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里面攻打出来”:讲授思想史的合理路径

2020-12-07 06:10鲁东海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女性观李贽思想史

[关键词]思想史,李贽,童心说,女性观,人物与时代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20)21-0034-07

柯林伍德曾经断言: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从某种意义而言,历史教学的本质就是讲好人的故事与思想。李贽作为明朝极具个性的思想家,是历史教科书必须叙写的重要人物。李贽在评点历史人物时对女性发表过不少意见,后来在现实生活中,与几个想要研习佛理的女性有所交往,也说过一些话,都具可分析的典型性,是李贽思想史教学的有利资源。李贽反对传统伦理对女性的歧视与贬抑,认为女性中不乏杰出分子,她们应该拥有某些权利。但是,教学中如果機械地从“存在决定意识”的原理出发,由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等史实,直接认定李贽追求男女平等和妇女解放,表面上看似乎没什么问题,实际缺乏动态感和生成性,也很容易把学生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带偏。

个性、社会、思想是哲学层面思考人性的三个维度,它们无论在共时性还是历时性上,都是变动不居和相互影响的。一次与友人论文时,李贽曾说:“凡人作文,皆从外边攻进里去;我为文章,只就里面攻打出来,就他城池,食他粮草,统率他兵马,直冲横撞,搅得他粉碎。”①本文拟借用李贽的“为文之道”,从其“童心说”入手,研究其个性特征、生活历程及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引导学生由内而外地观察和理解他的女性言论,进而正确掌握唯物史观的方法论。

一、“童心说”:找到李贽精神世界的密钥

首先以教材为起点进行阅读:

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认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儒家经典也不是“万世至论”。他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以此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②

学生对“童心说”不易理解,需要教师以问题引领、分解:

教材认为“童心说”在李贽的思想体系中居于什么地位?

这对于学习者理解李贽思想有什么意义?

李贽以“童心”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以“童心”反对封建统治者的虚伪与欺诈,大胆指斥儒学经典就是与“童心说”相对立的伪道学。可见,“童心说”是李贽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也是其个性的基本特征,它贯穿于李贽整个生命实践中。③学习者发现这一点,就找到了走进李贽精神世界的密钥。

李贽曾与在朝官员耿定向进行了长达十年的论战。耿定向于万历十四年(1585年)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称李贽“以妄乱真、教坏毒世”,是个“纵情任欲”的人。李贽得知情况后,就此反驳,写成千古名文《童心说》,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这是《童心说》的大致写作背景,也是学生理解的前提,需先明确,再选择其中部分文字让学生阅读:

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其人既假,则无所不假矣……方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六经、《语》《孟》,非其史官过为褒崇之词,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又不然,则其迂阔门徒、懵懂弟子,记忆师说,有头无尾,得后遗前,随其所见,笔之于书。后学不察,便谓出自圣人之口也,决定目之为经矣,孰知其大半非圣人之言乎?纵出自圣人,要亦有为而发,不过因病发药,随时处方,以救此一等懵懂弟子,迂阔门徒云耳。①

李贽率真的性格于此段体现得非常清楚,借此,可引导学生概括李贽“童心说”的基本内容与特征。

在朝官员耿定向维护封建伦理,李贽胆敢与之唱对台戏,甚至直接向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即儒家经典开火,否定其本身的权威性。以当时的社会环境判断,李贽确实属于异端之徒。尽管已至耳顺之年,李贽顺从“童心”引领,依然尽情地绽放了“狂放”与“率真”的性格品质。

李贽约自40岁开始从“奔波生计”到“折节向学”转变,由阳明心学进入学术的堂奥。李贽接受了心学的基本观点,既把“心”看成是宇宙的本原,也把“心”当作思考的路径,认为弄通心之本体,则一通百通。后来又深入探究佛学,研读老庄,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心学体系,至写作《童心说》时,思想已臻于丰富和成熟。其“童心说”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童心即“最初一念之本心”。儒、释、道三家对“最初”,即“人之初”的解释并不一致,李贽偏向于佛家,为“父母未生前”。李贽认为“童心”的基本状态就是佛教所谓的“空”“净”,与之相对立应是“父母生之后”的闻见道理,就是所谓的“染”,它破坏了“最初”的自然状态。

