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声乐演唱特点

2020-12-07 19:43:39麻芝奕韩国祥明大学
艺术家 2020年3期
关键词:高音区音区演唱者

□麻芝奕 韩国祥明大学

一、演唱中“声”与“情”的关系

(一)声为“体”

歌唱是在语言表达人类情感尚不全面时出现的一种情感传达方式,是以声音为载体,以传情为目的,借助深厚的唱功或独特的唱腔,达到唱出心中所想所念的情感表达的有效方式。不同的声音具有不同的情感属性,能够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悠扬婉转的声音给人放任四海的感觉,轻松自在;悲凉凄哀的声音营造惆怅郁结的氛围,让人感到痛苦迷惘。声音就像一位正在表演的演员,人们可以感受到他想表达的思想,并随之共舞。因此,“声”是“情”的载体,承载着演唱者的一思一情。

有的声音享有天籁的美誉,有的声音则被称为五音不全。声音不分好坏,在于选择适合的歌,表达想传的情。当然,演唱者也要注意运用一定的技巧,歌唱技术的基本要素有呼吸、发声、共鸣,这三者紧密联系,呼吸要稳,该换气再换;发声正确,不要忽高忽低;声音在气管和口腔中有一个共鸣体,不是气息单一地外泄[1]。想要成熟自由地演唱,技巧方面需要经历摸索和积累的过程。

歌唱的声音想要被人们理解,不仅要有旋律,而且要有语言。吐字清晰意味着情感的深刻和与听众的心灵交流。

(二)情为“魂”

最好听的旋律“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最恒久的旋律“余音绕梁,三日未绝”;最动听的旋律“一声唱到融神处,毛骨悚然六月寒”。这些音乐的共通之处就是让听众在情感上与演唱者产生共鸣,优秀的演唱者力求将音乐中的“情”——喜、怒、哀、乐唱给人们听,拨动听众的心弦,在情感迸发的一刻让听众与之一起感悟。想要将音乐的灵魂——“情”准确深刻地传达出来,演唱者需要具有独特的风格、深厚的音乐造诣、对歌曲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感悟。

演唱需要感情,但唯恐“情”不知所起。“情”从“心”来,是演唱者心中对现实中的人物、事物、景物的深刻理解或浅显或浓重的外现。一首有生命的好歌,演唱者创造性的表达是其生命的助力。对于一名有感染力的好歌手而言,深厚的音乐素养、高超的音乐技能和热情的生活态度是其感染力的扩散器。有感情地演歌一首适合自己的歌,需要演唱者反复琢磨歌词和吟唱曲调,找到适合的演唱技巧,在自己的领悟下,唱出属于自己的歌,烙下自己的情感印记。

(三)声情并茂

声是情之体,情是声之魂,声情并茂的演唱才是人间绝唱,同时,声情并茂也是声乐美学的基本原则之一。扎实的演唱功底、全面的艺术修养、综合现实与情感的能力及所有“艺术体现”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都会影响声情并茂的实现。

首先,演唱者应选择熟悉歌曲的词和曲,对每段的音乐思想进行梳理,从动作上和表情上作出自己的理解和规划,再通过不断训练,实现动作与情感的协调,达到心中之情与嗓中之音共同迸发、音情不离的境界。

其次,演唱者要精心处理段落与段落间的情感、句与句间的情感。一段歌曲中会有情感的变化,这时演唱者要注意变化句的情感起伏,做到情在音前,声音还未发时出就要酝酿情感,带给听众更震撼的情感冲击。段落间一般情感变化比较明显,演唱者要做到情感转换“无缝连接”,使情感抒发一气呵成。

最后,演唱者应完善整首歌的情感设定。生活中的情感和情境是随机的,情随景动,没有预支性。但歌唱不一样,要想让歌曲的情感感染人,演唱者要在适当时变化情感,让整首歌的情感与演唱者的情感相联系。这需要演唱者“规定情境”,先创设一个情境,然后形成情感流露的冲动。声情并茂是演唱者演唱好音乐和听者欣赏好音乐之间的桥梁。

二、演唱中的技术性因素

(一)呼吸

呼吸是人生存的本能,演唱也要呼吸,但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演唱时的呼吸是借助生理呼吸进行的,呼吸是演唱的动力,但演唱的呼吸准确来说应是气息,其气息流转绵延,是生理呼吸变化适应演唱的一种呼吸方式。生理呼吸方式很明显有深、浅、急、缓,但演唱呼吸要根据乐句的长短改变气的长短,根据词曲的情感改变气的起承转合。因此,演唱呼吸是更适应演唱的一种呼吸方式,是一种有目的、有情感、有技巧的呼吸。

