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斌,陈智玲,李林秀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医院), 广东 佛山 528318)
护理中断,是指在护理人员进行正常的护理工作过程中,受到各种突发事件的打扰,造成护理延迟、分散接受者注意力的行为[1]。由于急诊抢救室护理工作具有显著的特殊性,患者病情十分不稳定,再加上各种突发事件,如患者病情突然变化、患者及家属情绪变动、以及空间环境的变化、多名患者需要同时救助等的影响,使护理工作难上加难。有些突发事件会直接中断护理抢救工作,给患者的生命带来威胁。对急诊抢救室突发性护理中断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提高急诊抢救室的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2]。
本研究对近两年来本院出现的急诊抢救室突发性护理中断事件进行统计分析,找到了如下几点原因:
这里的护理人员,既包括急诊抢救室责任护士,也包括当班医生,其他科室医技、辅助人员、后勤人员。由于急诊医生和护士对患者的疾病诊断、病情评估失准,或者与患者沟通出现障碍,以及专业知识缺乏,抢救效果不佳,工作流程不熟练等主观原因造成的突发性护理中断所占的比例约在25%左右[3]。另外,低护龄护理人员单独进行急诊抢救时,突发性护理中断时间的发生率更高。这可能与其工作经验欠缺、临场经验不足、应变能力差、以及工作计划不周密有关[4]。
在急诊科,危重病人比较多,人流量大,环境比较复杂,各种不确定因素层出,给护理人员对抢救工作的判断带来了干扰[5]。另外,由于人员拥挤嘈杂,经常会出现磕碰、猝死、坠床等各种突发事件,加上医患纠纷和暴力事件的不断发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护理人员的注意力,甚至随时造成护理中断[6]。在护理过程中,一些突发事件,如患者病情突变、同时有多名危重病人就诊或者群体性中毒事件等的发生也会造成护理中断。同时发生多件突发事件时,护理人员人手不够,没有进行急救支援,就会发生护理中断后遗忘,造成很多医疗事故。
医院的管理是急诊抢救的保障。在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的情况下,医护人员没有科学的护理准则作为依据,就会忙中出乱,造成很多护理意外事件。尤其是急诊抢救室中,危重病人、家属和闲杂人员来往比较频繁,患者病情瞬息万变的情况下,没有相应的工作流程、工作依据、急救规范作为支撑,护理中断事件会经常发生,且护理人员面对突发事件不知何去何从。
患者及家属本身因素是对突发性护理事件的最大干扰因素。由于患者及家属对疾病和急救知识的认识不够,对护理人员的急救措施产生质疑,护理人员就必须为其进行耐心的解释,从而中断急救工作,给患者的抢救带来延迟。一旦患者病情急剧恶化或者直接死亡,患者家属又会将矛头指向护理人员,不但会延误抢救的最佳时机,还会给其他患者的护理工作带来延迟,引发更多的意外事故。为此,对患者及家属的原因进行提前的预防和有效的干预,是提高急诊抢救室工作效率的重要举措。
针对护理人员本身急救技能差、反应灵敏度低,对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差等因素,需对其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对其责任意识,急救技能、应急反应能力和工作计划制定等各方面的能力进行提升。对于医生造成的护理中断,可以提高其对患者病情的预判、关注度和急救工作的培训,指导护理人员对医生的中断行为进行提醒,提高医护急诊抢救的配合度。
对于急诊抢救室人员流动频繁,各种突发事件频发的情况。一是要提高排班的科学性。采用高年资护理人员带领低护龄护理人员共同值班。高年资护理人员经历的突发事件比较多,具备一定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能够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分析,对当前形势作出准确的判断,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可以在短期内评估护理中断事件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并及时进行护理完善,以提高抢救效率。可以将护理中断事件的损失和伤害降到最低水平。二是要在全科范围内进行突发事件的分析,对造成的后果进行评估,以提高全科护理人员对急救设备使用能力和急救过程、护理突发事件等的应急能力。
为了对急诊抢救突发性护理中断事件进行合理的控制,医院应当成立突发性事件控制小组。由控制小组对以往的突发性护理中断事件进行分析,用数据来对其高发期进行筛选。并通过后果评估,将护理中断事件分为紧急和非紧急两种,对超紧急事件准备好应急预案。护理人员按照护理流程展开抢救。在遇到意外护理中断情况时,由突发性事件护理小组进行处理。这样,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抢救工作当中,而小组成员则能够更加高效的对突发性护理中断事件进行处理。这样的管理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护患纠纷,保障护理人员人身安全,还能够提高急救效率。
综上所述,造成急诊抢救室突发性护理中断事件的原因,既包括护理人员本身因素,又包括环境因素、管理因素以及患者和家属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可以提高急诊抢救室的工作效率,减少护患纠纷,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