童心即“真心”,做人必须做“真人”。庄子《大宗师》用三千言谈“真人”,李贽特别欣赏这一篇,做了三千余言的注解。②李贽虽然也谈禅论道,但是坚决反对空谈心性。李贽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观察到的就是“人性本私”,“如好货,如好色,如勤学,如进取,如多积金宝,如多买田宅为子孙谋,博求风水为儿孙福荫”。③庄子主张道法自然,认为儒家所谓的仁义道德不合乎自然本性,所以,李贽每每论及人的本性时,多以“真人”为标准,批判儒家以仁害性,指责理学家假模假样,口是心非。

童心即“直心而动”,率性而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李贽强调顺从人的自然本性。他所希望的社会状态是:“各人各自有过活的物件。以酒为乐者,以酒为生,如某是也。以色为乐者,以色为命,如某是也。至如种种,或以博弈,或以妻子,或以功业,或以文章,或以宝贵,随其一件,皆可度日。”④总之,任何人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口里说什么就做什么,一切都遵照内心的召唤,实现精神的绝对“自由”与“快乐”。

李贽的“童心说”以“童心”(即“本心”)为基础,以“真心”为内核,以“直心”为表现,三者互为条件,互相补充,构成为一个整体,在内为李贽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在外为李贽的性格面貌,深深地影响着李贽女性观的水准与性质。

二、“走进去”:体会李贽的生存境遇

(一)寻找“胜己之友”,为书中奇女子歌唱

李贽是一个真性情、有良知、有魅力的思想家。传统伦理对女子基本态度是贬抑的,李贽却为武则天、杨玉环、卓文君等女子翻了案,纠正了所谓的“牝鸡司晨”“女子祸水”“淫奔”等偏见。李贽对于能力和才学出众的女性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称她们是“真男子”,甚至“男子不如”。让学生先阅读两段李贽关于历史女性的评论文字:

李贽于《藏书》说,武则天“胜高宗十倍、中宗万倍矣”,①“试观近古之王,有知人如武氏者乎?亦有专以爱养人才为心、安民为念如武氏者乎?此固不能逃于万世之公鉴矣”。②讲到安史之乱的发生时,认为主要原因不在杨贵妃而在唐玄宗本人:“亲平韦氏,身见色荒,父子兄弟,日夕忧危,而旋自蹈之。玄宗之罪,可胜诛哉!”③提到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私奔之事时,又认为“当大喜,何耻为?”“正获身,非夫身”,“归凤求凰,安可诬也!”④

在《初潭集》卷2“才识”“言语”“文学”中,李贽表彰了80余位女性。“才识”篇后评语说:“此二十五位夫人,才智过人,识见绝甚,中间信有可为干城腹心之托者”,大胆地称赞她们“是真男子!”“男子不如也!”⑤

辅以问题引领:

说出对文字阅读的初步感受,概括李贽的女性观。可否直接认定李贽提倡男女平等和妇女解放?

当然,直接从材料文字看,还不足以判断李贽具有追求男女平等和妇女解放的思想观念。再设问:

李贽为什么如此关注和高评女性呢?

将学生胃口调上来后,教师介绍李贽当时的具体生活情形。

李贄致仕云南姚安迁居湖北黄安之时,正是精神上的一个苦闷期。李贽下了大决心弃官来到黄安耿家,本想一边教授耿家子弟,一边与精通禅机的好友耿定理谈佛论道,遗憾的是耿定理不久去世。因教育观念的重大差异,李贽与耿定理的哥哥耿定向发生了矛盾冲突,并引发了一场持久的思想论战。李贽发现黄安其实是个理学中心,士大夫汲汲于功名,不但没有学佛的环境,即使想结交几个在世的英雄豪杰也极其困难,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个替代的方法:读史书,寻找“胜己之友”。万历九年,李贽在给挚友焦竑的信中说:“山中寂寞无侣,时时取史册披阅,得与其人会觌,亦自快乐,非谓有志于博学宏词科也……自古至今多少冤屈,谁与辨雪!故读史时,真如与千百万人作对敌。”⑥在这封信中,李贽诉说打发时光获得快乐的方法,同时也表达了为“辨雪冤屈”,要“与千万人作对”的求真的历史观。

