健方法,唐朝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就曾表述“若要安,三里常不干”的观点,即通过对足三里反复、长期施加瘢痕灸来起到保健的作用。

灸足三里

李主任推荐了麦粒灸和温和灸两种方法,隔天两侧足三里各艾灸15分钟。

1. 温和灸

温和灸即用正常的艾柱艾条,点燃后悬于皮肤、穴位上方,以自己不感觉烫的距离持续艾灸,每个穴位艾灸15分钟左右。

2.麦粒灸

麦粒灸也是艾灸的一种类型,所用的艾柱較正常的艾灸柱小很多,宛如麦粒,故称作麦粒灸。它同样可以起到温热、补益的效果,补虚的效果更好,而且不会有太大的烟味。

制作麦粒灸艾柱时可以从正常的艾柱上取下一些艾绒,捏成细小如麦粒大小的灸条。麦粒灸需要少量多次地进行,一般一次灸5~10壮以发挥温热补益的效果。

操作时首先将艾柱放在穴位上,然后准备一根香,将其点着用香的末端点燃艾柱。当感到皮肤烧灼疼痛时,迅速将艾柱取下,换上新的麦粒灸艾柱,如此反复,灸5~10壮。

王主任提醒,如果操作不及时,可能会出现烫伤的现象。老年人皮肤感觉不灵敏,手脚不方便时建议不要使用此方法,还是用常见的艾柱进行温和灸更为安全。

太溪穴归属足少阴肾经,“太”,大也;“溪”,溪流也,该穴名意指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是足少阴肾经的原穴,肾的情况可以在太溪穴处有所反应。

● 太溪穴

【定位与取穴】位于足内侧,足内踝(高点)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即脚内踝后缘的凹陷中。取穴时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从内踝尖作垂线至足跟腱,连线中点即为此穴。

当肾虚的时候,身体的很多穴位可能会出现凹陷,其中最容易观察到的、摸到的是太溪穴的凹陷。如果在太溪穴处看到或是触及明显的大坑就提示多半存在肾虚的问题了。如果穴位处比较平坦,还可以用手去摸一下,如果发现肌肉的软硬程度和周围的肌肉是一样的,则提示不是肾虚问题;如果太溪穴肌肉明显松软可能暗示有肾虚的问题。

猜你喜欢
太溪麦粒刮痧
年轻人不要盲目刮痧
谁偷了麦粒
温暖手脚
蚂蚁和麦粒
选择刮痧板有诀窍
补肾的法宝
常揉太溪穴不健忘
面部刮痧真的能美容吗
刮痧疗法适合所有人吗?
从麦粒到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