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失效与效应分析的理论的干预模式在急诊患者转运中的应用

2020-12-08 14:18刘小宏吴俊霞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51期
关键词:科室病情实验组

刘小宏,吴俊霞

(南通大学附属瑞慈医院,江苏 南通 226010)

病人急诊诊治后常因诊断和治疗的需要而进行医院内转运,由于患者自身疾病、环境,转运途中条件限制等因素,转运中存在较高的转运风险,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是一种近年引入卫生保健领域的先进风险管理模式,通过系统地对某个流程可能发生的失效模式进行量化评估和分析,识别出高风险环节、影响因素,为避免失效提供建议和制定措施[2]。因此本研究将失效与效应分析干预模式应用在急诊患者转运中,旨降低患者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提高接收科室的护理满意度。具体方法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急诊科90例患者,2019年1月-6月的病人作为对照组,2019年7月-2019年12月作为实验组,各45例,实验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26~87岁,共有心血管疾病5例、脑血管疾病22例、呼吸系统疾病3例、消化系统疾病7例、多发伤6例,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2例。对照组男21例,女24例,年龄25~83岁,共有心血管疾病7例、脑血管疾病19例、呼吸系统疾病5例、消化系统疾病6例、多发伤6例,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2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临床常规转运模式: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评估,转运前联系接收科室,在转运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保持各管道通畅,以防受到外力挤压,拉扯造成意外脱管、拔管,护送到病房后,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并记录。

实验组患者给予失效与效应分析干预模式进行转运:

①选取4名急诊专科护士,2名医生组成失控与效应分析转运组,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失效与效应分析及转运相关内容的培训,以确保全过程科学严谨和结果可信度。

②依据《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组内成员进行头脑风暴,结合本院情况制定全面标准的转运流程。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调查、查阅文献指南、专家指导等方式结合转运流程寻找急诊患者转运的高风险环节,内容主要包括科室管理、转运前、转运中、转运后等。

③为有效分析转运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帮助改进措施的快速制定和优化,需计算高风险环节的RPN(风险系数)。RPN=频率×失效检测难度×失效后的轻重,失效后的轻重、频率、失效检测难度取值范围为1-10分,筛选那些RPN>150的项目[3]为高风险环节,护理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

④针对性RPN>150的失效高风险环节进行原因分析,最后制定预防高风险环节措施保证患者转运安全。

失效模式:评估能力缺乏、转运中不能有效处理不良事件、转运过程设备故障和药品准备不足、病情加重、与接受科室配合度差、转运交接病情陈述不清。

失效原因:科室缺少预案和相关培训、未告知家属转运风险、患者评估不到位、病例资料缺失、仪器电量不足、氧气不足、急救药品不足、转运人员安排不合理、转运中对患者的保护不到位、转运中未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接受准备不足、接受双方对交接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失效后果:加重患者机体损伤,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增加了接收科室的工作量和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改进措施:完善科室相关的制度,加强系统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和对病人病情的评估,加强医护、护患、护护之间的沟通,根据病情不同,合理安排转运人员;定期维护设备,检修转运工具,做好病人安全管理,加强与接受科室的转运前协调工作,熟识交接班流程,按照SBAR模式进行详细病情交接[4]。科室定期检查转运质量,对发现的问题予以分析,并提出对应改进措施,做到持续改进。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0处理,卡方检验组间数据,当P<0.05,则表示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1.4 观察指标

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接受科室满意度,并进行数据对比。

不良事件判断标准:突发病情变化、仪器设备故障、管道堵塞或滑脱、接受科室准备不充分、病情交接不清等。

满意度判断标准为;满意和不满意。

2 结 果

(1)实验组发生不良事件4例,发生率为8%。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9例,发生率为20%,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x2=12.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实验组共有3接受科室不满意,满意度为93.3%,对照组共有6接受科室不满意,满意度为86.6%,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x2=12.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 论

急诊患者院内转运是为了使急诊科患者得到必须的诊断和治疗,或者是病人家属强烈要求转运而不得已采取的措施。虽然院内转运过程不长,但是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存在着很大的风险隐患[5]。此文中提出失效与效应分析干预模式来控制转运中的分险,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提高接收科室满意度,即对转运各个环节进行失效原因、失效后果的分析、评估,最后通过头脑风暴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综合能力,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评估准确率、不良事件处理能力以及与接收科室的沟通效率等。文中数据可知,实验组的不良事件发生低于对照组,接收科室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与文中主旨相符,可见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干预模式在急诊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应用,对患者的安全转运和后续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科室病情实验组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BiPAP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爱紧张的猫大夫
新医改形势下的科室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