《藏书》是李贽最重要的史评著作,到万历十四年就差不多完成了初稿,在卷63、64《亲臣传》中品评了31位女性。迁居麻城龙湖后,李贽又把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和焦竑的《焦氏类林》两本书重新分类编辑,批点评论,定名为《初潭集》,于万历十七年出版。李贽读史时发现“魏晋诸人标致殊甚,一经秽笔,反不标致。真英雄子,画作疲软汉矣;真风流名世,画作俗士;真啖名不济事客,画作褒衣大冠,以堂堂巍巍自负”,这就激发了其求真的思维品质,“哪怕与千万人作对”,也要推翻传统定论,包括把那些被贬抑的女性,都翻过来,“以其是非堪为前人出气”。⑦李贽凭一双慧[,确实发现了不少奇女子。

听完上述介绍,学生应该能够感受到,李贽在史评中为优秀的女性高唱赞歌,是“童心说”下率真个性作用的结果,直接动机在于为苦闷的生活寻找自由与快乐。讲至此处,教师进一步点明李贽女性观的缺陷:李贽虽然高评武则天,但还是跳不出“圣主明君”的历史窠臼;赞赏卫敬瑜妻子王氏是“义感禽鸟”⑧的节妇,还是在旧伦理中为女性歌唱;强调女性“须早证无生之乐,庶不负卓老编辑《夫妇》之本意云”,⑨实际上无法为妇女解放找到正确的道路。

(二)依从“直心而动”,为女子学道权辩护

李贽融通儒释道,在麻城龙湖开坛讲学,吸引了众多善男信女,其中有澹然、自信等女性。李贽对澹然最为欣赏,互相以师相称。有人告诫他说:“妇人见短,不堪学道”,李贽于万历二十一年以《答以女人学道为见短书》一文进行回应。这是李贽为现实社会中女子直接发声的主要文章:

诚然哉!诚然哉!夫妇人不出阃域,而男子则桑弧蓬矢以射四方,见有长短,不待言也……余窃谓欲论见之长短者当如此,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设使女人其身而男子其见,乐闻正论而知俗语之不足听,乐学出世而知浮世之不足恋,则恐当世男子视之,皆当羞愧流汗,不敢出声矣……自今观之,邑姜以一妇人而足九人之数,不妨其与周、召、太公之流并列为十乱;文母以一圣女而正《二南》之《风》,不嫌其与散宜生、太颠之辈并称为四友……夫薛涛,蜀产也,元微之闻之,故求出使西川,与之相见……况持黄面老子之道以行游斯世,苟得出世之人,有不心服者乎?未之有也。①

设问:

李贽认同“妇人见短”的观点吗?

他对“妇人不堪学道”的观点是怎样反驳的?

李贽首先认同了“妇人见短”的观点,但是,其原因在于“妇人不出阃域”。李贽以朴素的唯物主义观念,把矛头指向了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再一次表现狂放的个性和求真的思维品质。但是,李贽并不同意“妇人不堪学道”的观点。既然社会阅历决定了人的见识,则不可以说所有的女子见识都短,所有的男子见识都长。历史上邑姜、文母等都是光彩照人的卓越女性,她们和其他男性功臣一道辅佐君王成就伟业,现在[前的澹然等几位女子,“乐闻正论”“乐学出世”,见识很了不起,当然也有学道的权利。唐朝大诗人元稹为追慕女诗人薛涛的才情,特地向朝廷要求去蜀地做官,最后李贽借历史故事为自己与女性的交往权做了辩护。

