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霞
小学数学中的练习课是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要内容的课型,数学练习课是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发展。要提高练习作业的效益,我们必须针对小学生的特点优化设计练习,才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课型之一,它以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形成解题技能技巧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它是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对于练习课进行专题研究就显得尤其重要。
在课堂上教师完成数学教学内容后,需要及时利用课堂剩余时间让小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练习,为的就是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巩固学习内容,深入了解数学公式、规律的用法。
一、注重课堂练习的层次性
在我们教学工作中经常发现:一些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天赋较高、反应较快,但每次测试成绩却并不突出。因此,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并不高。如果能调动其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有层次地进行课堂练习设计,无疑才能使课堂达到真正地有效教学。
课程标准提倡“人人参与有价值的练习,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练习,不同的人在练习中”,所以设计时要体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原则。如:《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时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第一,在得出长方形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后,马上请学生运用公式,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第二,运用得到的公式,让学生来解决“一块长方体的木块和一块正方体的木块,哪块木块的表面积大”的数学问题。第三,已知长方体的长、宽和表面积,求长方体的高;已知正方体的表面积,求一个面的面积等,既锻炼了他们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又强化了公式的运用。
对学生进行分层练习设计,有利于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使得每节课都可以堂堂清,40分钟的课堂真正做到有效教学。
二、注重课堂练习的生活化
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须植根于生活。”在實际生活中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任务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数学,善于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实用性和应用性,课堂练习的设计也是同样的道理,要把课本内容改变为带有时代和生活气息的练习题。要做到课堂练习生活化,使学生把数学知识成功地实践到生活中去,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前提就是要精心地设计课堂练习。
当数学与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生活化的练习题目,让学生知道了数学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数学课堂”与“生活数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将知识学以致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生活责任感。
三、注重课堂练习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兴趣是指人们在获取知识,探究某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因此《数学课程标准》提到:教材编写时,应采用多样的形式(如图片、游戏、卡通、表格、文字等),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那么对教师在平常的练习设计中,也应努力做到这一点,使自己所设计的练习不管是内容还是在呈现形式上都要丰富多彩。
如:把5g糖放入95g的水中,糖占水的百分之几;(2)把5g糖放入95g的水中,糖占糖水的百分之几。这两道题学生特别容易在(1)题中产生思维定势,用这种思维定势来解决第(2)题,所以在做此类练习时,尽可能地把两道题放一块做,让学生有明确地对比性,让学生辨认、判断和分析,通过在比较、分析中揭示它们的异同,加深认识,使知识达到内化的程度。
又比如:初步学习图形面积和周长时,学生对两个概念容易混淆,这时通过简单的“摆一摆”、“涂一涂、画一画”、“拼一拼”等实际操作活动,学生不仅知道了两个概念的不同,加强了概念的理解,还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
多样性和趣味性的练习让学生在不同的做题情境中,感受到做题的乐趣,变“要我练”为“我要练”。学生学习兴趣高,做题不仅速度快而且效率高,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所学知识。
四、注重课堂练习的思考性和拓展性
数学这一学科不仅仅单纯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与量的关系,更是为了训练学生的思维,课堂练习题的设计也是如此,让学生的练习的过程中无形中提高了思维能力。思考性的题目容易吸引学习的注意力,激发求解的欲望,设计练习题目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一题多解,转化思路;也可以让学生把老师的题目举一反三,一题多变,自己出一些相同类型的题目,多种方式的尝试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数学练习题目的设计要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如若题目太难,就会挫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因此设计题目时应该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做一些富有挑战性、拓展性的题目。如:一根长8米的长方体木块,把它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木块,表面积增加了32㎡,求原来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m³?学生在做此类题目时,一定要让学生画图来帮助理解,以此来引导学生思考,在独立思考后,由学生探索出结果:32㎡正好是长方体中间截开的两个横截面的面积,由此各小组内可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先求出一个横截面的面积32÷2=16(㎡),再利用长方体体积公式——底面积×高求出原来长方体的体积16×8=128(m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练习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还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的来说,把数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反映着生活的实际问题,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解决数学问题和生活中的问题,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数学的巨大魅力,亲近数学之情油然而生;多样性和趣味性的练习吸引学生的眼球,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带动学生情感,改变了“学生是练习的机器”数学现状;思考性和拓展性的练习激发学生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解题思路,激起求知的欲望,体会到数学的巨大魅力;教与学的及时反馈大大提高了练习的质量和数学课堂的实效。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这样做,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我们的数学课堂会变得日益丰富多彩,我们的孩子们也会变得乐学、爱学数学,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