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蕾
(沭阳县人民医院妇科,江苏 宿迁 223600)
全子宫切除术是临床上多见的治疗妇科肿瘤的手术术式,但该手术的风险就是导致盆腔神经损伤的可能性较大,对患者机体有较大损伤,膀胱功能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还会发生尿潴留、泌尿系统感染等不良反应,而且会阻碍患者手术后各项机能的恢复,以致患者有较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我院在子宫全切除术后患者中采用延续护理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取得较为满意效果,现在具体汇报如下,以供同仁参考。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期间沭阳县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142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年龄在42岁-84岁,术后盆底肌力低于Ⅲ级,排除泌尿系统感染和炎症患者者。其中,子宫肌瘤55例,子宫腺肌症23例,子宫内膜异位癌13例,宫颈癌20例,子宫脱垂17例,子宫穿孔脓肿4例,产后出血植入胎盘3例,大包块7例。随机分成常规组71例及观察组7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常规组采用子宫全切除术后常规护理方式,责任护士叮嘱并指导患者保持会阴部的清洁,7d后拔除留置尿管。观察组则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
1.2.1延续护理方法:护士长负责组织成立延续护理小组,并担任小组组长,采用自愿原则选派2名护士担任副组长,配合护士长工作,进行随访追踪。开展延续护理前,对小组成员实施培训并考核,考核通过方可上岗。对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组建有医护人员在内的微信群或QQ 群,或是通过电话访问,嘱咐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每月到医院门诊进行复诊1次。对患者予以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积极主动地为患者排忧解难,消除患者负面心理,耐心回答患者及家属疑问,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指导患者及家属术后注意事项[3]。
1.2.2盆底肌康复锻炼:术前一日指导患者行盆底肌肉训练,可取站下、仰卧及坐位;指导患者呼吸保持深且缓,提醒患者在吸气时收缩肛门,收缩尿道,能体会到盆底肌上提的感觉。同时告知患者,在进行盆底肌收缩训练时,要集中意念,不要分心,每次收缩训练保持5-6s,每次练习控制在10min内,3次/日。责任护士在术后第1d指导并协助患者采用卧位,练习缩肛运动,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地增加强度和时间,每日7-8次,每次10-15m。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尿潴留和泌尿系统感染情况:通过彩超检查测定患者自主排尿后的膀胱残余尿量,尿量<100ml的诊断为无尿潴留,若尿量≥100ml则诊断为尿潴留。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常规组患者首次排尿后有出现26例尿潴留,占36.62%(26/71),残余尿量为(97.8±12.5)ml,观察组患者首次排尿后发生尿潴留的共有9例,占12.68%(9/71);残余尿量为(82.1±11.3)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出现泌尿系统感染的有11例,占15.49%(11/71);观察组出现泌尿系统感染的有1例,占1.41%(1/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在术后有较重的负面心理,加上患者术后需长时间留置导尿管,对会阴区肌肉和膀胱括约肌的收缩和松弛造成影响,同时患者的生活起居也受到限制,加剧了不良情绪。各种负面因素综合作用,抑制了患者的膀胱逼尿肌反射,从而引起尿潴留。通过对患者开展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和心理,加强盆底肌康复训练,能够大大改善患者的膀胱功能,提高患者的盆底肌肉收缩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提高患者的性生活质量[4]。通过盆底肌康复训练,使患者的神经肌肉得以调动与协调,促进收缩患者的膀胱逼尿肌和松弛内括约肌,恢复和改善了患者的膀胱功能[5]。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尿潴留和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显著少于常规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采用延续护理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能有效降低尿潴留和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