李贽的狂放到此并没有止步,于万历二十三年还将自己与几位女徒的信函结集成《观音问》公开发表。湖北地方士绅诬称李贽“宣淫败俗”“大坏风化”,并大肆扬言要将其逐出麻城。万历二十四年,李贽在给朋友的信件中勇敢的表示:

心上无邪,身上无非,形上无垢,影上无尘……是以堂堂之阵,正正之旗,日与世交战而不败者,正兵在我故也……此间澹然固奇,善因、明因等又奇,真出世丈夫也。男女混杂之揭,将谁欺,欺天乎?……山居野处,鹿豕犹以为嬉,而况人乎?此而不容,无地可容此身矣。②

设问:

李贽的出发点是维护女性的社会权利吗?

如何看待他与女性的交往?

回答上述问题需要继续拿“童心说”这把钥匙引导学生来思考。

按照李贽自己的说法,他渴望与优秀女性的精神交往,勇敢地表示“正兵在我”。面对地方士绅的污蔑,他表现出男性的责任与刚强,勇敢地为自己的几个女徒正名,维护她们的声誉和学道的利权。但是仅限于此,不宜将其泛化到维护社会所有的女性和女性所有的社会权利。

教师可再适当补充一些李贽与女性交往的材料。

李贽在麻城龙湖寺定居下来,把夫人遣返福建老家,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获得了更多的自由。李贽在这段时间的行事,完全顺从自己“不必矫情,不必逆性,不必昧心,不必抑志,直心而动”的性格。③一位寡妇常来院中送茶馈果,后来李贽知道其在家族中所受到的欺压,居然不顾僧俗界限和男女禁忌,带领众人上门“代伸冤屈”。在朋友以所谓“禅机”帮助李贽遮掩“入嫠妇之室”一事时,他却明确宣称“皆真正行事,非禅也”;至于授业女徒,李贽表示“自取快乐,非机也”。①李贽的历史观与人生观互为基础,互相促进。求学论道是李贽的终生追求,在现实世界中难求同道者,曾经向史书中探求,现在居然亲身碰到了曾经讴歌的“真男子”,当然感到欣慰,加倍珍惜。所以,他曾耐心地指导文化水平较低的澄然,鼓励她说:“认不得字胜似认得字,何必认得字也?只要成佛,莫问认得与否”,开导自信说:“既自信,如何又说放不下?既放不下,如何又说自信也?试问自信者是信个甚么?放不下者又是放不下个甚么?”②澹然出生于仕宦之家,喜好读书,识见卓越,超凡脱俗,正是李贽所谓的可以说法的“上上人”。③

最后,在介绍上述种种事实的基础上,教师向学生呈现明确的结论:李贽与几位女性的交往主要还是因为相互心灵的契合,看起来是维护她们的学道权,实质上还是维护个人的自由与权利。

三、“攻出来”:理解李贽与时代的相互影响

李贽的女性观是在其个人性格的影响下,在实际的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但是,从根本上讲还是由时代大环境决定的:

万历二十七年《藏书》出版,焦竑作序曰:“听其言泠泠然,尘土俱尽。而实本人情,切物理,一一当实不虚……若蛟龙之兴云雨,雷电皆至,霮■百里,即震惊者不无而卒赖其用,岂区区露细巧媚世好而足哉!先生之言,何以异是!总之众人之疑,不胜贤豪者之信;疑者之恍忽,不胜信者之坚决。余知先生之书当必传,久之,学者复耳熟于先生之书,且以为衡鉴,且以为蓍龟,余又知后之学者当无疑。”④

设问:

