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
(遵化市水利局,河北 唐山 064200)
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是现阶段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有效整治河道,能够进一步增强其防洪排水和排污能力,推动社会健康、有序发展。因此为有效发挥水利工程的基础设施作用,相关管理部门和施工单位应当加大河道治理力度,针对其存在的防洪、污染和管理问题,提出有效应对策略,实现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保障水利工程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基于我国发展进入到新时期,对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应当按照河流流域特征开展科学的规划治理工作,即是将合理利用水资源为核心,整合现代化治理技术,与当地自然环境相结合,注重保护流域内的水文和植物资源,确保河道内部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平衡性;其次要深入贯彻生态水利理念,促使河道与自然环境建立和谐共存的发展关系,在治理工作中要坚持就地取材的原则,注重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降低洪水对河道的冲击破坏;最后要通过河道治理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建立稳定的生态系统,提高水体净化能力。
在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工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则是河道的防洪排泄能力不足,其原因是河道淤泥积累过多,在水土流失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下,就会对河道造成较大的破坏性。同时在河道治理施工过程中,由于建设能力受到较大的限制,并在河道的两侧没有建设护岸,在超负荷运行中,河道中的淤泥量将会大幅增加,就会导致河道的防洪能力较差,一旦遭遇大风灾害可能引发坍塌或凹陷等问题。
随着社会发展新时期的到来,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工业垃圾以及生活垃圾的排放对河道水体产生了严重的污染。促使河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水体出现营养化现象并日益加剧,致使当地自然环境受到较大的影响。如果河道周边环境出现不可修复的损害,就会限制治理工程的开展,不利于提升治理效果。
目前阶段在河道治理工作中,比较常见的问题还包括多头管理、治理责任不清等。这是因为河道治理涉及到多个部门,在实际治理工程中,就会出现多头管理的现象。在缺乏统一管理制度约束的条件下,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责权限出现交叉和重复等情况,致使治理责任划分不明确,就很容易出现职责漏洞,出现问题后部门之间互相推卸责任,严重影响河道治理效率。
针对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要想提高河道的防洪排泄能力,则应当开展并加强河流疏浚工作,施工单位首先根据不同流域的河道水体进行全面的分析,并积极采用河道疏浚方式提高抗洪能力。具体对策是在治理施工中,开挖一条纵向的排水沟槽,在槽边利用土方堆积成为土埂,从而促使河水可以通过水槽进行排水。另外要开展河道清淤施工,即是应用挖泥船等机械设备,根据河道淤泥的实际情况,对河道底层1-2m 进行淤泥清理,这一过程中应先清除大体积混凝土块和残桩,采用分层、分片的方式将淤泥起出并清运出河道,提高防洪排水能力。
对水利工程河道水体污染进行治理,应当建设组合式生态挡墙,按照设计图纸建成墙面,然后在垫层上铺设平整的砌块,再插入锚固钢筋,最后浇筑混凝土。在施工中,应当在植生孔中回填200mm 厚度的种植土,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河段需求种植适当的植物,以改善河道的生态环境。同时要建设生态护坡,即是平整护坡施工面层,按照地基土的要求铺设碎石垫层或者反滤土工布,再浇筑素混凝土,通过设置四联生态护坡块,以形成完整的植物护坡体系。除此之外,施工单位可以在河道中根据实际现状种植净化效果较好、生存能力较强的水生植物,降解河道中存在的有机污染物,尽可能的净化河道水,整治河道水质。
由于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是一项长期工程,在多头管理的情况下,为有效加强治理效果,应当进一步强化组织管理。比如结合当地实际现状,联合涉及部门成立专门的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小组,抽调各部门的优秀人才,明确治理责任和分工,根据部门职能合理划分治理权责,避免出现管理混乱、无人管理的局面。另外要建立现代化管理机制,制定责任追究制,一旦发生严重河道治理问题,则要追究相关管理人员或部门的责任,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以提高河道治理的积极性,确保各项治理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实。此外,各个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沟通联系,形成协调配合的综合治理工作机制,保障河道治理稳步推进。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是当前社会发展建设的重要要求,目的是更好的发挥水利工程河道防洪排泄的功能、维护生态环境平衡。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和施工单位要明确新时代下河道治理的要求,针对存在的常见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充分提高河道治理的实际效果,促使河道整体风貌与周边环境形成统一协调的发展体系,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