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祉璇
( 辽宁省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 辽宁 辽阳 111000 )
胫骨平台骨折为骨科常见骨折类型之一,一般由外界暴力导致。胫骨平台骨折较为复杂,涉及关节面,常见伴有腓骨小头骨折及髁间隆突骨折,患者若未得到及时治疗,易造成膝关节功能障碍,甚至骨性关节炎症,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1]。相关研究提示,随我国汽车数量及机械设备增多,交通事故及机械创伤增多,胫骨平台骨折发生率逐年上升[2]。目前在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中常用DR平片检查及CT检查,相关研究指出,DR平片检查中,由于胫骨平台结构复杂,此检查法无法直观、清晰显示出患者胫骨骨折情况,无法进行准确分型,且对合并骨折检出率不高,而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临床应用中较DR平片效果更佳[3]。本次为进一步验证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我院收治8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选入本院骨科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0例,所有患者经手术证实,均为胫骨平台骨折,其中Ⅰ型12例,Ⅱ型10例,Ⅲ型12例,Ⅳ型18例,Ⅴ型16,Ⅵ型12例,并发髁间隆突骨折30例,并发腓骨小头骨折24例。患者53例男,27例女,年龄17-74岁,平均年龄(41.36±5.97)岁。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允许本院使用其临床资料。
2 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术前检查,包括DR平片检查及多层螺旋CT检查。(1)DR平片检查:使用DIRECTVIEW DR3000进行检查,行膝关节正位及侧位检查,正位片时患者坐于摄影床板上,将侧下肢伸直,膝部正中矢状面与床面垂直,保持脚尖向上,中线经过髌骨下侧垂直摄入胶片中,照射同样以膝关节为中心,上至胫骨腓骨上侧,下至股骨下侧,侧位片时患者卧在床板上,膝关节矢状面与床面保持平行,中线经髌骨下侧垂直摄入胶片中。(2)多层螺旋CT检查:使用飞利浦Brilliance 64排螺旋CT进行检查,患者取仰卧位,脚先进入后伸直下肢,保持肢体长轴垂直与扫描平面,以膝关节间隙为中心,从胫腓骨上扫描至其股骨下侧,电流设置240mA,电压设置120kv,层厚5mm,层间距5mm,扫描后进行VR三维重建及MPR重组,扫描图像作薄层重建,层厚控制在0.625mm,层间距控制在0.625mm。由资深医师对2种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阅片,完成相应诊断。
3 观察指标:骨折分型诊断正确情况、总诊断正确率、并髁间隆突骨折检出情况,并腓骨小头骨折检出情况,其中骨折分型为Schatzker分型,分型标准为:Ⅰ型:患者外侧平台呈劈裂骨折;Ⅱ型患者外侧平台有塌陷、呈劈裂骨折;Ⅲ型:外侧平台呈塌陷骨折;Ⅳ型:内侧平台发生骨折;Ⅴ型:双髁发生骨折;Ⅵ型:胫骨干骺侧及双髁均骨折。
4 统计学处理:利用SPSS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表示计数资料,卡方(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多层螺旋CT检查与DR平片检查分型诊断正确率对照:多层螺旋CT检查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Ⅴ型、Ⅵ型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1.7%、100.0%、100.0%、100.0%、100.0%、100.0%,DR平片检查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Ⅴ型、Ⅵ型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5.0%、80.0%、66.7%、94.4%、93.8%、100.0%,多层螺旋CT检查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Ⅴ型诊断正确率显著高于DR平片检查(x2=10.048,P=0.002;x2=22.222,P=0.001;x2=39.952,P=0.001;x2=5.761,P=0.016;x2=6.398,P=0.011),Ⅵ型诊断正确率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x2=0.001,P=1.001),多层螺旋CT检查总诊断正确率为98.8%,DR平片检查总诊断正确率为86.3%,多层螺旋CT检查较DR平片检查总诊断正确率显著更高(x2=11.331,P=0.001)。
5.2 多层螺旋CT检查与DR平片检查并髁间隆突骨折、腓骨小头骨折检出率对照:多层螺旋CT检查并髁间隆突骨折、腓骨小头骨折检出率分别为96.7%、95.8%,DR平片检查并髁间隆突骨折、腓骨小头骨折检出率分别为73.3%、75.0%,多层螺旋CT检查并髁间隆突骨折、腓骨小头骨折检出率显著高于DR平片检查(x2=21.473,P=0.001;x2=17.350,P=0.001)。
胫骨平台骨折为临床最常见膝关节创伤性骨折之一[4]。膝关节结构复杂,常见骨折类型中,内侧胫骨平台骨折多以整块骨折劈裂、塌陷或者移位为主,而外侧骨折中边缘骨折移位、中部塌陷、劈裂较为常见,大部分骨折原因为外界暴力导致。权威调查统计显示,近年来胫骨平台骨折发生率逐年上升,经分析认为与汽车增多,机械设备增多有关。由于胫骨平台骨折治疗较复杂,临床骨折分型至关重要,若分型出错易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影响患者关节功能[5]。
在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中传统DR平片检查诊断通过X线摄片获取患者胫骨骨折信息,其普及率较高,具有方便、快捷、成本低的优点,是临床骨折诊断一手影像学资料的主要来源,但临床应用中X线摄片为二维图像,易出现图像重叠,且组织分辨率较低,医师通过图像资料进行诊断时无法直观获取患者平台关节面信息,易对部分关节面轻微骨折或轻微塌陷出现漏诊、误诊,且DR平片检查无法准确测定患者骨折位移程度、塌陷程度,临床分型较为困难,易发生分型错误[6]。多层螺旋CT检查为新型检查方法,经推广普及,已受广泛认可。多层螺旋CT横断位扫描具有较高组织分辨率,成像质量较DR平片更高,可清晰显示患者的胫骨平台骨折情况,且伪影较少,重叠较少,常规依然为二维图像,无法立体显示复杂骨折的形态特点,对部分合并髁间隆突位移显示较困难。不过,在多层螺旋CT检查基础上,进行三维图像重建,可实现多角度、多平面显示患者关节面塌陷情况、骨折线走行情况的效果[7]。临床应用中还可显示DR平片无法显示的细微骨折,尤其通过VR三维重建后,不仅可显示患者表层骨折,也可同时获取其骨质内部信息,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细节,为临床骨折分型提供可靠依据。在相关研究中指出,多层螺旋CT检查较DR平片放射剂量更少,扫描时间更短[8]。目前临床常用胫骨平台骨折的分型方式有Schatzker分型、AO分型等,Schatzkerf分型主要强调胫骨平台骨折局部特征变化的精确度,针对其分型的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Ⅴ型、Ⅵ型骨折均有相应手术方案,整体实用性强,临床应用中更多,本次研究即以Schatzker分型进行骨折分型。研究结果显示,多层螺旋CT检查较常规DR平片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Ⅴ型诊断正确率显著更高(P<0.05),Ⅵ型诊断正确率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表明DR平片检查在重度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中诊断正确率与多层螺旋CT无差别,但对轻度骨折诊断效果较差,而多层螺旋CT在轻、中、重度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中均有较高准确性,临床分型更精确,且在总诊断正确率、并髁间隆突骨折检出率,并腓骨小头骨折检出率观察中均为多层螺旋CT检查更高,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可准确显示患者骨折类型,有无并发其他骨折,较传统DR平片检查诊断正确率更高,可在临床诊断中积极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