简要解释焦竑的这段话,然后结合明朝中后期有关史实,证明焦竑所谓“本人情,切物理”的观点。

焦竑认为李贽的话乍听起来,显得不媚时俗,异端骇人,但其实顺应人情,切准事理,坚信当代社会贤豪和后世学者一定会理解并接受他。公安派文学家袁宏道就曾说:“幸床头有《焚书》一部,愁可以破颜,病可以健脾,昏可以醒[,甚得力。”⑤尽管当时官方禁止印刻和傳播李贽的著作,但即使至清乾隆年间编撰《四库全书》时,仍从民间大量收集了李贽的作品。这些史实客观上证明了焦竑的“本人情”观点。

李贽的思想究竟切合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物理”呢?教师接下来可继续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理解焦竑的观点。

明朝中后期,南方地区私营工商业经济获得了一定发展,安贫乐道的心态有所开放,求富享乐的观念日益滋长。李贽说:“天下之民,各遂其生,各获其所愿有”,“好恶从民之所欲,而不以己之欲,是之谓‘礼”,⑥意思就是希望执政者顺应商品经济发展,扩大社会自由。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女性在社会分工中的重要性有所显现,所以,李贽称赞西晋女子李络秀时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⑦

作为官方统治哲学的理学极度压抑人性,士大夫中“言不顾行,行不顾言”⑧的“假人”越来越多,“真人”却越来越少,导致明朝政治越来越坏。李贽尤其痛恨压抑女性的封建道德,明确表达了对历史上所谓“节妇烈女”的同情:“如卓老所夸羡以为非真男子不能至者,其有生之苦成何如也!”⑨因而,在现实世界中遇到一些优秀女性时,李贽也就忘记了社会既有的“男女授受不亲”的规则,勇敢地与她们交流,并努力地维护她们的某些权利。

晚明追求“真情”,反对“假理”的社会习气,在《金瓶梅》《三言两拍》《牡丹亭》等流行的文艺作品中也有反映。汤显祖特别反对假道学,认为“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把情与理对立起来,尊情而抑理。公安派文学也主张崇尚“自然灵气”,反对模拟因循。李贽与袁宏道、汤显祖等人均有往来,受到他们很大的影响。李贽在阐发文学观时大胆地宣称:“声色之来,发于情性,由乎自然……非情性之外复有礼义之可止也。”①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②李贽的女性言论当然会受到时代的客观影响,也是对时代的积极回应。教师宜以马克思的话对上面问题做一总结。但是人与时代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绝不是机械的决定关系,因而,还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如下四个问题:

其一,既要看到时代的局部变化,又要看到时代的整体面貌。明朝中后期社会正发生着较为显著的变化,但自然经济和专制制度的基础没有改变,程朱理学作为官方哲学的地位是无可撼动的。加之李贽自幼阅读儒家经书,想完全摆脱儒学思想是很难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李贽对女性的认识水平从根本上说,还是由时代整体面貌来决定。李贽感受到商品经济给社会所带来的冲击,内心里渴望自由与快乐,因而,在读书和生活中尊重女性,但是还是无法上升到追求普遍的男女平等和妇女解放的高度。

其二,既要观察时代的变化,又要观察个人的实际状况。李贽辞官后物质生活并不能得到正常的保证,主要靠那些士绅朋友的接济。李贽主要生活在自我的精神世界中,他与底层百姓和社会经济生活并没有直接的互动关系。既然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也就难以代表新兴的阶级,也产生不了完全跳脱时代的新的思想体系。李贽曾说自己“虽落发为僧,而实儒也”,③也就是说,即使形象变了,思维观念与表达方式难以改变。所以,准确地说,李贽关于女性的有关言行,只是特立独行文人所表现的“狂放”与“率真”,主要目的还是追求个人的独立人格和精神快乐。

其三,既要考虑个人的需求,又要考虑社会关系的伦理。李贽自幼性格独立,读书好思考,成年后无论做官还是做人均不喜欢依附于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阅读思考中,李贽形成了个性独特的“童心说”。其学说代表了阳明学的“极左”一路,反映了明清时期社会世俗化的思潮。理学思想有压抑人性的一面,但也有维护社会秩序的一面,任何时代的社会生活,都需要秩序和自由结合,所以,既要肯定李贽思想有争取人性自由的一面,但也不能简单地认为耿定向等理学家的思想都是虚伪的,应该辩证地认识。

