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
(贵州省赫章县铁匠苗族乡初级中学,贵州 赫章 553200)
历史教学的关键不仅在于让学生了解历史,记住相关的历史事件,更在于通过历史学习引导学生理性、客观地看待现代事物。史料是相关历史事件的载体。如果历史资料不用于历史教学,学生很难获得完整、真实的历史知识。因此,在实践中,初中历史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史料,拓展课堂教学,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在历史课上,由于教材内容只是对知识的解释,作为一些理论语言,学生在不了解历史事件的情况下很难理解知识,同时也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历史资料作为一种特定时期的展示,往往对学生更有吸引力。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做好史料的收集工作,通过查阅图书馆资料、购买相关文献资料,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记录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史料。这样,历史教材就会引入课堂,改变传统的课堂发展方式,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比如,在介绍商周文化的时候,老师可以带学生去当地的博物馆看一些青铜器,看看他们当时代表什么样的文化,把课堂变成课后教学。在介绍唐代文化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瓷器和丝绸,让学生了解当时手工业发展的原因。将历史教科书引入历史教学课堂,可以改变传统课堂枯燥的讲解,有效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历史学习兴趣,达到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史料内容抽象,涉及面广。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史料。教师根据史料提问,可以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督促学生探究史料,进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不再处于被动状态,使学生积极思考和分析,是有益的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提高思维分析能力。例如在玄武门事变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对课文的内容进行讲解,并拓展相关的史料,同时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在史料中进行问题的寻找,从而进一步提高理解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很多地方只用一小段文字来描述历史事件,很难详细地说明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后果,使学生无法获得完整的历史信息。因此,在历史课上,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借助丰富的历史数据资源,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历史信息,帮助学生更客观地看待历史,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例如,当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隋朝的统一和灭亡》知识时,大量的隋朝知识只停留在对隋帝杨广的片面描写上。此时,老师们可以展示与隋朝运动、科举、运河建设等有关的史料,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科举制度的确立对当时社会的重大意义,尤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是中下层民众,运河的修建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体现了帝王的高瞻远瞩和残暴,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措施对晚唐社会的根本作用。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隋朝,也可以引导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语境中理解历史问题。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材都是由教师讲解的。学生只能机械地记笔记,死记硬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利用史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了解史料。例如,当教师讲解古代农耕生活的知识点时,虽然古代农耕生活离现代社会很远,但从那个时代遗留下来的农具是现代农具的基础。农业装备也是人们追根溯源的有力工具。教师可以收集相关图片,以电子幻灯片的形式展示,通过设备图片的宣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果你想了解历史的发展,可以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对话,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这也是历史力量的魅力所在。但并非所有的教科书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科学合理地掌握史料,增加对教科书的兴趣,同时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如果在教学中加入过多的历史材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偏离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必须科学合理地掌握史料。在教学中要注意史料与教科书的平衡。教师需要把握史料的应用程度,最大限度地贴近教学生活,提高教学质量。
虽然许多历史事件曲折,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并不是每个历史知识点都有这样的吸引力。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笔者认为在历史教科书的教学方法中,结合现实生活情景,可以建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但在教材的选择上,教师需要结合知识点,不宜过多,应适度适度,否则容易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选材上,教师首先要考虑到要学习教材的内容,然后在学生的个性特点、需要和学习条件的结合上选择一个适当的平衡点,在适当的时间插入,以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时间建立了学生学习历史的信心。
初中历史学习应该是一个具有浓厚兴趣的过程。在学习初中历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全面地把握初中历史设计的历史文化内涵,解读初中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的目标。作为任何一门学科的精髓,学科的味道不仅是学科核心素质的体现,也是学科核心素质在实践教学中的体现。历史设计的范围很广。它在宏观上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微观上包括思想家、革命者和科学家。我们应该在历史课上品尝其独特的历史韵味,在这种独特的历史氛围中提高我们的历史学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