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平
【摘要】为培养学生对自我的探索、评价及反思的能力,初中教师在课上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让课堂动起来’的原则,清晰地引导学生使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达到‘学会学习、懂得生活’的教育目的。但在教学实践与理念之间还存有一定的差距,在践行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们也产生了一些的困惑。因此,结合自身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并结合实习实践,本文对现阶段在初中数学课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进行了调査分析,并对相关问题提出了优化策略。
【关键词】个体差异;合作学习;创新意识
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初中数学课教学中实施存在的问题
1、一味追求热闹而忽略教材
"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拨了,学生学习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动。但现在当老师进入课堂,就像进了大型超市一样,已经没有过去那样的森严和安静,课堂上学生们不再规规矩矩。能见到热闹的活动气氛,却看不到孩子对教学内容的有效挖掘、对教材的深入思考。[1]长此以往,缺少了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和感悟,那么其他的一切活动必将没有意义。
2、过分强调个性而疏忽引导
当老师提出问题以后,课堂上立马就像炸开了锅,许多学生并没有举手回答的意识,张口就说,导致课堂混乱。而老师仍以笑脸相对,把这当做是学生个性张扬的表现,但课堂效果无法得到保障。
3、为了合作讨论而丢弃实效
在课堂讨论中,只要是讨论一开始,学生们便聚到一起,出现的只是为讨论而讨论。这就要求老师要结合教学的实际内容,选用具有实效的讨论形式。
二、"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在初中数學课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对于“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笔者根据自己的一些课改实验班教学经验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的自主能力、探究意识及创新精神,使他们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并收获学习的快乐,使感悟能力得到提升。
1、以"问题主线"法拓宽学生思维空间
将发现、生成及解决问题作为学习的主线,把知识变成问题,再经过教师引导,使学生在预习时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最后在课上解决和拓展问题。
(1)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部分老师为了践行新课改,有时干脆放置不管,让学生自己探究学习新课,一堂数学课就这样草草结束。学生只觉索然无味,也没有留下深刻印象,更不用说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首先教师需精心设置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情感与教材的氛围融为一体。比如在《对称轴》一课中,使全班同学在小组组长的带动下,找出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并说出他们的形状特点,老师可以作为任务打分评委,无需在课堂上不断输入。老师也不是完全不参与,而是在旁边观察每个小组的进展,有疑问及时帮助解决。
(2)巧妙追问,环环相扣
课堂设疑要有梯度,从易入难,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有效的课堂设疑应有层次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从而合理引导学生的思维。如学习数学《三角函数》一课,对于三角形,很多初中生都很熟悉,但函数属于新知识,学生不了解。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发现三边角与边的关系,再逐渐让他们总结出公式。
(3)老师在课堂上的设疑要能“激起千层细浪”,来实现课堂结构的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提高。一节数学课最能吸引学生、掀起课堂高潮的就是知识的迁移,如能对这一环节巧妙设计,就像向学生的思维之湖投入一颗石子,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学习效果。
2、"二度备课",做好课堂的适时引导
"二度备课"指的是教师运用自己的理解和风格对第一次备课的各个环节进行个性化修改,并依据自己在课堂上所获得的相关感受,形成完整的教学反思,并作出个性化修改意见。
(1)钻研教材,预设思路
教师势必要熟悉教材,对教材作出深度的钻研,可利用网络资源资料共享的优势,及时调整、整合学案,充分预估学生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做出相应的措施。
(2)完整的备课包括三方个面:课前的教学预案;课上对学生的相关学习情况的记录以及调整;教学结束后,对相关出现的情况的反思。而其中的精华部分是对教学活动过程的记录以及对出现的相关情况问题的调整、适应。有时候教师的设计意图与学生的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并不是协调,这时教师就要观察、了解、倾听,掌握学生的状态、情况,发现学生中富有创意的闪光点,进一步对课程目标、教学问题、教学流程等进行调整和优化。
(3)细化拓宽细化难点,拓宽思维
找寻课内切入点,结合课内与课外,渗透学科间的关联,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思维非常重要,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内容。
3.采用"课堂绩效评价表"提高小组的学习效率
(1)以赏识激励为主的评价理念
针对有些学生在数学课上怕动嘴、怕思考、不愿意与人交流合作的问题,教师就需要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同学,认真倾听观点和意见及小组的集体观念等方面都可以是正面鼓励的点。
(2)“课堂绩效评价表”的设置
(3)“课堂绩效评价表”的实施方案
如将班级学生分为九组,一组约六人,设立并选出自己的组名和组长,组内再根据学习情况编排成六个号码,使小组分配平均,让组间的竞争合作更有动力,一般以成绩作为分组的基础,进行小组打分。
三、小结
新课改,让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再是因循守旧,缩手缩脚;新课改,让数学课堂上应有的活力得到充分发挥。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我们要在成功经验进行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改革。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在探索中促进发展,让数学课堂成为我们老师和学生共同成长乐园。
[参考文献]
[1]高艳《合作学习的分类》研究与课堂应用初探。教育评论,2018年第5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