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媛媛
(徐州市肿瘤医院妇科,江苏 徐州 221000)
子宫颈癌为妇科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对女性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全存在严重不良影响[1]。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为目前临床治疗子宫颈癌的常用措施,因存在过多侵入性操作,可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需要于围手术期开展科学的护理干预工作。本文主要分析快速康复护理应用于子宫颈癌围术期的价值,具体研究内容阐述如下。
以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本研究中抽选的30例子宫颈癌围术期患者(2018年10月~2019年12月)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占15例。
对照组:年龄平均值(45.72±6.98)岁;依据疾病分期,Ⅰb期患者6例,Ⅱa期患者8例,Ⅱb期患者1例。
观察组:年龄平均值(45.66±6.83)岁;依据疾病分期,Ⅰb期、Ⅱa期和Ⅱb期患者例数分别为5例、9例和1例。
两组子宫颈癌围术期患者的资料数据相比对,P>0.05。
纳入标准:经病理诊断确诊为子宫颈癌的患者;对手术以及研究知情并且自愿纳入的患者;无腹部手术史的患者。
排除标准:有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心脑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合并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
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围手术期开展健康宣教、饮食指导、术中生命体征监测工作以及术后胃肠道功能干预等。
观察组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1)手术前依据患者对疾病以及手术相关知识的认识度开展健康宣教,向患者介绍手术的流程、围术期需要配合的相关事项等,以促进患者遵医行为的提升;术前6 h禁食,术前2 h禁饮,同时在手术前2 h取浓度为12.5%的葡萄糖300~500 ml供患者服用。
(2)术中严格控制补液量以及输液的速度,完善保温护理,控制手术室内的温湿度;可使用保暖床垫与输液加热装置维持患者术中体温,减轻术中心脏负荷,预防肺水肿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3)术后2 h开展双下肢按摩护理,同时可鼓励患者卧床开展下肢活动;术后6h引导并鼓励患者于床上坐起,并且开展叩背护理和上下肢活动护理;术后1 h指导患者开展1~2次下床活动,依据患者的体质情况逐渐调整活动次数。
(1)观察并统计两组子宫颈癌围术期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2)记录并分析两组子宫颈癌围术期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
使用SPSS 22.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用“%”表示,数据间比对用x2检验;用±s代表计量资料,t检验。差异明显且具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1)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和首次进食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38.69±5.94)h,首次进食时间为(24.73±7.38)h。
对照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首次进食时间分别为(49.73±6.52)h和(38.98±8.46)h。
(2)观察组患者术后仅1例出现切口感染的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00%,其中尿潴留2例,出血1例,切口感染2例,尿路感染1例。
宫颈癌在妇科临床中属于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阴道不规则出血以及肛门坠胀感等[2]。目前临床主要采用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宫颈癌,但手术相关操作可对患者的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应激反应,需要于围手术期开展合理的护理干预,以促进患者术后机体康复[3]。
快速康复护理为在患者的围手术期实施以循证医学为依据指导的先进护理措施,将其应用于子宫颈癌的围手术期护理当中,可以贯彻术前、术中以及术后护理措施,护理人员通过完善术前健康宣教工作、心理疏导工作以及肠胃准备工作,术中开展保温护理、术后开展并发症预防护理措施等,将手术所致的应激反应减少,同时改善患者的身心痛苦感,以促进术后机体康复[4]。
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提示快速康复护理应用于子宫颈癌围术期患者中对术后机体康复有利,可能由于快速康复护理具有系统性、全面性等优势,为子宫颈癌围术期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工作,可帮助患者以良好的身心状态面对手术治疗,手术过程中可将相关应激反应减少,提升患者的身心舒适度,确保手术顺利完成,手术以后积极预防并发症,加强引流管护理管理力度,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快速康复护理在子宫颈癌围术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于今后临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