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的效果分析

2020-12-08 20:54:57李建宏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踝关节患肢情况

李建宏

( 山东省冠县中心医院骨科 , 山东 聊城 252500 )

踝关节骨折属于创伤骨科十分常见的骨折疾病,随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及国内车辆随现代化建设不断增多,间接增加了踝关节骨折的发生几率[1]。踝关节骨折主要发生原因有车祸、骑车或走路时摔倒、踝关节功能退化等情况。踝关节扭伤同时,也可能伴有关节软骨损伤、关节周围韧带损伤、关节脱位等情况,对患者行走能力有严重影响[2]。目前,对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治疗主要有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2种,其中手术治疗属于最普遍的治疗方式。本次把本院2016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12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对其进行手术治疗及康复治疗,观察其术后行走能力恢复情况。具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次分析通过本院2016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12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120例患者中,男75例,女45例,年龄19-88岁,平均(52.14±6.78)岁,其中左侧骨折患者34例,右侧骨折76例,运用DaniseWeber标准对其划分,120例患者中A型患者有17例,B型患者有96例,C型患者有7例。

2 方法

2.1 术前手术日期选择:由于踝关节部位较为突出且缺少软组织覆盖,其皮肤单薄,皮下组织较为松弛,筋膜内缺乏脂肪,其骨折早期出现肿胀现象普遍不是血肿而是水肿,为此,需在真正的肿胀或张力性水泡形成前对患者实施手术,以便于操纵简化,并且术后患者康复也更为理想,因此,选择手术的日期应在6-8天内。

2.2 手术治疗方法:术前2小时对患者进行抗生素静脉滴注,随后的麻醉阶段在应用止血带的前提下进行对患者的硬膜外麻醉。手术开始之后,从患者的外踝开始处理,逐次对其后踝、内踝进行处理,患者若为内踝骨折,需以患者内踝尖为中心,在其内侧完成一个弧形切口,切口患者的表层皮肤及其皮下组织,尽量以最小幅度剥离患者的骨膜,直到可以清楚看到患者的骨折线,随后内翻其骨关节,进行踝关节复位。进行复位后在内踝尖前后置入2枚螺钉,以便对其进行固定。患者若为粉碎新骨折时,则需使用张力带,而患者为外踝骨折时,则需以其外踝尖为中心,进行一个弧形切口操作。针对患者不同的骨折情况,使用不同的固定法与固定工具,首先对A型骨折的患者,一般通过克氏针对其踝部骨折进行固定,B型及C型骨折患者,则需使用螺帽及金属板来对其骨折固定。而针对斜行外踝骨折,则要将患者的折骨复位,再运用钢板对其进行固定。针对横形骨折线则通过6孔点状接骨板,在患者骨折线两侧各定3处小孔,进行固定后调整好相应螺丝置入的深度。针对B型及C型骨折患者出现骨折后,其韧带可能出现破损的情况,检查其是否出现破损,若出现破损,则在固定患者的外踝后,及时对其破损的韧带进行修补,若患者韧带损伤较为严重,乃至已经彻底断裂,则在进行骨折治疗后,对其韧带进行修补缝合。

2.3 术后康复治疗方法:患者进行手术后,其下手术台让患者抬高患肢以免患肢出现肿胀及淤血情况发生,并对患者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防止其伤口感染。患者术后第2天开始,即可开始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主要由患者的康复医师对患者的康复治疗活动进行指导。其中主要包括患者下肢肌肉的长收缩活动,患者患肢的被动活动等等,便于患者在活动过程中,其踝关节迅速恢复生理机能,并防止其患肢发生静脉血栓。患者术后7天,让患者在床上活动其踝关节,轻轻屈伸脚趾,活动脚掌等,并使用红外线灯对患者进行治疗,一般照射灯距控制在0.3m左右,时长0.5小时左右,2次/d,10d/疗程。患者术后14天左右,让患者在护理人员的陪护下,进行尝试性站立及活动,但不能以患肢为主要体质量受力点,仍然需要以健康肢为主要活动受力肢。患者术后49天左右进行检查,若其骨折愈合较快,折骨线已几乎消失,便可进行一些负重锻炼。

3 观察指标:在对患者进行随访时,应用美国骨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量表对患者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100分≥评分≥90分为优,89分≥评分≥75分为良,74分≥评分≥50分为可,49分≥评分≥0为差。踝关节功能恢复率=(优例数+良例数+可例数)/总例数。

