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茹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中学,新疆 阿勒泰 836099)
地理学习动机是学生地理学习行为的动机,是最重要的地理学习非智力因素。地理学习动机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强化学习地理的目的教育,唤醒学生内在需要
教师要经常地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明白,地理是未来公民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成分,它与世界风云、国计民生、风土人情、日常生活紧密相关。通过地理学习对于学生知国情、树爱国心、立报国志,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领悟了这些道理,其内在的需要自然就会被唤醒。
(二)创设适当的目标任务,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教师在一章或一节,结合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提出一定的目标任务,并帮助学生努力解决,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三)利用动机的转移效应,促使学生产生地理学习的需要
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着缺乏地理学习动机的现象,教师应有意识地将地理学习与学生其它高尚的动机联系起来,使学生感知地理在其活动中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学习动机的转移,从而达到培养地理学习动机的目的。
(四)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良好的情感体验中形成学习地理的动机
教师应以身作则,热爱地理科学,具备广博的地理知识,积极探索、刻苦钻研学术问题和教学方法,并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忘我的奉献精神、强烈的责任感和对学生的关心爱护感染学生。同时,融洽的师生关系、活跃的课堂气氛,常常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的催化剂。
创造地理学习环境是指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为学生学习地理提供物质上的保障和精神上的支持等,包括物质环境的创造和心理环境的创造等方面。
物质环境的创造是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除了要进行常规的物质准备,还要在教学的形象直观性上大做文章。一堂地理课可能需要的地球仪、地图、地理标本或模型、电教材料和设备都必须准备好,有条件的学校应建设地理园等地理活动专门场所,教师可以积极参与其中的设计和布置。教师在这些专门的场所能高效率地进行备课、上课,并在这里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各种直观手段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心理环境的创造是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教育心理学原理,在消除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同时,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处于一种心情舒畅、无压力协迫的状态,学生有了良好的心理状态,学习地理的效率自然会显著提高。
“教是为了不教”,“方法比事实更重要”。地理教学过程中,有效教学最主要的表现就是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其学会学习,这是学生主体作用得以发挥的最重要的条件和标志。地理教师充当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指导学生完成课业的方法。
(二)指导学生获取教学信息的方法。
(三)指导学生学习地理的学科性方法。
地理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在课堂,有效教学要求教师不能以演讲者、知识灌输着的角色出现,而应该以整个活动的引导者、管理者和协调者的身份参与,即充当组织者的角色。首先,在教学模式上,应由传统的单向反馈模式向多维反馈模式转变。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有效的组织管理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充分发挥其独立性、自主性和协作性,使整个课堂始终处于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其次,在教学方式上,应以启发式教学为导向,实现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的优化组合,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教学思想注重教师的点拨、引导、启发和激励等,注意留给学生思维空间,强调学生的自我探究,促使其思维发展和能力提高。第三,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紧扣课程标准与教材,广泛摄取相关知识,联系实际组织素材,注重在认知、能力和情感三大领域充分挖掘,使地理教学内容能充分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服务。第四,在教学效果的反馈上,教师不能单纯依赖于考试评价。一般说来,学生的学习质量好坏是衡量教学效果主要的直接因素,而获取学生地理学习质量信息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经常性地采用课堂提问、作业、考试考查、问卷调查、专题座谈等方法,从多个角度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这些信息为依据,因材施教,定向培养,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并帮助学生强化动机,改进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
此外,地理课外活动也是地理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对于将地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大学生知识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