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仕敏,孙丽娟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0)
急诊科护理质量的水平直接影响科室乃至医院的总体质量[1]。PDCA循环旨在提升急诊护理质量的一种有效护理方式,所谓PDCA循环主要包括为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步骤,它主张在制定护理计划的同时严格遵守计划并不断发现不足、不断完善,防止护理风险并提升护理质量[2]。PDCA循环对急诊科的护理质量管理具有显著的效果[3]。现为探究在急诊科PDCA循环对护理质量管理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将我院急诊科2019年1月~2019年6月实施PDCA循环护理质量管理前的16名护理人员划分至对照组,将我院急诊科2019年7月~2019年12月实施PDCA循环护理质量管理后的17名护理人员划分至观察组。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对照组护理人员年龄20~33岁,平均(27.8±1.6)岁,大专与本科及以上学历分别为7例和9例。观察组护理人员年龄20~32岁,平均(28.1±1.4)岁,大专与本科及以上分别为7例和10例。护理人员在一般性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采取急诊科常规护理方案。
观察组采取PDCA循环护理方案:(1)计划阶段:建立急诊科PDCA循环护理管理小组,护士长作为小组的组长,具有3年以上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作为组员。护士长的主要职能为负责PDCA循环的有效进行,分配组员以一定量的任务并考察监督护理任务的质量,根据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易于出现的风险以及患者的自身特殊需求对护理考核内容和要求进行适当调整。小组成员需要保持上进心,时刻提高警惕,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护理知识以及医院要求的礼仪知识和专业知识。(2)实施阶段:根据计划阶段提出的要求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通过集体上课、开座谈会、护理知识宣讲、开展急诊技能大赛等方式,对护理人员进行深入全面的训练。努力提升患者在住院期间的舒适度。(3)检查阶段: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或随机的方式进行考核,主要形式为问答、考试、患者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估护理人员的综合职业素质。考核达标者,给予奖励,考核不达标者,采取惩罚。同时对于存在的普遍问题需要提出整改,保证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能顺利通过考核,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4)处理阶段:护士长根据在前期的计划、实施、检查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总结分析,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为下一个循环做好实施依据以及推进动力,从而不断改善护理效果。
观察两组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急诊设备物品管理、消毒隔离、危重症护理等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护理质量越好。
观察组基础护理、急诊设备物品管理、消毒隔离、危重症护理评分依次为:(97.33±2.17)分、(94.36±4.30)分、(96.47±2.97)分、(93.07±6.08)分;对照组结果中,基础护理、急诊设备物品管理、消毒隔离、危重症护理评分依次为:(90.55±4.22)分、(90.01±5.02)分、(89.21±3.57)分、(89.03±1.23)分。观察组实验对象在基础护理、急诊设备物品管理、消毒隔离、危重症护理评分上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医院管理中,护理质量是反映医院整体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急诊科护理质量的管理对护理质量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4]。PDCA循环是一种高效的护理方式,不仅提高了患者对医院护理人员以及医院工作的满意度,同时也对医院的质量管理的改革创新提供一种新的思路[5]。
结果显示,PDCA循环实施后,观察组实验对象在基础护理、急诊设备物品管理、消毒隔离、危重症护理评分上均高于对照组,分析结果可以发现,PDCA循环可使护理管理更具目的性,在护理基础上,对护理问题开展科学调查,并分析原因,制定科学性、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健康理念,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为目标。急诊科实施后,能够使科室护理管理更加人性化,全面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整体水平。综上所述,PDCA循环在急诊护理管理中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