4 结果

4.1 术后患者并发症情况:本次研究中,3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皮缘坏死,经治疗后已痊愈,无其它不良并发症表现,其并发症发生率为2.5%。

4.2 手术6个月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根据美国骨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量表对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发现,120例患者中,有81例患者评分为优,24例患者评分为良,13例患者评分为可,仅有2例患者评分为差,其踝关节功能恢复率为98.3%。

讨 论

踝关节主要包括距骨、腓骨下端及腓骨,其关节间结合较为紧密,是人体负重的主要关节之一,也是人体垂直状重力转换的重要关节[3]。人体踝关节出现问题,则其站立,行走均受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人在行走时,踝关节承受的力量甚至可达人体体质量的6-8倍,也由此导致踝关节在日常运动中极易出现损伤[4]。而目前我国现代化建设仍在继续,相关基础设施的工程建设中易出现踝关节骨折,且随之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骨骼密度降低,也易出现踝关节骨折。有研究显示,踝关节骨折目前已占骨折的3%-5%,针对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及康复治疗也越来越受人们关注[5]。

目前针对踝关节骨折治疗主要采取的手术治疗措施中,选取合理的手术时间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直接影响。一般踝关节骨折的患者其骨折部位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肿胀,此时患者的骨折部位肿胀一般为血肿,并非水肿,需在其真正性肿胀及张力性气泡形成前进行手术,而患者若已出现水肿和张力性水泡时,则需要对其患部进行消肿处理,待其肿胀消退后,再进行治疗[6]。由于目前关于骨折手术的固定方法及固定工具种类繁多,若不能选择适当的固定方式及固定工具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因此在手术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的骨折及创面情况进行选择,一般如张力带、金属板、克氏针、螺钉等固定工具都在选择范围内,而根据患者的骨折情况进行针对使用,是踝关节手术治疗的关键[7]。术前通过详阅影像图像,采用DaniseWeber标准对患者的骨折情况进行初步评估后,根据其所处骨折类型进行固定法与固定工具选择。其中,A型外踝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中,张力带应用较为普遍[8]。B型及C型严重骨折患者普遍运用金属板进行固定。而根据患者骨折轻重情况,也可使用螺钉及克氏针进行固定,一般螺钉固定主要针对患者骨折情况不严重的患者,其属于目前最为普遍运用于短小肢端固定的固定工具,其压力大、结构稳定,在使用时,为防止旋转位移,普遍使用2枚螺钉进行固定。克氏针应用于此类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中较早,但其结构不结实稳固,适用于患者仅出现轻微骨折的情况。通过对患者固定方法及固定工具合理选择后,踝关节骨折关注的手术治疗普遍可取得满意效果,不过在术后康复过程中,若不注重康复治疗,也会对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产生不良影响。在对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手术后,需对其进行康复治疗,由于患者手术部位麻药效果消失后,往往会出现疼痛感,此时应注意给予患者止痛帮助,并注意患者伤口是否出现水肿,若出现则需进行一定抗炎消肿处理。随后根据患者情况,若患者创口愈合较快,则可在其术后7天即开始做一些基础训练,比如轻微活动脚掌,以促进其患肢血液循环,帮助其更快恢复。而一般情况下在患者术后14天左右,即可初次下床活动,而此时患者骨折未愈合,下床活动应主要以健康肢为主,以对患肢用力,造成2次伤害。待患者伤口基本愈合,检查发现其折骨线已基本消失,即可正式开始行走锻炼及负重锻炼,以恢复肌肉功能,促进患肢痊愈。在本院进行了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及康复治疗的患者,6个月后踝关节功能评分达优的患者有81例,达良的患者有24例,达可的患者有13例,仅有2例患者的踝关节功能评分为差,整体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且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少,仅有3例患者出现皮缘性坏死,无其它不良并发症。

综上所述,对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治疗,通过选择合理的手术日期,通过合理的手术方法,系统的术后康复治疗,可令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达到最佳。

猜你喜欢
踝关节患肢情况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08-22 07:42:36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主谓一致”的十种情况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天津护理(2016年3期)2016-12-01 05:39:59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新情况新举措
工会信息(2016年4期)2016-04-16 02:39:21
新情况新举措
工会信息(2016年1期)2016-04-16 02:38:49
特殊情况
小说月刊(2015年6期)2015-04-23 08:4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