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娘炮”现象

2020-12-07 17:37杨梅
魅力中国 2020年42期
关键词:娘炮阳刚性别角色

杨梅

(中华女子学院,北京 100000)

一、什么是“娘炮”

从词源上来看,“娘”字本义为少女,最早在《玉篇·女部》中的解释为“少女之号”,后被引申为母亲或妇女。“炮儿”即有丰富经验阅历的人,如老炮儿、职场炮儿等。“娘炮”按照字面意思即为在女性行为举止等方面较有经验的人。有学者指出了“娘”的几个标准:生理上是男性、容貌和身材具备女性外观、具有双性魅力[1]。归纳概之,青年男性由内而外表现出女性气质,就会被冠以“娘炮”称号,“娘炮”这个词带有明显的贬损语义色彩。

二、“娘炮”被冠以贬义的原因

从性别角色理论来看,性别角色理论主张,作为男人或女人就意味着扮演人们对某一性别的一整套期望,即性别角色。任何文化背景下都有两种性角色: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2]。性别角色理论区分了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不同,在中国传统的性别角色中,女性气质应该是有温柔娴静的,而男性气质应该是阳刚硬朗的。而“娘炮”在男性气质中融入女性气质,是不符合传统的社会期待的,所以被冠以贬义。

康奈尔认为,男性气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实践中建构出来的。他也曾提出多元男性气质理论,将男性气质划分为支配性、从属性、共谋性和边缘性四种类型。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实践当中,建构了以阳刚、血性、担当为核心的支配性男性气质,使得男性处于支配地位,而女性则处于从属地位。在父权制深远的影响下,阳刚、血性、担当等关键词从文化观念中抽离出来,成了支配性男性气质的主要成分和男性角色的应然标签,而阴柔派画风的“娘炮”则与其格格不入。由于主流文化长期受到父权制建构的男性气质深远的影响,所以“娘炮”是有损支配性男性气质的本质,进而使得社会主流文化无法接受男性身上体现出的阴柔气质。

三、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娘炮”现象

首先,任何男性气质的实践都是一种变化中的趋势。男性气质存在多种趋势,包括刚性趋势、柔性趋势、刚柔相济趋势、支配趋势、从属趋势等等[3]。而“娘炮”这种就属于男性气质中的阴柔趋势,是多元男性气质中的一种。大众眼中的男性不再只限于“有血性”的硬汉类型,也可以是温柔的男性形象。多元男性气质是变化的、多元的,是符合社会性别研究主流的。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看,一个开放多元与包容的社会,审美与男性气质的发展应参差多态、多元的。抛开“娘炮”现象本身,也不该以“娘炮”去直接评价某个人,因为这样是对他人的贬损与不尊重。而这种贬损与不尊重,是不利于整个社会和谐发展。

其次,康奈尔曾提出多元男性气质理论,将男性气质划分为支配性、从属性、共谋性和边缘性四种类型[5]。社会主流文化鼓励男性拥有支配性男性气质,就是鼓励男性在社会分工中处于支配地位,女性处于从属的地位,这是造成两性不平等的原因之一。一个提倡性别平等的社会,是包容的,是应该鼓励多元的。让拥有多元男性气质的男性会从自身出发去理解尊重女性,与女性站在平等的位置,所以他们会更受女性的喜爱,有利于构建一个性别平等的、和谐的社会。

最后,一个社会中的男性气质应该是多元的,无论男性呈现出精致细腻也好,粗枝大条也好,都是自己审美的选择,一个理性、宽容的社会理应包容。一个把“男女平等”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的国家,是要尊重每一个人的多元化发展的,不应该认同所谓的“娘炮”、“不三不四”等带有贬损歧视的现象。

四、结语

我们看到,“娘炮”现象的出现,与社会性别研究的主流是相冲突的,与我国“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是相冲突的,与全球范围内对“男性参与”的倡导也是相矛盾的。在当今时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男性气质,不应是僵化的、刻板单一的,而应是变化的、是多元的。有多少个男人,就有多少种男性气质,每个男性拥有的气质都是独特的,男性有充分的自主选择自己气质的权利与机会。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充分发展自我的权利与机会,而不是被装在一个僵化的套套里[6]。面对变革,我们应该坚持多元性原则看待“娘炮”现象,要尊重男性气质的多元性,需要放弃传告统的以阳刚、坚毅、硬朗等为核心的单一男性气质的大众思维定式,用理解、宽容乃至鼓励的眼光和标尺来探讨多元男性气质,将男性气质从性别角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而不是以“正统”自居,将不符合规范者污名化。

猜你喜欢
娘炮阳刚性别角色
幼儿园阳刚教育的现状研究
——以商丘市某幼儿园为例
自尊心对大学生日常行为影响研究
性别角色认同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
觉醒
“娘炮”与硬汉,一定是非黑即白吗?
娘炮
分布式电驱动商用车驱动防滑控制
运动员性别角色研究综述
英国拟禁广告中做家务都是女性
这个男人有点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