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育文
【摘要】在新课改大背景下的学校教育,要求立足学生本体,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主动发展,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但是,基于学生个性差异的客观存在,部分后进生的转化和成长也需引起教师重视。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尊重教育,通过尊重重塑学生的自信,来帮助他们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后进生;初中生;尊重;自信
后进生是学校教育中客观存在的一个学生群体。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他们给班级管理、学科教学成效、整体教育成效等带来一定的影响。后进生普遍具有缺乏学习激情,学习成绩落后、缺乏自信,思想意识薄弱,甚至还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等特点。其中,缺乏自信甚至带有自卑心理是导致他们对自己的思想、行为和表现等缺乏正确认识的根源,也是他们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落后或受阻的主要原因。因此,以尊重激发自信,敲开后进生的内心,是促进其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基础。美国著名教育家爱默生指出,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同样的,美国学者布吉尼教授在关于处理人际交往活动中也提出以尊重为核心的3A原则理论,即Accept(接受)、Attention(重视)、Admire(赞赏)。受其启发,笔者认为,尊重是实施教育的前提,也是激发与重塑后进生自信,敲开其内心,促进其发展的关键。
一、尊重人格,激发生命自信
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高峰期的初中生,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自尊心日渐增强,同时高度关注自身的需求,想要满足需求的意愿也更加强烈,尤其渴望被理解、被尊重。在对诸多后进生的观察了解中发现,他们在人格和自尊方面的需求表现更为强烈。由于学习、思想、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落后或偏差,常常使他们在情绪上感到信心丧失,在思想上自觉不如人,在行动人懈怠甚至自甘堕落。教师要对其进行转化教育,就必须要找准切入口——尊重学生人格。
良好的人格是学生健康成长、奋发向上的本能,是潜藏在学生生命中的巨大能量。尊重学生的人格,就是要将学生视作独立的生命个体,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的自我意识获得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从而打开其心门,激发其生命中潜藏的自信能量,使其积极、从容地学习、生活以及交往。
二、尊重差异,促进自我发展自信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差异是必然存在的。教师要承认并尊重学生个体在性格、学习、思想意识以及行为习惯上的差异,以宽容的心态去面对学生的差异,找准学生发展的触发点,采取恰当的教育策略,帮助学生建立发展自我的自信。
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不公正的教育的最壞表现是用一个模式、毫无区别的态度去对待所有的儿童。因此,教育不是为了消灭差异,而是要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使学生获得公平、平等的待遇。对于后进生而言,教师要尊重他们在学习认知、道德品质、思想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的落后或者偏差等差异,真诚地帮助他们找出导致差异的原因,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在实施转化教育过程中,要以发展后进生的特长、增强自我发展自信为目标,培养后进生迎难而上、不畏挫折、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让他们真正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建立起自我发展的自信,最终实现在已有基础上的发展、提高、飞跃。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教育中教师要善于分辨哪些差异是可以利用的,哪些差异是可以通过教育改变的。教师要用艺术家的眼光去研究后进生,将其视作一根可塑之“材”,精心雕刻,帮助学生成长、发展成为一件有价值的艺术品。
三、尊重参与权,培养责任自信
新课标提倡通过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人自带的群体属性决定人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集体和社会。因此,对后进生的转化教育,还应结合集体活动来进行,鼓励并尊重他们的参与权,让他们在活动中承担一定的任务,通过完成任务来培养勇于担当的品格,塑造责任自信,促进自我成长。
例如,在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时,一方面让后进生自主选择合作伙伴,承担与其能力相匹配的任务;另一方面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注重对后进生的帮助与引导,耐心、静心倾听他们的想法,给他们创造一定的表达和表现空间;再者教师要对后进生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或肯定,使后进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能够感受到被尊重,并体验到一定的成就感,后进生的自信心也就会油然而生了。
再如,教师在对后进生的能力进行全面了解与评估之后,选取他们擅长的方面,如在同学中有较强的号召力,擅长体育项目或者擅长音乐舞蹈等,以商量的语气征求他们的意见,将他们争取进入到班级管理或者班级活动组织者行列中。这不仅充分尊重后进生对班集体管理或活动的参与权,还能让他们在承担组织者或管理者角色的过程中激发勇于担当意识,在活动过程中收获责任自信和成就感,激发更强的自我进取意识,逐步转入到“先进生”的行列当中。
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教师要尽力创造机会或者条件让后进生参与到教学活动、班级管理、班级活动等环节中,尊重他们的参与权,培养他们的责任自信。
四、尊重交流欲,激发社交自信
人类社会这张大网是由许许多多的人组成,每一个人犹如网上的结点,人和人之间必须发生联系,才能形成结点形成网,否则每一个人都是一座孤岛,而联系的实质就是交流。有部分后进生会因为日常与人的有效交流频率低、难以被理解而将自己压抑或封闭起来,这种交流上的障碍可能会带来社交焦虑甚至社交自卑。针对这类学生,教师在开展转化教育时还要充分尊重他们的交流欲望,在基于对他们熟悉的基础之上,以其乐于接受的沟通方式进行有效交流,交流过程中做到不急于否定、不打断、不追问、不粗暴;还要以他们的视角去看待他们所经历的一切,并接纳他们在思想行为上的表现,了解此刻他们存在的状态,真诚地尊重他们的交流欲。这种有效的交流,既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有效信息,又能让学生交流需求得到满足,激发社交兴致,增强社交自信。
我国著名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曾说:“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对于怯于社交的这类后进生而言,他们的心理适应受环境与社会等关系的影响更明显,与他们交流的意义就更为重要了。尊重交流能够使人际关系变得融洽和谐,在后进生的转化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不难发现,后进生的某个建议得到学生和老师的赞许、某个特长获得大家的肯定、某次作业或活动得到肯定,甚至教师的一个肯定眼神、期待目光、赞许目光,都可能会在他们的脑海里刻下一道印,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这些有声或无声的交流,有助于激起他们的社交勇气,让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更加有自信。
五、结语
与一般学生相比,后进生的内心对接受、重视和赞赏的渴望更加强烈,他们身上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渴望进步。因此,对他们实施转化教育时,教师要注重采用尊重教育,以尊重为钥匙,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差异、尊重他们的参与权、尊重他们的交流欲,激发他们内心的斗志,重塑他们的自信,敲开他们的心灵之门。
参考文献:
[1]袁仕群.为后进生架设一座心灵的桥梁[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8 (8).
[2]隆新军.赏识教育对后进生转化的影响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
[3]陈锦燕.让尊重和关爱成为后进生转化的催化剂[J].师道,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