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 鑫
(武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北 邯郸 056300)
慢性心力衰竭为常见心血管疾病,于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是多种心脏疾病终末期症状,具有极高大致死率[1]。慢性心力衰竭临床影响因素较多,患者情绪波动、饮食习惯、生活作息及药物使用等因素均会导致心功能衰竭的加剧。基于现代医学发展限制,临床针对慢性心力衰竭尚无系统化治疗措施,多采用疾病控制方式,缓解心衰进展,并于疾病治疗期间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延长生存时长。本研究笔者为了探究舒适护理临床开展价值,特抽取90例患者作为分析指标,进行平行比对分析。
抽取9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客观分析指标,病例采集时间在2018年5月~2019年5月,将90例患者采用抽签模式进行分组,对照组45例,女25例,男20例,年龄61~88岁,中位年龄(70.01±0.42)岁,研究组45例,女24例,男21例,年龄60~86岁,中位年龄(69.91±0.51)岁,就2组患者一般资料开展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均衡,具有比对价值(P>0.05)。
纳入标准:(1)90例研究对象,均满足《心脏科学》[2]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依据;(2)本研究课题的开展通过伦理委员会授权,患者知情。排除标准:(1)患者预计生存时间无法支持研究分析;(2)无自理能力、无认知功能的患者。
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护理,依据内科护理规章实施;研究组患者开展舒适护理干预,予以患者环境指导,帮助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环境,消除环境抵触感;予以患者心理宣教,借助健康教育的方式,提高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度;加强营养指导,并督促患者进行体能锻炼;开展专科护理指导,加强并发症防治,指导患者如何自查机体状况,待出现不适时如何自救,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加强出院指导,开展延续护理干预,联动社区护理人员进行随访[3]。
借助生活质量评分量表为依据,统计比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差异;采用自主版满意问卷表,调研患者对护理模式认可度。
统计学软件SPSS 23.0版本对研究分析数据进行统计学细化分析,P<0.05作为统计学差异基础表达。
研究组45例患者经舒适护理干预其情感状况、躯体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等维度总分为(83.12±6.52)分,对照组45例患者经过常规护理干预其情感状况、躯体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等维度总分为(65.23±5.04)分,差异显著(P<0.05)。
研究组患者1例因药物使用,不满意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4例患者因环境因素、2例患者因药物使用、1例患者因护理人员态度,不满意护理模式,差异显著(P<0.05)。
随着护理医学不断发展,临床护理模式不断优化,探究适配医疗发展及时代需求的护理模式尤为重要。舒适护理干预作为优质护理的一种,旨在提高患者诊治舒适度,基于医患紧张的大背景下开展,通过对患者心理、疾病、生活等因素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坚持人文关怀,利于构建新型的护患关系[4]。
本研究表明,研究组45例患者经舒适护理干预其情感状况、躯体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等维度总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维度总分,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1例因药物使用不满意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4例患者因环境因素、2例患者因药物使用、1例患者因护理人员态度不满意护理模式,差异显著(P<0.05);数据显示,舒适护理模式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同时患者认可度较高,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综上,于老年心力衰竭护理中开展舒适护理干预,通过予以患者环境、心理、生活等全方位护理干预,适用于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