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班主任视角探索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2020-12-07 02:31:26
魅力中国 2020年25期
关键词:技工班会工匠精神

(苏州技师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一、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目标

(一)技工院校学生特点

技工院校学生普遍中考成绩不理想,选择技工院校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特别是在专业的选择上家长往往缺乏深入的了解,盲目追求就业率,忽视学生的兴趣特长,导致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学生由于缺乏对专业的认同感,抱着“混日子”的态度得过且过。同时由于学生本身基础薄弱,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遇到困难容易退缩,缺少钻研精神。但是技工院校学生年龄较低,可塑性强,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喜欢动手操作,适合技术性人才的培养,因此,若能正确引导,可以培养成高素质技能人才。

(二)“工匠精神”的培养目标

“工匠精神”落在个人层面,就是一种认真精神、敬业精神。其核心是: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是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给客户无可挑剔的体验。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每一个环节,做出打动人心的一流产品。与“工匠精神”相对的,则是“差不多精神”——满足于90%,差不多就行了,而不追求100%。企业在招聘新员工时往往强调工作严谨,吃苦耐劳,有责任心,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技工院校在塑造学生职业素养时,若能突出对“工匠精神”的培养,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学生的就业和个人职业的发展。

因此,作为技工院校育人的根本宗旨应落实在全方位人才培养和职业素质的提升,让“工匠精神”成为职业教育的灵魂,培养学生正确认知、感悟“工匠精神”的能力,使之具有践行“工匠精神”的积极情感和自觉意识,进而为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和方案

(一)建设班级文化环境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种无形的文化资产,它能形成积极向上的凝聚力,对学生的思想和情感认知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1.利用班级“学习园地”可以张贴专业工匠人才的优秀事迹

或者名言标语等,将“工匠精神”外显于硬件设施的文化建设中,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处处受到“工匠精神”文化的熏陶,实现“无为而治”的工作效果。

2.建设一支以“工匠精神”为导向的班干部队伍。一支做事认

真、敬业负责的班干部队伍,对班级文化建设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引导班级文化、精神氛围照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3.制定班规,严格遵守。通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制定班规,然

后共同监督、严格执行,保证班级管理的井然有序,对班级文化起到良好的约束作用。

(二)开展多层次系列班会

1.认知型班会—激发职业兴趣,走进“工匠精神”

对于刚刚进入中职院校的学生,在新生入学教育中,以《工匠精神读本》为载体导入,让学生了解当代大国工匠的成长经历与事迹,帮助他们树立职业理想和信念。同时结合自身专业,邀请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和优秀毕业生,讲述他们的成才之路,用身边人的故事激励他们,激发热爱专业、立志成才的职业情感。

2.体验型班会—培养职业技能,激发“工匠精神”

任何的成功不可能建立在空中楼阁的外在认知上,学生只有在专业技能领域真正实现能力提升,才能激发对“工匠精神”的追求。例如《机械制图与CAD》是技工院校机电类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在各类技能竞赛中,此专业课相关内容经常作为比赛内容出现。因此,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可在班级中或与专业平行班开展相关软件绘图比赛,并组织颁奖仪式颁发奖状。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钻研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专业技能过程中发现乐趣,愿意为之付出努力,感受到掌握技能的成就感,自然就激发他们内心对成为“专业工匠”的追求。

3.感悟型班会—培养职业素养,内化“工匠精神”

工匠的梦想也是国家的梦想、社会的梦想,一个工匠只有将国家的梦想、社会的梦想作为自己的梦想,才能够将工匠精神内化为自己的信念,才能够正确处理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才能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坚守工匠操守。例如,在学生经过多个学期学习相关专业技能后,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演讲班会。班主任引导每位学生通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职业理想,将“我的梦”与“中国梦”有机融合,鼓励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用技能报国的理想追求雕塑自己的工匠人生。

(三)班主任以身作则

对于技工院校的学生来说,“工匠精神”仅凭言传并不能奏效,而要重在身教。班主任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一线教师,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要做到晨会课不迟到,班会课精心设计,狠抓教室卫生和上课考勤,坚持每周走进宿舍,关心学生思想动态,全身心投入在班级的各项管理工作中,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带动学生。同时班主任要敢于创新进取,利用先进技术创造性的开展管理工作,以不断学习、创新进取的工作态度影响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以班主任为榜样,将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传递给学生。

结束语:

技工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渗透、培育“工匠精神”的过程。班主任作为思想教育的主力兵,要不断探索“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让“工匠精神”在技工院校扎根、开花、结果,实现学生自身的“中国梦”,实现我们国家伟大的“中国制造”。

猜你喜欢
技工班会工匠精神
从技工到英雄
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主题班会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06
初中生主题班会创新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22
ZPSTUDIO TOOLS与意大利技工共同制作的手工艺品
工业设计(2016年10期)2016-04-16 02:43:48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环球时报(2016-03-10)2016-03-10 09:02:48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环球时报(2016-03-10)2016-03-10 09:00:10
主题班会共话中国梦
中国火炬(2014年7期)2014-07-24 14:21:08
微班会:管窥班会的现实与未来
中小学德育(2014年4期)2014-04-22 23:39:44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拓展技工教育发展空间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