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刘台庄镇西窑窠庄完全小学,河北 秦皇岛 066605)
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作文教学明确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新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所以,身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作文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爱上写作时,他才会有表达的欲望,才会倾注其真实情感,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可评性。
很多学生都“患”有“作文恐惧症”,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对症下药”呢?笔者认为,可以和学生一起欣赏一些美文,告诉他们:看似简单的文字,却可以描绘出多彩的生活。如果他们的作文写得好,老师也可以把它当范文一样来讲读,当美文一样赏析。由于小学生都有喜欢“被表扬”“被欣赏”的心理特点,因此,跃跃欲试的他们总会情不自禁地提起笔,开始写作。
教师要善于采用心理学上的“暗含期待效应”,对学生的每一篇作文尽量找出它的闪光点,然后告诉学生:“你的作文比上一次进步了很多”、“你是未来的小作家”......得到了老师的肯定与鼓励,学生会激动不已,提笔写作,因为他们还想得到老师的“赞美”。
教师在选择作文题目时,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如果教师要求学生写一些远离他们生活体验的文章时,孩子们肯定会抓头挠耳,不知所措,最后上交的文章肯定不尽人意。
语文素养是日积月累而形成的,千万不可一蹴而就。
博览群书是培养孩子语文素养基本功之一,大量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孩子写作水平不可替代的手段之一。小学生的阅读不应该局限于课本、作文书,而是应该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尚浅和知识面窄小,因此在写作难免不会“创新”,不会有“独特见解”。而长期大量的阅读,既可以快速丰富他们的知识,又为他们在写作时提供了间接素材。
学生在平时的观察或阅读中,突然有了“自己想要说的话”时,老师就应该鼓励他们写出来。在写作时,鼓励他们自由表达,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表达出自己对社会、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即可。同时,老师应告诉他们:不一定要写长篇大论,哪怕只是几句话或是一小段文字,只要是当时自己的真实情感,就可以如实记录下来。写完之后,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反复修改。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有明显的提高。
著名作家曹雪芹曾说过:“世事明洞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只有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写作文时才会“信手拈来”。
“一切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材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从生活中去捕捉素材,开发写作的源泉。只要学生能观察积累,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不会“言之无物”。如老舍先生的《猫》一文,把猫的性格古怪、满月时的小猫的可爱与淘气刻画得栩栩如生,这一切都是老舍先生平时仔细观察并注意积累素材的结果。
“情感”是作文的灵魂,而情感的表达则需要学生的有感而发。记得有一次学校举行歌咏比赛,活动结束后,我以此次比赛为契机,安排了一次小练笔。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当时班里一个语文成绩很差的孩子写到:“一开始,我很紧张,生怕自己唱不好而影响了班级的总体效果,我的手脚不停地发抖。”“紧张、发抖”两个词语是一个成绩差而又内向的学生站在舞台上生的“缩影”,这个学生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了。
学生挖掘了生活素材、酝酿了写作情感后,下一步就进行写作。而掌握一些必备的写作技巧,并恰当运用在写作中,会为文章“添姿加彩”。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写作中充分发挥出来,千篇一律的文章,读者早已司空见惯。而一篇创新作文的出现,必然会使读者眼前突然一亮,同时也会为你博得不少喝彩!
开头技巧如:“开门见山 落笔扣题”、“引用经典 彰显底蕴”、“借物联想 引发情趣”,结尾技巧如:“抒发情感 气势不凡”、“出人意料 戛然而止”、“升华主题 揭示本质”,这样的开头和结尾会引起读者的兴趣,给人一种“上档次”的感觉。
在行文中,如果根据文章内容,适时添加一些写作技巧,会为文章润色不少。比如写人的文章,可以采用“欲扬先抑”“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作手法进行人物的刻画描绘;写景的文章,可以采用“对比”、“烘托”的写作手法,突出景物的与众不同。
教师在作文评课上与学生一起“欣赏”来自同学间的写得较好的作文。哪怕学生作文中只有一段话描写得较好,甚至是一个词语用得很好,教师也应该在同学们的面前朗读并赞赏,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这样做能增强他们的写作信心。另外,对于写得较差的作文,教师也应选取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展示”,让大家找出文中的不足,指出应该怎么写,同龄人相互帮助,学生更容易接受,这样的效果也会很好的。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都应该积极探索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写作,在能写会写的基础上,再鼓励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写作,让“未来小作家的种子”遍布全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