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萍
【摘 要】音乐的情感表达是音乐表演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声乐作品是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对小学中高年级的教学活动来说,教师不仅要注重演唱中培养学生对作品情感的表达能力,同时要注重通过系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来提升学生的作品理解能力。笔者经过长期的思考和实践,以抓住音乐的旋律、歌词、节拍、音色、强弱、和声这六大要素来进行演唱情感的培养与表达,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音乐;要素;演唱;情感
一、为什么要注重小学高年级的歌唱情感培养
(一)歌唱情感表达教学的重要性
声乐作品是音乐情感表达最具代表性的门类,而小学音乐教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少年儿童走进音乐艺术殿堂,抒发情怀、陶冶情操,理解真善美的重要学习活动。如果一首音乐作品在表演时缺乏情感,即便能准确地唱出旋律,那也不能充分展现作品的内容和内涵。因此,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师应当在教学中科学系统地开展相关教学活动,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音乐教学的目的。
(二)小学高年级是开展歌唱情感表达教学的黄金期
小学高年级学生年龄大多在10~12周岁,这个阶段的学生从嗓音的基本条件、歌唱气息的充沛度到对音乐的理解能力都已经达到了基本要求。而在这个时期进行音乐和歌唱的情感表达能力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打下人文情怀的基石,同时也为学生一生的音乐素养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通过思考来总结和设计出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音乐艺术的认知,使音乐艺术在他们未来的人生中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而通过音乐的六大要素来进行声乐情感表达的培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二、声乐艺术六大要素激发学生歌唱情感的基本教学方法
(一)把握歌曲旋律线条
旋律是声乐作品的主体部分,也是歌唱的主要内容。在歌唱中对旋律线条的准确表达是学生音乐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抒发情感的基础。教师可以一边进行旋律教学,一边带领学生通过眼睛看、动手划旋律线的方法,帮助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方式,从对歌曲旋律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更准确地表达歌唱情感。
(二)解读歌曲歌词内涵
声乐作品和其他音乐门类不同,其自身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声乐作品建立在人类歌唱能力的基础上,并结合相对应的歌词,从而使其内容表现与情感表达具有其他音乐门类无法比拟的准确性和优势。因此,在学生学习一首新的声乐作品之前,教师应帮助其了解作品背景及歌词大意。
(三)掌握歌曲音乐节拍
节拍是音乐跳动的脉搏,它从头至尾规律地维系着音乐的发展,从而为音乐的流动性带来强劲的律动感和推动力。例如,3/8拍的节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整个音乐如一首优美欢快的圆舞曲,悦动而活泼,学生似乎可以在音乐中翩翩起舞,音乐的整体感觉便瞬间烘托出来,音乐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也得到很大程度的加深。
(四)控制歌唱情感音色
由于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进入青春期,因此在音色上,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展现出少年儿童自身声音的纯净、自然、音域较高等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打哈气、开怀大笑、学小狗叫等方法,找到自己好的音色并持续练习。经过一段时期的练习,音色质量的提升会十分有助于歌唱情感表达水准的提高。
(五)处理歌曲强弱变化
在演唱、演奏等音乐二度创作活动中,强弱的对比和控制是表达音乐思想内涵的重要途径,也是少年儿童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表现自身音乐理解的重要途径。强弱表达的准确性关键在于对音乐的准确理解。第一,对歌词进行讲解和分析,可以使学生掌握歌曲要表达的内容和主题思想,同时在脑海中形成基本的画面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理解进行歌唱的强弱处理,以实现充分且符合音乐内涵的情感表达。第二,通过对歌曲旋律走向的分析,来实现符合音乐强弱规律的情感表达,如上行渐强下行渐弱等。
