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玲玲,钱湘云*,王园园
(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6)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损害,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肝外梗阻性黄疸或肝内胆汁淤积表现为皮肤瘙痒,心动过缓,腹胀等;皮肤瘙痒症最常见,与黄疸程度相关,与胆汁酸或胆盐刺激皮肤神经末梢有关[2],常使患者烦躁不安、失眠、甚至引起血压波动,严重影响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目前,常规治疗全身用抗组胺药、激素等,局部使用冷却药、麻醉药,水疗、光疗等物理治疗[3]。有研究使用习惯逆转行为疗法[4]、认知行为疗法[5]可以干预皮肤瘙痒症。中医心理学家张伯华于2003年提出了调欲疗法,该疗法是指中医情志思想为基础,通过对欲求不足或过度的状态进行调整达到欲求适度,进而治疗相应的躯体疾病或情志障碍的方法[6]。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调欲疗法肝衰竭皮肤瘙痒症生活质量的影响。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南通市某三级医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肝衰竭皮肤瘙痒症患者56名。纳入标准:①年龄≥18周岁,<60周岁;②符合肝衰竭诊断标准;③符合中医血虚风燥型诊断标准;④每天至少搔抓皮肤3~5次;⑤意识清楚,愿意配合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因肾脏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血液病等原发性疾病引起的症状性皮肤瘙痒;②因食物或药物过敏引起的皮肤瘙痒;③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肺和造血系统疾病;④认知功能障碍者;⑤参加其他与本研究相关的临床试验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常规护理:采取一对一的形式,对患者进行用药、饮食、皮肤、运动、生活习惯的指导;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物、激素、阿片受体调节剂;定期对患者瘙痒症改善情况进行评价。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中医调欲疗法控制患者骚抓欲求,打破“瘙痒-搔抓”循环,采用一对一的形式进行指导,要求患者在家中出院后记录每次瘙痒发作时应对措施,形成瘙痒日记,并在每次入院时携带。研究者每周电话随访患者或家属,鼓励家属参与监督执行情况。为保证患者的依从性,采用奖品激励法。第1~2周:①对患者的文化程度、病情、治疗方法、家庭情况等进行初步了解。简讲解本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周期等,向患者表达尊重及合作意愿,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②认知节欲,讲解疾病的知识、搔抓的后果;向患者提供搔抓后果的图片,给予视觉冲击;③行为节欲,间接行为节欲:双手握拳或握取物品的方法对抗瘙痒,将双手远离患处;直接行为节欲:手腕套橡皮圈,骚抓欲求时,给予惩罚,如弹拉橡皮圈,以疼痛形成逃避,直至欲求消失;④心理反佐,节欲疗法3分钟后,未缓解,可用拍打、点按瘙痒处的方法代替骚抓行为,表达骚抓欲望。第3~4周:①评估患者对调欲疗法的认知程度及执行情况;②与患者交流心得体会,鼓励执行情况较好者继续坚持;③执行欠佳者,评估其原因,针对性采用强化指导;④加强患者对调欲疗法的认知及执行力度。
两组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3W、6W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价肝衰竭皮肤瘙痒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中文版DLQI用来评价皮肤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由Finlay[7]等研制开发,后经王晓玲等修订成中文版。量表包括6个维度(症状感受、日常活动、娱乐活动、工作学习、个人活动、治疗),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0~3分,总分为0~3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差。中文版DLQI的Cronbacha为0.87,折半信度为0.85,各维度之间相关性较高为0.4024~0.6569,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采 用S P S S 1 9 . 0 统 计 软 件 进 行t 检 验、 x2验、Wilcoxon秩和检验。
两组DLQI得分比较,两组干预后皮肤瘙痒症DLQI总分及症状感受、娱乐活动、工作学习、个人活动、治疗5个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LQI中日常生活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根据中医正治(顺从疾病现象而治)反治(逆疾病性质而治)原则,针对欲求的不同状态,将调欲疗法分为以下5种:节欲法、从欲法、导欲法、养欲法、中适法[9]。故本研究采用了一对一的指导方式。有研究发现,8~12周的心理干预方能达到治疗效果,因考虑肝衰竭患者转归及预后问题,本研究共进行6周,前2周为研究干预阶段,目的让患者逐步接受和掌握调欲疗法,并能顺利运用,故每半周干预1次;后2周每1周干预1次,起监督、强化的作用。肝衰竭皮肤瘙痒症患者因长期瘙痒,使其产生消极、愤怒、焦虑等负性情绪,不仅严重影响疗效,而且降低其生活质量[11]。中医调欲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瘙痒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且效果优于常规心理干预。
本研究将中医调欲疗法应用于肝衰竭皮肤瘙痒症患者中,可有效缓解这类患者的瘙痒症状,从而改善其睡眠质量,该疗法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副作用小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