呼吸是带有情感的,或者说声音是带有情感的。生活中人们的喜怒哀乐可以通过变化语气语调来实现,即变化呼吸来完成表情达意。不同地区的不同人对于呼吸长短、气息的要求不一样。但音乐不同,音乐存在一定的衡量标准,准确的音调、正确的节奏、变化的力度、优美的音色等,这些因素能让音乐充满活力,能在不同环境中穿梭,让音乐更具有感染力。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因素存在的根本就是呼吸,也就是正确的演唱呼吸。

作为一名音乐学习者,笔者认为应先正确调整呼吸,确保张口后的第一个乐句流畅,随后的情感流露自然行云流水。演唱者应控制好呼与吸的力量对抗,根据乐句的情感流露松紧口腔和胸腔的肌肉,让呼吸出现节奏,这就是简单的呼吸理论。

(二)发声

音区分为低音区、中音区、高音区,但发声不能概括地分为低音区、中音区和高音区。发声是气息的延续,演唱者在发声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演唱中始终保持稳定。不管在哪个音区,演唱者都要平缓前进,不能立即提升至高音区,而应循序上升,这样的音才不容易破、不会断,才会有美感,给人以享受。

(2)腔体开合随着唱法改变。例如,美声和民族唱法应尽量将口腔和胸腔打开,慢慢呼气,使发声厚重明亮。

(3)发声量力而行。演唱者希望自己的音区再高再高,从中音区到高音区的递增,一般会由真声占大部分,再到对半,最后到假声占大部分,要想不出现破音就要慎重提升高音区,把握好气的呼和吸。

(4)掌握好音高和音量的关系。从中音向高音或低音走时,音量可以不变,但音高会递减或递增,假声比例只会扩大,要想让声音听起来更和谐,演唱者就要根据自己的演唱能力和科学的训练方法,尝试突破声音限制,达到自己的巅峰。

(三)共鸣

在欣赏歌曲时,听众会评价一首歌的音色好坏及变化,这一环节的关键就是共鸣。只有实现技法上的共鸣,演唱者才可能实现与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演唱者打开口腔和胸腔,让声音在腔体中震动后产生共鸣,改变音色,但不是所有的音色都适合每一首歌,演唱者要把握歌曲的情感表达,变化腔体的开合度,产生能与听众情感交流的共鸣才是正确、有意义的共鸣。

三、演唱中的非技术性因素

(一)曲目选择

演唱曲目的选择是整个演唱过程的基础,人们一般认为演唱就要唱“大歌”,既是对听众的尊重,又是展现自身能力的机会,但这样的选择方式较片面。若演唱者有能力唱好高难度的曲目,将成为整场演出和个人的出彩之处,“大歌”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演唱者不应抱着“临阵磨枪”的错误想法孤注一掷,曲目的选择应结合自身能力。

(二)服饰搭配

一场演出吸引观众的不仅是演唱者声情并茂的表演,服饰装扮也是一大亮点。而听众对服饰的要求无非是得体、美观。首先,服装应得体,若衣服太紧,手脚无法舒展;衣服太松,将会出现尴尬。此外,服装风格应适宜,一些具有民族争议、宗教冲突的服饰一定要避免出现。

其次,服装应美观,华丽的服饰是演唱者的加分点,是其对听众的尊重,演唱者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

(三)伴奏配合

清唱的方式比较少见,器乐伴奏是当下声乐演唱的特色。器乐伴奏的关键是人器配合默契,和声的部分更能让人声在乐器的烘托下尽显美感,应注意,乐器伴奏应作为演唱的增色点,不能有喧宾夺主之嫌。

结 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艺术欣赏的标准越来越高,声乐演唱在满足当代人文化需求的情况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声乐以歌曲形式来表达演唱者的认知和情感体验,要想声乐发展更有活力,演唱者要紧随时代步伐,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演唱“情”的歌,“情”由“心”生,用心与听众进行交流。

猜你喜欢
高音区音区演唱者
高音区演唱技巧在声乐表演中的运用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艺术家(2022年7期)2022-11-22 09:48:39
一个人的演唱会
浅谈男中音低、中、高音区的技巧与练习方法
关于女生声种的鉴定
戏剧之家(2019年35期)2019-01-10 02:18:58
谈流行音乐演唱中高音区的训练
当代音乐(2018年4期)2018-05-14 09:08:21
探究圆号各音区的练习方法
北方音乐(2018年10期)2018-05-14 08:59:20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黄河之声(2018年15期)2018-01-27 14:02:32
琴声无边,乐韵悠扬
艺术评鉴(2017年7期)2017-06-08 16:24:11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大众文艺(2017年13期)2017-03-11 11:36:52