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艳 刘艳茹 朱美誉 王 裕(通讯作者)
( 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 辽宁 大连 116021 )
膝关节韧带损伤为严重外伤造成的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或外侧副韧带等2条或以上韧带损伤,同时会出现膝关节不稳定,关节脱位。合并多韧带损伤为膝关节脱位下严重创伤,常会造成严重功能障碍或伴发血管、神经损伤,手术或护理不当则会造成关节不稳定甚至功能障碍。有学者认为良好的康复训练对促使关节恢复有重要帮助作用[1]。现选取我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此种护理方式下患者康复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取2017年6月-2018年11月收治的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63例,男31例,女32例,年龄21-51岁,平均年龄(43.16±0.72)岁,左侧27例,右侧36例;观察组63例,男32例,女31例,年龄20-51岁,平均年龄(43.08±0.68)岁,左侧28例,右侧35例,患者基础性信息并无较大差异,可进行对比分析。
2 方法:对照组患者为常规性护理,为患者包扎术肢并对膝关节进行固定。抬高患肢,进行冰敷同时观察患者患肢状况,做好保温处理,促使血液循环。叮嘱患者适当进行康复锻炼。观察组患者主要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术后即进行股四头肌收缩,每次持续时间至少5秒,锻炼至少200次,可分4组进行。踝泵训练,可引导患者最大限度有节奏屈踝关节,控制在一定频率内,防止静脉血栓。术后第2天即鼓励患者作高抬腿运动,练习股四头肌,可协助患者进行抬腿,之后缓慢放下。由被动运动逐步提升为自主运动,同时抬高35°,可停留5秒之后提升至1小时,2次/d。锻炼时要及时为患者讲解锻炼的价值。2周之后患者采用拐杖负重行走,同时逐步加大负重,第4周即可不采用拐杖负重。术后7周,可进行膝关节伸张训练,伸膝运动,之后逐步放回原地。第8周开始练习坐跪训练,也可练习阻力自行车。术后13周可引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训练,主要锻炼健侧和患肢协调度,可进行慢跑、游泳。术后18周可进行下肢灵敏度练习。
3 观察指标:对比患者关节评分状况,主要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进行评价。优秀为90分之上,良好为80-89分,一般为70-79分,其它为差。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4.0软件处理患者数据,x2检验患者关节恢复资料(n,%),以t检验患者基础性数据资料(±s),P<0.05可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对照组优秀22例(34.92%),良好21例(33.33%),一般12例(19.04%),差8例(12.70%),良好率55例(87.30%)。观察组优秀25例(39.68%),良好23例(36.50%),一般14例(22.22%),差1例(1.59%),良好率62例(98.41%)。观察组患者整体康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63,P<0.05)。
膝关节为全身复杂关节,其稳定性功能不仅有赖于关节复杂半月板、同时也和交叉韧带有重要关系。膝关节韧带损伤有复杂且要求高的特点,因此术后康复护理便十分重要[2]。
分析本次护理可知,基础性护理时主要为进行患肢固定,同时做保暖以及下肢血液循环护理。但分析可知仅为患者进行基础性护理时,并未进行系统性康复指导,因此患者康复效果较差。进行康复护理时首先也进行基础性护理,之后更为重视患者肢体康复护理。依据患者治疗时间,依次进行康复护理。由于术后患者肢体行动不便,因此多为被动运动,且运动幅度较小。但小幅度运动对提升患者康复效果也有重要帮助。分析其他学者研究结果可知,为患者进行前期康复护理可提升护理质量,有临床应用价值[3-5]。同时在护理中依据患者自身情况,缓慢提升运动量,因此并未对患者造成较大影响,同时康复效果也较好。分析本次研究结果可知,为观察组患者予以整体康复护理时,康复效果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可知,为患者进行整体康复护理时,由于康复训练更为全面,因此患者康复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为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对提升患者康复效果,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