其四,既要明白历史对李贽的影响,又要明白李贽对历史的作用。每个历史阶段和历史事变中的主要人物,既是历史剧的“剧作者”,又是“剧中人”。④李贽作为“剧中人”,既受到时代“剧本”的影响,又由于特立独行的个性品质和果决的战斗精神,使自己成为影响历史发展的著名“剧作者”。李贽通过志同道合的朋友圈,广泛地传播了自己的“童心说”,更通过不断被烧,又不断被印刻的书籍,滋养了明清乃至中国近代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绵长持久地冲击着封建社会的旧伦理,推动着社会启蒙和妇女解放。

四、结论

唯物史观既是正确的世界观,也是科学的方法论,既是学生需要形成的核心素养,也是历史教学的指导原则。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认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患了某种贫血症,存在着“人学”的空场。这种指责有具体的时代背景,不过,对于历史课堂中思想史教学而言,倒是可以看成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更实实在在地关注“思想里的人”。由此,对于思想史的教学笔者认为应该遵从下列路径(图1):

第一步:让思想与人联结。“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①“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起始概念和核心命题。李贽的人生阅历丰富,思想观念复杂,当我们引导学生学习其思想时,一定不能死记李贽的观点,而把思想之“人”弄丢了。“童心说”是李贽特别个性化的表达,抓住了这个概念,学生就容易把有关观点与他这个人形成联结,进而产生丰富的想象和思考。

第二步:了解人的具体生活。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是有“规则”的,人们在语言讨论中,谈论的是时空中的语言现象,而不是某种非时空的虚幻。②是的,人总是生活在由小到大的各个社会圈层和具体的时空中,每个人都以自己独有的个性与他人发生互动关系,进而慢慢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依此,教师需要适度拓展,介绍李贽在湖北黄麻地区的生活变迁及人际关系,努力使学生明白,李贽的异端言论主要还是在于顺从自由个性的呼唤,目的是追求个人明心见性和空灵自在的生活。

第三步:研究人的整体环境。“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③唯物史观认为,从根本上说人的一切思想观念都是由既有历史与社会条件决定的,就好比任何人都不可能“用自己的手拔着头发,要离开地球”。④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有重大发展,并且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社会风气,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从总体上看,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自然经济,儒家思想伦理統治着整个社会,所以,在教学时既要让学生明白李贽对于自由平等的精神诉求,又要观照到社会整体发展水平对李贽思想的制约作用。

第四步:掌握“完整的人”。只有全面的掌握人,才能真正理解人的思想。黄仁宇先生曾指出:“李贽的难言之隐在于他强烈地抨击了这些人物以后,他还是不得不依赖这些抨击者的接济而生活。”⑤教师需要向学生完整地呈现社会面貌,同时还要点明李贽个人的经济生活,基于此,引导学生理解:李贽虽然深刻批判正统思想及其信奉人——以耿定向为代表的封建士大夫,但最终还是逃不脱他们,这就是时代与阶级的局限。

恩格斯曾经严厉的告诫过一些人:“如果不把唯物主义方法当做研究历史的指南,而把它当做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剪裁各种历史事实,那么它就会转变为自己的对立物。”⑥确实,李贽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如何讲授他的思想,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由内而外的全面了解,研究思想家的个性特征、生命历程及其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

(说明:本文写作过程中,夏辉辉、马燕二位老师给予了有益的建议,特表感谢!)

【作者简介】鲁东海,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高中历史教师,扬州大学历史教育与教材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雅贞】

猜你喜欢
女性观李贽思想史
李贽的自由
漫话李贽
李贽与大同不了情
李贽辞官的心路历程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女性观与性别意识之思想根源比较
新“法家三期说”的理论阐述
浅析泉镜花的文学作品中女性观与恋爱观
书讯《百年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出版
论经济思想史对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影响
在场的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