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红,黄丽群
(龙州县人民医院,广西 崇左 532400)
脑出血(ICH))=是一种十分严重且常见的疾病。它的发病急且严重,且进展迅速。如果不在第一时间进行治疗,将对病患的生命安全造成十分严重的威胁。由于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不注重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再加上逐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ICH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而作为急救措施的首要步骤,高效的院前急救护理对于ICH病患来说尤为重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该病的病死率。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针对ICH病患使用全程优化护理的院前急救措施,效果良好,研究过程及研究结果如下。
将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出诊的80例ICH病患做成本次的研究对象,将2018年5月初~2018年11月初的40例病患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66.53±8.31)岁;将2018年11月初~2019年5月初的40名病患作成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67.08±8.45)岁。比较两组病患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给予对照组的ICH病患常规的急救护理。给予观察组的ICH病患院前急救的全程优化护理:(1)创建一个院前急救队。队中包含10名具有丰富经验的护理人员。(2)救护车优化。应该确保车内的各种药品完善,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司机应该熟悉地图,确保能够第一时间赶到抢救现场[1]。(3)优化急救过程。在救护车前往现场的时候,队中护理人员应该及时询问病患的状况,并且指导现场的人员适当的急救措施。(4)优化急救现场。护理人员要判断好病患的症状,状态,以及生命体征,从而准确判断病患病情,给予适当的护理,争取在几分钟内完成基本的急救,然后马上转移到救护车。(5)途中优化。在救护车返回医院的过程中与病患家属联系,告知病患病情,使病人家属有一定心理准备。优化医院抢救过程。(6)病患送至医院后,应立马开放抢救通道,减少对接时间,尽快将病患送至急救室,保证抢救的最佳时间。
(1)观察病患治疗14天后血肿量与血肿区域大小。(2)采用NIHSS评分,针对病患神经各项功能进行评比,分数低者表明其功能越完整[2]。(3)Barthel指数评价病患ADL,分数低者表明其自理能力欠缺[3]。(4)FMA评价病患运动功能,分数高者表明活动能力越好。(5)对两组病患的预后进行评价。如果病患的日常生活与常人无异,则记为良好。如果病患有轻度的残疾,但是仍能生理,则记为轻度残疾,如果病患残疾十分严重,导致其需要其他人的帮助才能生活,则记为重度残疾。昏迷记为植物生存。死亡则记为死亡。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数据采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病患护理前的血肿量与水肿区域大小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的观察组的血肿量及水肿区域大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患护理前的NIHSS评分、FM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的观察组的NIHSS评分相比对照组显著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和FMA评分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我们得到,观察组的预后较对照组而言明显提高(P<0.05)。
脑出血(ICH)是十分常见的疾病,它的发病率大约占据脑部疾病中的百分之二十左右,并且该病的病死率十分高。对ICH病患救治的第一环节是实施院前急救的护理,因此,高效的院前急救的护理是对ICH病患的首要保障。本次研究针对ICH病患使用全程优化护理的院前急救措施,与常规护理做对比,结果显示,在救治结束后,后者的血肿量比前者小,水肿区域也是如此,后者评分显著低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者预后优于前者。全程化护理相对于常规护理模式来说,是有十分明显的优势的。与传统模式做对比,我们发现优化后的模式,从出车前到急救的过程中再到返回医院各步无缝连接,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急救过程中浪费的时间,因此提高了ICH病患的治愈率。因此,全程化护理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善ICH病患的生活与他们的预后,具有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