(六)认识歌曲和声结构
作为音乐的重要组成元素,和声是音乐的生命力。对处于少年儿童时期的小学生来讲,充分了解并理解和声还有较大的困难。因此,音乐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地认知和声,使其能充分地感受和声之美。
三、教学实例——《水乡歌儿多》
作品《水乡歌儿多》选自苏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为三段歌词,是一首结构清晰简洁、情绪欢快的作品。
(一)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重点
大纲要求:(1)能用声断气连的演唱方法唱出《水乡歌儿多》欢快优美的音乐情趣。(2)能通过演唱和律动感受3/8拍的韵律,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优美旋律和江南悠扬婉转的水乡意境。
教学重点:(1)使学生产生对江南水乡之美和自然之美的情感意識。(2)能通过演唱和律动感受3/8拍的韵律,并通过学习,使学生准确演唱作品中的节奏、装饰音与休止符来帮助他们充分表达情感。
(二)作品歌唱情感表达的教学设计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录音和相关水乡的视频资料来帮助学生形成对作品的初步认识并简单掌握曲调,然后便可以进入详细的学习与情感表达教学环节。其可通过声乐艺术的六要素简单分为以下部分。
1.旋律
这是一首悠扬欢快的歌曲,因而教师应当在示范和旋律的教学中突出这些特点,并用情绪饱满轻松的语言引导学生融入作品意境。例如,第一小节属于这首作品最典型的节奏和律动,不仅情绪欢快,且容易让听众形成印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唱准节奏,体现出跳跃性,还需要学生能唱准连音部分。这也是声断气连演唱方法的特点,歌声的效果连绵悠扬,但每一个音符却似乎都有跳动独立的感觉,如白居易《琵琶行》中“大珠小珠落玉盘”境界之美。
2.歌词
从歌词中我们能看出来,这是具有很强浪漫情怀和民歌韵味的歌曲。教师可以用语言引导:“在一个艳阳风光的清晨,波光粼粼的广阔湖面上荷花盛开,碧水连天,勤劳的渔民们唱着悠扬动人的渔歌,撒开渔网开始一天的劳作。一蒌篓、一网网的鱼虾也承载着渔民心中的喜悦。在这样美丽而充满生机的画面中,学生背着书包和鸟儿一同高唱着歌走在上学的路上,展现了一幅谐趣欢乐的画面。”
3.节拍
3/8拍通常是较为欢快且律动感较强的节拍。在演唱之前,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强化对3/8拍的音响效果以及强弱变化的感受,这也让《水乡歌儿多》轻快悠扬的风格通过3/8拍得到很好的展现。教师再继续进行教学引导,让学生思考:应当在心里与谁共舞呢?应当与山水共舞,与心中的快乐共舞。从作品一开始让学生把握这种情绪和风格,有利于使学生的情感充分沉浸在音乐作品当中,增强歌唱的感染力。
4.音色
作品演唱的音色方面和之前阐述的一样,要求学生用自然放松的嗓音进行歌唱,这样更加符合作品欢快悠扬的民歌风。因此,在学生初步学习并尝试演唱作品之前,笔者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想象,想象自己置身于美丽的湖水青山之间,一曲山歌将荷花渔船与湖水相连,将湖水青山与人相连。在演唱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歌声中融入呼唤的感觉。这种呼唤深情却又潇洒豪放,与自然融为一体。在呼唤的同时,气息也能自然地得到应用,情感表达效果和音乐的感染力也会增强。
5.強弱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音乐作品相对比较简单,因此强弱变化不宜过于频繁,而是应当根据音乐的推进和内容的变化自然进行强弱变化,使作品的风格直观鲜明。例如,音乐每段的开始部分可以略强的音量歌唱出来,然后以正常婉转的音量推进,到主歌部分后,两个小节“歌声飘进湖塘里,催开莲花一朵朵呦啰喂”部分的音乐逐渐减弱,形成一个内容完整且情绪充分的乐句。
6.和声
乐曲欢快明亮而简短的特点让其和声并不复杂,使主——下属——属——主的推进过程成为作品的主要和声结构。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引导学生,通过和声效果,不断体会理解作品结构的叙事性,整体认识与把握作品的“起承转合”。这对学生在歌唱时音乐表现的空间以及准确性都会有更大的帮助。当然,由于和声的内容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区别性教学。
歌唱是最动人的艺术,也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能力。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对其六要素的理解与把握,不仅能为学生歌唱情感表达带来帮助,也必将为学生指引出通向音乐艺术宝藏最美丽便捷的道路。
参考文献:
[1]严佳.非声乐专业类学生提升演唱效果的方法[M].艺海,2012(9).
[2]李秀明.小学音乐课堂教育的有效性研究[M].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6).
[3]张敏.浅谈音乐语言的构成要素[M].大众文艺,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