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及其防治

2020-12-09 21:56郑皓迁吴宇碟冉莉涓
关键词:门脉代偿腹水

郑皓迁,吴宇碟,冉莉涓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1137;2.成都医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3.西华大学,四川 成都 610039)

在欧美国家肝硬化病因以酒精性为主,而我国则以病毒性肝炎为主要诱因,且我国肝硬化发病的高峰年龄为35~48岁。肝硬化作为一种慢性疾病,由于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因此其预后非常不乐观,本文就以下几个方便介绍肝硬化疾病及其防治。

1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主要是感染肝炎病毒导致,目前已被证实的人类肝炎病毒有六种,即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戊型肝炎病毒(HEV)、庚型肝炎病毒(HGV)。其中能引起肝硬化疾病的病毒有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丁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是我国慢性肝炎的主要致病原,它具有顽强的抵抗力:它对热、对低温、对干燥、对紫外线、对一般浓度的化学消毒剂,都能够耐受;侵人人体后专门进攻肝脏,钻入肝细胞,在那儿定居并繁衍后代。

HB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是血清标志物检测,由于HBV的抗原有3种: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原(HBcAg)和e抗原(HBeAg),因此每种抗原及其抗体阳性阴性都对应不同的结果,当HBsAg、HBeAg、抗-HBc IgM阳性时提示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即俗称的“大三阳”;当HBsAg、抗-HBe、抗-HBc IgG阳性时则提示为急性感染趋向恢复,俗称“小三阳”。机体对HBV的免疫效应具有双重性:既可清除病毒,也可造成肝细胞的损伤。当机体免疫功能正常,受累的肝细胞不多时,可通过彻底清除病毒而痊愈,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肝炎;相反,若被感染的肝细胞较多,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机体免疫系统不能有效清除清除病毒,病毒则持续存在并不断复制,发展为慢性肝炎,进而促进成纤维细胞增生,则引起肝硬化。

2 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根据肝功能的损害程度,可将肝硬化分为代偿期,肝硬化和失代偿期肝硬化。代偿期肝硬化症状较轻,缺乏特异性,有时仅表现为患者营养状态较差,面色萎黄;失代偿期肝硬化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

肝功能减退的表现主要有:1.全身消瘦、乏力;2.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等;3.出血倾向。皮肤,粘膜或皮下出血,主要是由于肝脏合成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凝血因子V减少所致;4.内分泌失调。主要有雌激素、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增多,雄激素、肾上腺激素减少,引起男性睾丸萎缩和乳房发育,女性月经不调等,蜘蛛痣的出现是其主要标志。

门脉高压症的主要表现有:1.慢性淤血性脾大。脾肿大时常伴有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减少,即脾功能亢进;2.腹水。腹水是肝硬化最突出的临床表现。其形成原因有多个:①门脉压力增高,腹腔脏器毛细血管的滤过压增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而漏入腹腔;②肝脏受损,肝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功能降低,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③肝功能障碍,对醛固酮、抗利尿激素灭活作用减少,血中水平升高,水钠潴留使腹水形成,继而使有效循环血量下降,刺激两种激素的分泌,进一步加重腹水。

肝硬化的主要并发症:1.侧枝循环形成,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可引起门脉高压性胃病,胃黏膜糜烂出血等;2.肝性脑病也称肝昏迷,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为常见的死亡原因;3.肾功能性障碍,患者常出现稀释性低钠、低钠尿和少尿。4.原发性肝癌。

3 肝硬化的防治

中医认为肝硬化为一慢性发病过程,多因湿热虫毒羁留,日益胶固,情志、酒食、劳欲未能节制,伤及脏腑气血,导致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脏腑经络气血瘀滞,水液代谢紊乱所致。因此肝硬化的预防体现在平时生活习惯中,与情志,饮食等有重要关系。西医认为我国肝硬化主要是感染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使大量肝细胞坏死或纤维化而导致肝硬化。

由于肝硬化进入失代偿期后,常引发许多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其治疗也因对症治疗,中西结合治疗,取长补短效果才能最佳。例如:西医可给与腹水外科治疗、门静脉高压外科治疗以降低门静脉压力,也可行肝移植手术进行治疗,同时中医给予丹参、五味子、茵陈等具有活血保肝抗纤维化的药物代茶饮行辅助治疗,更有效的保护肝脏最大化治疗效果。

乙肝疫苗的接种可有效预防肝硬化,而已患有肝炎的患者应及早进行治疗或定期监测。另外,长期饮酒患者应限制饮酒量。

猜你喜欢
门脉代偿腹水
抗病毒治疗促进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再代偿研究进展
首次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获得再代偿的影响因素分析
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肪分数与门脉血流动力学的MRI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
联合检测血清及腹水中的肿瘤指标对腹水性质鉴别诊断的价值*
肉鸡腹水咋防治
信用卡余额代偿的美国经验
B 超在肝硬化患者门脉血管直径测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综合护理对乙肝胃病60例康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