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家长协同育人的“三联三访四享”模式

2020-12-07 20:04王丽梅钱祉祺
时代人物 2020年36期
关键词:学业家校协同

王丽梅 钱祉祺

(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个性塑造和发展影响具有先天优势,能够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高校具有集中式、系统化、持续性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各类学业知识培养的独特优势。大学生阶段是青年人成长过程中关键环节,是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稳定状态的重要节点。因此,在“三全育人”格局下,探索建立高校-家长协同育人制度,掌握育人规律,创新育人方式,方能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高校—家长协同育人的现状和问题

当前的教育中,以“高考”为分界线,家校互动呈现巨大的差异[1]。家长对于儿童成长期和青少年期的家校合作重视程度高,参与度高。一旦通过高考进入大学阶段,家长往往基于孩子学业优秀、年龄进入18岁成年期、离家较远、家长知识水平有限、无力管理等各种因素,心态放松,采取疏于管理、有限联系、单一物质支持、放任自流的心态来对待[2]。然而,大学生阶段与高中阶段变化巨大,从高考前学校和家长严格管理的被动状态,到大学阶段自由度高、课程安排灵活大的主动状态,从“服从约束、统一安排”到“自我管理、自觉自律”的时间规划方式,从50人左右的班主任管理制度到200—400人规模的辅导员管理制度,大学生面临着远离家乡和家长开始独立生活和自主学习的诸多挑战。同时,大学阶段是校园集体生活的重要时期,学生们对友情、爱情、价值感和归属感等方面有着强烈的需求,一旦人际关系、亲密关系或学习成绩、发展目标等出现问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心理、思想或学业问题。因此,大学生群体非常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关注和教育指导。

目前学生家长对大学阶段的参与度非常有限,大部分家长将学生送到大学后就再未到过学校,甚至有个别家长从未到过学校。对大学的了解方面,部分家长对大学生活不太了解,容易对辅导员提出不合理期待和要求,如反复询问最近上课和学业进展、要求辅导员天天关注并指导帮扶学业等。当前比较普遍的家校互动场景是涉及学生学业挂科问题、心理状态问题或违反管理制度、校规校纪等情况后,辅导员与家长互相取得联系,开展协同教育[3]。大部分学生家长无主动意识去参与育人过程,仅依靠高校的管理和教育体系来带动大学生的成才发展,对于有特殊成长经历或困难的学生来说,学校统一化的管理和教育显得单薄,不能满足大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辅导需求,高校和家长尚未形成良性互动模式,因而常常产生一些因支撑体系不足导致的个体化教育困境,造成家校之间的分歧和不信任[4]。

打造高校—家长协同育人的“三联三访四享”模式

在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为了充分发挥全员协同育人的合力,确保学生在大学阶段能够顺利成长成才,高校和家长需要加强互信互动,掌握大学生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科学引导、用心教育,方能培养出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基于多年的家校互动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我校探索出高校—家长协同育人的“三联三访四享”模式。

家校“三联”是指三种主要联络方式和三类主要联络内容

三种主要联络方式是指紧急情况打电话沟通,普遍情况QQ群团体交流互动,个性化问题微信一对一交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线上沟通方式因速度快、效率高而成为高校与各地家长们联络的有效手段。应用最广泛的是腾讯QQ和微信WeChat,腾讯QQ群适合保存文件,发布动态,因此适合建立家长交流QQ群,开展团体性的交流互动,如及时发布近期学习安排的通知、学生上课学习的照片动态、学生活动的情况、发展方向引导、普遍性问题答疑解惑等。而微信更适合一对一个性化问题的交流互动,语音、视频等都非常方便。

家校互动重点联系交流三类主要内容:第一类是涉及学生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的方面,尤其是心理问题、情绪管理、人际压力等需要及时保持沟通关注。第二类是关于学习生活进展方面,如学业困难或经济困难等。第三类是关于专业发展规划和成长方向,家长和学校老师需要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目标追求,合理引导学生去实现人生的价值理想。

家校“三访”是指三种见面深度交流的方式

高校辅导员家访可实现高校与学生家庭的紧密联接,是一项非常重要和有效的举措。有学者研究认为,开展家访工作中分类制定方案,即对贫困生家访要“帮”、对问题学生家访要“勤”、对心理问题生家访要“细”、对优等生家访要“激”[5]。

家访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家长到校来访,因地理距离的限制,大部分家长会送新生入学报到,小部分家长能到校参加毕业典礼。家长参加开学报到和毕业典礼能有效提高家校合作的参与度和仪式感[6]。有条件的家长会在教学期间到校看望学生,并与老师见面交流,增进对学生在校表现和成长状态的共识,对学生起到关心、鼓励的作用,增进家校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第二种是学校老师实地家访,一般情况是安排在寒暑假期间,高校派出一批思政教师到各地开展集中区域家访活动,深入了解当地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思想状态、困难疑惑,有针对性地开展资助帮扶和教育指导,可实现学校对不同省份学生的关心关爱,扩大学校影响力。第三种是互联网视频互访,便利的互联网视频互访方式可以克服地理上的距离,提高见面交流的效率。通过腾讯会议等视频软件,可以实现线上家长会便捷化[7],或者“一对一”家访开展深入交流和个性化指导的高效性。

家校“四享”是指四个方面共享信息

学生在校学习阶段,主要的信息来源于学校的输出。学校要主动与学生家长共享信息,从而提高家长对学校动态的掌握情况,使家长更好地参与到协同育人系统中来。学校需要主动共享的信息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是共享学校和专业的发展情况,学生和家长都非常关注学校和专业的发展动态,以实现更好的发展前景。第二是共享学生成才发展目标方向,如专业深造路径、保研政策、考研政策、出国留学的目标选择、就业的优势和行业情况等。第三是共享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动态,及时分享学生在校活动、课程授课情况、考试安排、校园生活环境等,让家长更了解学生在校的生活细节,与子女交流时有共同话题,从而更有参与感。第四是共享学校和家庭育人的经验方法,通过发挥学校专家学者众多的资源优势,可通过视频讲座或微信推送等传递育人理念和方法,提升家长们的育儿水平和教育观念,改善亲子关系,提高家庭幸福感,培养与学生一起成长的好家长。

高校与家长协同育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高度重视,做好顶层设计,建立一系列配套资源支持。通过建立高校—家长协同育人的“三联三访四享”模式,打造高校与家长的无缝对接平台,学校及时向家长传达高校教学、科研与育人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模式,及时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表现、学业进展、发展优势以及压力困难,让学生家长跟上现代化高等教育的最新理念,更加理解学生,尊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成长规律,有效引导教育学生,平稳度过思考期、迷茫期以及挫折低谷期,减少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不利干扰和心理精神负担。但目前家长参与大学生培育的途径主要依赖于思政辅导员,参与途径较少,配套体系尚不完善,如学生家长最为关心的学生学业课程成绩,目前大部分高校未针对学生家长开设教学系统查询权限。此外,大学生家长培训学习的课程比较欠缺,尚未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家长成长课程体系。

猜你喜欢
学业家校协同
家校合作,共育新苗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与健康学业质量阐释、构成与超越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基于数据挖掘的学业预警模型构建
家校共育合力托起明天的太阳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