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丽
(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中医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600)
小儿热性惊厥属于儿科常见疾病,其发病人群为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如果惊厥反复发作,且发挥时间较长时,会导致小儿出现脑缺氧情况,使患儿发生癫痫或智力低下,严重影响患儿健康[1]。本文主要探究小儿热性惊厥患者运用针刺、清热息风汤联合治疗的临床体会。
选取150例在2017年2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小儿热性惊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人。两组男女人数之比分别为44:31、39:36;两组年龄分别为(3.11±1.29)岁、(4.06±1.68)岁。影响组间比较的两组之间没有差异,P>0.05,可以予以比较。
对照组单纯运用针刺治疗,使用毫针对患儿的水沟穴进行直刺,对毫针进行提插捻转,直至患儿停止抽搐,捻针频率为一分钟20至30转;1分钟以后如果患儿没有停止抽搐,应再对少商穴、合谷穴、曲池穴及涌泉穴进行针刺,并进行提插捻转;如果患儿存在呕吐症状,还需要对患儿的足三里穴、内关穴进行针刺,并实施提插捻转。对患儿持续治疗1周时间。
除上述针刺治疗外,观察组患儿还运用清热息风汤治疗,主要中药组成包括:6 g黄连、32 g珍珠母、32 g生石膏、5 g蝉蜕、5 g钩藤、5 g青黛、8 g金银花、8g紫草及8 g连翘。患儿停止抽搐以后开始用药治疗,将上述中药用清水煎煮,取100 mL药汁,一天服用1剂,一天治疗3次,对患儿持续治疗1周时间。
比较两组患儿相关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情况。其中主要炎性因子包括CRP、IL-6、IL-10。
运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表示方法为“(±s)”、检验方法为“t”,用P<0.05表示结果有差异。
比较两组相关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情况:治疗前,观察组CRP、IL-6、IL-10水平分别为(7.12±1.15)mg/L、(45.72±1.18)ng/L、(51.78±0.66)ng/L,对照组分别为(7.14±1.22)mg/L、(45.80±1.05)ng/L、(51.61±0.75)ng/L,两组CRP、IL-6、IL-10水平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IL-6、IL-10水平分别为(2.33±0.16)mg/L、(30.56±1.04)ng/L、(28.23±1.06)ng/L,对照组分别为(4.66±0.85)mg/L、(42.83±2.46)ng/L、(37.33±1.50)ng/L,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各水平均较低(P<0.05)。
从中医角度来说,热性惊厥的范畴为急惊风,该病的发生和惊、风、痰、热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需要对患儿进行安神、镇静、息风及清热治疗[2]。清热息风汤中金银花、紫草、连翘等中药成分联合应用,能够发挥解毒透疹、祛风息肝、凉血活血、解热抗炎的显著功效。同时对患者的水沟穴进行针刺,能够发挥醒脑止惊的作用,针刺涌泉穴可以息风止痉、醒脑开窍,针刺合谷穴可以清热散风,针刺少商穴能够发挥清热利咽的作用,针刺曲池穴可散风清热,针刺内关穴可宁心安神,针刺足三里可调理胃肠、扶正祛邪,诸穴合用,能够发挥宁心安神、镇静息风、清热解痉、醒脑开窍的显著作用[3-4]。
本文经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小儿热性惊厥患者运用针刺、清热息风汤联合治疗能够使患儿体内的炎性因子水平明显降低,其止惊效果更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